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八日,長安。
一架銀灰色的國產c909客機平穩地降落在長安機場。
艙門打開,身著便裝但身姿挺拔的肖鎮率先走下舷梯,身後跟著精干的助理團隊和神情警惕的警衛人員。
初秋的關中平原,天高雲淡,空氣中帶著一絲涼意和收獲的氣息。
此行的第一站,是位于長安郊外的商飛大型飛機研發制造基地。
這里,承載著華夏大飛機騰飛的夢想,也是肖鎮心中極其掛念的戰略項目,至于魔都廠嘛,核心研究團隊y10項目組早就打包到長安基地了。
魔都基地更像扔給國際玩家們的一根可有可無的肉骨頭而已。
基地負責人早已率領核心團隊在總裝廠房門口迎候。
沒有過多的寒暄,肖鎮戴上安全帽,直接走進了宏大的總裝車間。
眼前豁然開朗,巨大的廠房內,燈火通明,數條現代化的脈動生產線正在有序運轉。
工人們穿著整潔的工裝,在各自的工位上專注操作。最引人注目的,是車間深處,兩架接近完工的c929大型寬體客機的機體。
銀白色的蒙皮在燈光下泛著冷冽的光澤,巨大的機翼如同垂天之雲,流線型的機身充滿了力量感與科技感。
“報告首長!c929項目目前進展順利!”
基地總工程師聲音洪亮,帶著難以抑制的激動,“01號樣機已完成全部試飛科目,性能數據完全達到甚至部分超出設計預期!
02號機正在進行最後的系統聯調,03、04號機的部段對接也已開始。
按照計劃,年底前02號機即可首飛!
國際適航認證方面,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初審反饋良好,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審查官下周就到,我們已做好充分準備……”
肖鎮邊走邊听,不時駐足,仔細查看機身細節、機翼與機身的連接處、起落架的收放機構。
他伸手撫摸光滑的機身蒙皮,感受著那冰冷的金屬質感下蘊含的熾熱雄心。“復合材料應用比例達到多少了?”他問道。
“報告首長,在垂尾、平尾、部分機翼整流罩和艙內地板上,我們大規模采用了自主研制的碳縴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整體減重效果顯著,目前佔比達到23,下一步我們目標是在中央翼盒等主承力結構上取得突破,爭取提升到35以上!”材料分部的負責人立刻回答。
“好!材料是工業的筋骨,減重一公斤,對飛機都是巨大的效益。
長安廠這邊配套的新材料攻關要加快。”
肖鎮點頭,目光轉向巨大的機頭部位,“航電系統,尤其是飛控計算機的國產化驗證怎麼樣了?”
“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余度飛控計算機已在01號機上累計飛行超過500小時,表現穩定可靠!
導航、通信、機電管理系統的國產化率也超過了85!”負責航電的副總師信心滿滿。
肖鎮的臉上終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走到一架正在進行內部 裝的機體旁,看著工人們一絲不苟地安裝著客艙座椅、行李架和內襯板。
“細節決定成敗,也關乎乘客的舒適度和航空公司的口碑。內飾的質感、人體工學的設計,都要精益求精。
我們的目標,不僅是能飛,更要飛得安全、舒適、有尊嚴!”他叮囑道。
在總裝車間停留了近兩個小時,肖鎮又馬不停蹄地視察了鈑金成型車間、復合材料加工中心、先進的數控加工廠房以及靜力試驗大廳。
看到巨大的機翼在試驗台上承受著遠超極限的載荷而巍然不動時,他用力地鼓起了掌。
整個視察過程,他問得專業,听得認真,對關鍵技術的突破不吝贊賞,對存在的困難現場指示協調解決。
隨行的基地領導和工程師們,既感壓力,更覺振奮。
西北理工大學,新材料研究院。
結束了長安飛機制造基地緊湊高效的視察,肖鎮一行又驅車趕往位于青海湖邊的西北理工大學。
這里是國內頂尖的材料科學研究重鎮,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尖端材料領域,擁有深厚的積累和強大的研發實力,與商飛長安基地有著緊密的合作關系。
研究院的會議室里,氣氛熱烈而專注。白發蒼蒼的老院士、年富力強的學科帶頭人、以及許多眼神中充滿求知欲的年輕研究員濟濟一堂。
肖鎮沒有坐在主位,而是拉了一把椅子,坐在了長桌的側面,更像是一場高水平的學術研討會。
研究院院長首先匯報了近年來在航空材料領域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進展︰超高強度鈦合金的精密鑄造技術、耐高溫鎳基單晶合金葉片的制備工藝、新一代阻燃隔熱復合材料的性能優化,以及最核心的——用于c929主承力結構的國產t800級碳縴維及其高性能樹脂基體的研制與應用情況。
