"好的,我這就走。"
司機爽快地接過錢離開,這次出差沒有白跑。
趕緊買些京城特產,很多人托他帶東西,這一趟收入不少。
轟隆隆~
駕駛員走出大門,迅速坐上了車。
大解放從加工部駛出,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廠長辦公室內。
“國生啊,過幾天,會來五十名新工人。到時候你重新分組,讓有經驗的老手帶一帶他們。先讓他們處理簡單的訂單,咱們慢慢來,不用急。”
“這個月的日純利潤已經達到了一千七,下個月爭取突破兩千。”
許大茂仔細算過,用純利潤的一半買車有些奢侈。
砍掉一部分,按照純利潤的百分之二十購車,一輛車四五萬就夠了。
稍微知名的品牌得六七萬,至于吉普車,根本買不到。即便如此,七萬的預算他們兩個月就能掙出來,只要能搞到票,買車的資金不成問題。
票還是要想辦法搞到的。
“頭兒,您放心,我一定教好他們。”
李國生深知許大茂的能力,因此從不過問訂單的事情。
有訂單就行,問那麼多干什麼?知道太多反而不好。
李國生很聰明,這一點他明白得很,從不越權行事。這也是許大茂欣賞他的原因,來到京城後,這家伙從未惹過麻煩。
“你先回去吧,我明天把訂單給你。”
訂單都存放在空間里,許大茂並不急于交給李國生。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晚一天也沒關系,讓工人們好好休息,養足精神。
一旦開始接單,他們就再也沒有空閑時間了。
靠晚上那點休息時間,根本不夠恢復體力。
許大茂打算排班調整,抽出時間讓工人回家休整。
一天太多的話,那就先休息半天。他們是技術工種,利潤高怕什麼。
第183章
日子一天天過去,加工部每天都有進賬。
其他街道的人看在眼里,眼紅不已,卻毫無辦法。
這麼高的利潤,哪怕只是一家服裝廠,也能想盡辦法將其收歸國有。
變成國營企業後,提升一個等級,里面的待遇就非常誘人了。
但這家加工部規模小,什麼都沒有,完全依賴許大茂的人脈攬活。
說實話,他們工廠的工人水平一般,比不上國營的老工人。廠里的設備並不算高級,頂多買了一台彩電算是有點價值。所以無論怎麼看,加工部就像一只刺蝟,讓人難以下手。
表面上看似繁榮,一旦訂單停止,廠里幾百號人吃飯,很快就會陷入困境。意識到這一點後,沒人再對加工部打主意。
工廠真正的價值在于機器和工人。比如國棉廠引進的好機器,或者像軋鋼廠那樣的高水平老工人,這些都是寶貴的資源。而加工部什麼都沒有,只是靠接訂單賺錢,這種工廠隨便誰都能開,那些下級廠不就是這樣嗎?
國營廠注重面子,賺錢不是首要目標,為上級服務才是重點。加工部卻不同,專為盈利,什麼樣的訂單都接,不挑三揀四。
兩個月下來,純利潤就達到了十幾萬,令人眼紅,但沒人願意接手。這錢裝不到自己口袋里,作為一個街道下的小廠,就算當廠長,級別也不過是個副處。在京城這樣的職位太多了,根本不被重視。
其他街道的一些知青天天去找領導,說人家的工廠做得好,希望能給安排工作。領導不願意放人,但又沒錢建新廠,于是提出讓知青自己籌資,有了資金就可以建廠。如果沒有錢,那就從小作坊開始,慢慢發展。
許大茂對此並不在意,他們也可以降低標準,只要能維持收支平衡,不倒閉就行。
加工部。
“廠長,我听說最近有些街道正在組織知青,打算籌錢開辦小作坊,好像跟我們一樣,也打算做加工業務。”劉全有在外頭探听到了這個消息,立刻跑來向許大茂匯報。
工廠現在越來越興旺,他的獎金也越來越高,怎會坐視別人來搶生意呢?