“肖主任,我們目前最大的挑戰,還是在于某些高端復合材料的長期服役性能數據庫還不夠完善,極端環境下的失效機理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一位戴著厚厚眼鏡的中年研究員提出了問題。
“還有成本!”另一位年輕的研究員補充道,“自主t800縴維的性能已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但規模化生產的成本控制,以及與樹脂浸潤性、界面強度的優化,還需要工藝上的持續突破,才能真正在民機上大規模應用,和國外產品競爭。”
肖鎮認真地听著每個人的發言,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
他沒有擺領導的架子,而是以一位資深技術管理者和戰略推動者的身份參與討論。
“數據庫的問題,需要時間積累,急不得。
可以和試飛院、航空公司合作,在現有機型上選點安裝我們的材料試片,進行長期的跟蹤監測。
極端環境模擬試驗要加大投入,風洞、鹽霧、高低溫交變、紫外老化……該做的試驗一個都不能少,數據要詳實可靠。”肖鎮提出了解決方案思路。
“至于成本,”他看向那位年輕的研究員,眼中帶著鼓勵,“這是產業化的關鍵瓶頸。
一方面,研究院要聯合化工系統的單位,在樹脂配方和固化工藝上繼續挖潛,提高效率,降低能耗;
另一方面,科工委會協調商飛,在後續批產機型上,逐步提高國產高端復合材料的采購比例和應用範圍,以規模效應攤薄成本。
國家也會在產業政策上給予持續支持。
記住,我們搞自主創新,不是為了關起門來搞‘貴族科研’,最終目標是要落地,要能用,要能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全場,語氣變得深沉而有力︰“同志們,我們造大飛機,絕不僅僅是為了天上多飛幾架國產的大家伙。
它是一根扁擔!一頭挑著國家高端制造的天花板,是綜合國力的象征;另一頭,就重重地壓在你們材料人的肩膀上!
沒有你們提供的‘鋼筋鐵骨’,再好的設計也是空中樓閣。
當年我們搞‘兩彈一星’,材料是卡脖子最狠的環節之一。今天搞大飛機,材料同樣是核心戰場!
長安基地的c929能不能真正翱翔寰宇,能不能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你們在這里取得的每一次突破!
這個擔子,很重,但我相信,你們挑得起!”
肖鎮的話,如同重錘敲在每一位研究員的心上。
資深研究員們目光灼灼,年輕的研究員們更是握緊了拳頭,臉上充滿了使命感。
在這群研究員里肖鎮還看到了95號四合院的鄰居賈誼這家伙。
會議持續了整整一個下午,從基礎理論研究到具體的工藝難題,討論得深入而務實。
肖鎮淵博的知識儲備、敏銳的技術洞察力和對國家戰略需求的深刻理解,給在場的科研人員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會議結束時,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
南粵之行︰科技與金融的雙線交響
時間飛逝,層林盡染的深秋被初冬的寒意取代。
1984年12月3日,一架噴涂著科工委標志的中型公務機從長安機場騰空而起,向南飛去。
機艙內,肖鎮靠在舒適的座椅上,閉目養神。
他的思緒,卻如同舷窗外的雲海,翻騰不息。
此次南下,任務繁重而關鍵,是科技前沿陣地與金融無形戰場的一次雙線作戰。
一方面,他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地,是位于特區寶安的華南理工大學科工委直屬高新技術國家重點半導體實驗基地。
這個時空的華夏,在肖鎮這只“蝴蝶”二三十多年持續不懈的扇動下,半導體、電子產業和芯片制造業,已然悄然崛起,站在了全球技術金字塔的頂端。
他要去那里,親自坐鎮指導,並履行他作為頂尖學府教授和兩院院士的職責——帶學生,講學,為這個關乎未來國運的產業,再添一把火。
另一方面,東京金融市場的“收割行動”已進入最緊張、最關鍵的收官布局階段。
雖然人不在東京,但作為整個龐大計劃的幕後總設計師和最高指揮官,他必須時刻保持對萬里之外資本市場的敏銳感知和絕對掌控。
每一天,甚至每一個小時,興業資本總部發來的加密電傳和衛星電話簡報,都會跨越山海,送到他的案頭。
他需要在寶安基地那間配備了最高級別保密通訊設備的辦公室里,審閱報告,分析數據,發出指令,確保這場精心策劃了數年、關乎國家未來巨額發展資金的金融戰役,能夠完美收官,全身而退。
飛機穿過雲層,下方的海零丁洋海面在冬日的陽光下閃爍著粼粼波光。
肖鎮睜開眼,望向窗外遼闊的天地。
秋意已濃,而他肩上的擔子,以及前方等待他去開拓、去守護的科技與金融的疆域,同樣深廣無垠。粵州之行,注定不會平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