"我們得先發制人,從廠里挑選十個口才好的人,派出去宣傳咱們工廠,爭取老百姓的訂單。只要能接到單子,價格低點沒關系,老百姓的要求不高,單子也容易完成。"
"拉來的訂單多,同樣給予獎金,表現優秀的可以調入業務科專門負責業務拓展。"許大茂略作思考後提出了這個主意,畢竟國營企業講究面子,他們不需要。
讓業務員積極一些,好好拉訂單。老百姓之前沒見過這種方式,他們不知道還能這樣推銷。
"高明啊,廠長!"劉全有表示贊同,他自己絕不會去外面跑業務。在外奔波挺丟人的,還得隨身攜帶介紹信,甚至可能有大媽跟著。這種工作需要厚臉皮,不然真的做不來。
"抓緊時間落實,我馬上要去見紅旗廠的客戶,跟他們談談水暖加工的事。只要拿到這個單子,我們這個月的利潤就有希望突破。"
許大茂打算搶佔市場,如果不讓招人,那就全力搶生意。要是能把加工部變成國營企業就好了,那樣國家就得養著這些工人。到時候許大茂拍拍屁股走人,那些搞小動作的就會傻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麼多工人,生老病死、結婚生子,全得負責。沒對象的要幫忙找對象,結婚了還要分房子。全是麻煩事。
所以許大茂一點都不擔心加工部變成國營。
"明白了,廠長,我這就去安排。"劉全有立刻行動,在廠里挑了十個有對象的。
畢竟臉皮不夠厚的話,很難找到對象,能找到對象的要麼臉皮厚,要麼能說會道。
門外。
"我都跟你們說了,記住了嗎?路上遇到老百姓,主動上前打招呼,不論貧富,都要把我們的廣告說一遍,這是廠長的要求,廣而告之就是廣告……"
劉全有耐心地向業務員解釋,看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好,就加大投入,再抽五個人出來跑業務。
傳單不能隨便印刷,許大茂絕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讓業務員拉客戶沒問題,但亂發傳單可能會惹麻煩。
“劉科長,遇到居委會的人怎麼辦?她們會趕我們走嗎?”
業務員們並不擔心街道辦事處,街道通常不會過問這類事情,倒是居委會的老太太們喜歡多管閑事。
即便她們糾纏不清,業務員也不敢對這些老太太怎麼樣。
“如果她們趕人,你們就離開,動動腦筋,城區這麼多街道和院子,一家家跑總能找到客戶。只要接到訂單,廠長說過,同樣會有獎金。”
劉全有傳達了許大茂的指示,錢廠里可以少賺一些,但市場一定要佔據。
加工部不生產服裝或食品這類容易被國營化的商品,而是專注于加工行業。雖然有一定的技術門檻,但不算太高,像雞肋一樣,正好卡在中間。
這個市場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至少這片城區不允許別人插手。
未來還要擴展到其他城區爭取更多訂單。
京城有好幾個區,僅普通百姓的訂單就足以讓他們獲利豐厚。
加上軋鋼廠和國棉廠的訂單,想要不賺錢都難。
“好的,劉科長,我們明白。”
業務員們充滿干勁,一提到獎金,大家的信心就倍增。
豁出去了,反正那些單位本來就不看得起他們。
我們就是要拼命賺錢,讓那些瞧不起我們的人刮目相看。一個月的獎金就相當于他們兩個月的工資,足夠讓他們震驚。
“去吧,注意影響,遇到老人要耐心解釋,如果對方不願听,禮貌道歉後離開,別耽誤時間,繼續尋找下一個客戶。”
劉全有反復叮囑,這些新人不知道這次行動會有什麼結果。
過去拉訂單都是工廠之間互相合作,業務員無需親自面對普通民眾。
“放心吧,劉科長,我們知道怎麼做!”
他們精神抖擻地離開工廠,十名業務員邁著堅定的步伐。
我們不怕丟面子,如果一直貧窮下去,那才是真正的丟人。
十名業務員進入城區,如同魚兒入海,很快各自分散消失在人群中。
城區某街道上,人們在閑聊中相遇,互致問候。最近街頭巷尾熱議著前街新開的大碗茶館,吸引了許多人前往。
這時,一位年輕人悄然走近,低聲詢問︰“您好,我是街道加工部的工作人員,您家里如果有零件或電器需要維修,我們可以提供服務。”他試圖通過推銷業務來獲取訂單。
路人感到驚訝,因為傳聞這家加工部資金充裕,為何如今要主動攬活?還有人提到,這些員工大多是本地知青,怎麼形勢會如此艱難?
面對質疑,業務員耐心解釋道︰“我們確實需要訂單維持運營。只要價格合理,無論大小訂單我們都承接。畢竟,廠里的工資發放也需要保障。”
周圍的人開始討論起來,普遍認為這種狀況可能是因為 小廠難以維系。有人感嘆應該鼓勵子女進入國營企業工作,也有人對私人作坊的前景表示擔憂。
最終,眾人對街道加工部的現狀達成共識,認為它或許遇到了經營困難。
年輕人,畢竟經驗不足,進廠的話一定要選擇國營廠,小集體廠可不行。
討論了一陣後,大家始終沒有忘記業務員。
這孩子難得出來一趟,咱們得幫幫他啊。
喜歡名義︰拒絕梁璐,靠鐘小艾鎮漢東請大家收藏︰()名義︰拒絕梁璐,靠鐘小艾鎮漢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