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局外人

第10章 深藍序曲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高夫 本章︰第10章 深藍序曲

    1973年深秋,渤海灣的海風裹挾著咸澀的潮氣拍打著艦載機試驗場的防波堤。

    肖鎮裹緊軍大衣,在熒光屏前仔細比對j18b艦載機疲勞測試的最終數據。

    儀表上跳動的曲線顯示,經過連續3000小時模擬著艦沖擊後,機翼折疊機構的金屬疲勞度仍控制在安全閾值內。

    “肖總,巴西傳來消息!”技術員沖進監控室,手中的電報紙被海風掀起邊角,

    “我們的培訓團隊提前掌握了航母甲板調度技術,預計明年就能回國!”

    肖鎮的瞳孔微微收縮。這個比預期快半年的消息,既是喜訊也是挑戰——意味著艦載機必須在更短時間內完成全系統適配。

    他立刻撥通白市驛基地電話︰“通知頌文團隊,航電系統的電磁兼容測試必須提速。

    另外,讓冰城工大的蘭教授帶著武器系統模型,明天飛盛京。”

    次日清晨,盛京601所的停機坪上,一架運  8運輸機緩緩降落。

    劉光福抱著沉重的彈藥掛載模型走下舷梯,凍得通紅的臉上卻洋溢著興奮。

    過去一年,他在肖鎮的指導下,參與設計的新型空空導彈發射架已完成五次風洞測試。

    “光福,這次要驗證武器系統與航電的交聯響應。”肖鎮在實驗室里展開航母甲板布局圖,“巴西的訓練數據顯示,未來實戰中艦載機需要在60秒內完成彈藥切換。

    你們設計的掛架必須實現零延遲響應。”劉光福用力點頭,眼神堅定︰“肖總,我們一定完成任務!”

    隨後,眾人便投入到緊張的驗證工作中。

    實驗室里,儀器閃爍,數據紛飛,大家爭分奪秒地進行各項測試。

    然而,在進行到交聯響應測試的關鍵階段,卻出現了意外狀況。

    航電系統與武器掛架之間的信號傳輸出現延遲,無法實現零延遲響應。

    氣氛瞬間變得凝重起來,肖鎮皺緊眉頭,仔細查看各項數據。

    他組織團隊成員一起分析問題,經過幾個小時的頭腦風暴,終于發現是航電系統的一個程序代碼存在漏洞。

    肖鎮迅速指導技術人員修改代碼,重新進行測試。

    當看到屏幕上顯示信號傳輸實現零延遲時,實驗室里爆發出一陣歡呼。

    肖鎮長舒一口氣,他知道,距離艦載機全系統適配成功又近了一步。

    接下來,他們還要面對更多的挑戰,但他有信心帶領團隊攻克所有難關。

    與此同時,602所的工程師們正在攻克另一個難關。

    航電實驗室里,陳工將最新版金陵花卉雷達接入模擬系統,屏幕上卻突然爆出刺目的雪花干擾。

    “肖總,新型復合材料機身產生的靜電場,嚴重影響雷達信號!”

    肖鎮盯著示波器上紊亂的波形,突然想起在青海湖試驗時遇到的類似問題。

    “試試在機身蒙皮內嵌入導電縴維網格,就像我們處理高溫區域熱脹冷縮那樣!”

    他抓起粉筆在黑板上畫出結構示意圖,“再把雷達的工作頻段微調0.3ghz,避開材料的諧振頻率。”

    三天三夜的連續攻關後,改進版雷達終于在全頻段干擾環境下實現穩定探測。

    但新的問題接踵而至——當掛載四枚導彈進行大過載機動時,飛控系統出現指令延遲。

    這意味著在實戰中,戰機可能無法及時響應飛行員的規避動作。

    “把武器重量參數直接寫入飛控底層代碼!”肖鎮在深夜的會議室里拍板,

    “同時增加慣性導航系統的冗余備份,就算雷達被干擾,也要保證武器精準投放!”

    1974年春,第一支完整配置的艦載機編隊在青海湖試驗場集結。

    六架j18b整齊排列在模擬甲板上,機翼折疊處的新型液壓裝置在陽光下泛著冷光。

    試飛員李陽坐在座艙內,仔細檢查著與巴西培訓數據同步更新的儀表盤。

    “各單位注意,模擬實戰演練開始!”隨著肖鎮的指令,戰機依次彈射升空。

    在電子干擾機制造的復雜電磁環境中,j18b編隊靈活變換陣型,新型雷達準確捕捉到百公里外的模擬敵機。

    “目標鎖定!”李陽按下發射按鈕,改進後的空空導彈拖著尾焰直撲目標。

    就在此時,模擬航母突然發出警報——“左舷發現敵方潛艇,立即執行反潛任務!”

    編隊迅速調整戰術,掛載聲吶浮標的戰機脫離編隊。

    得益于優化後的武器切換系統,原本需要兩分鐘的彈藥更換流程,現在僅用45秒便完成。

    當反潛魚雷準確命中模擬潛艇時,指揮塔內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這場持續12小時的高強度演練,驗證了艦載機從制空作戰到多任務轉換的全流程能力。

    肖鎮站在試驗場的制高點,看著夕陽將戰機的剪影拉長在模擬甲板上。

    遠處,第一批從巴西歸來的飛行員正在向這邊敬禮,他們身後,真正的航母藍圖正在加速繪制。

    夜幕降臨,慶功宴的熱鬧聲中,肖鎮收到了來自中央的密電︰“701航母工程已通過立項審批,代號‘鯤鵬’。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望全體科研人員再接再厲,為華夏海軍的深藍征程鑄就利劍。”

    他將電報小心折好放進口袋,抬頭望向星空。那些為了“看不見的航母”燃燒的日日夜夜,終于等來了破曉時分。

    “701”工程立項後,壓力如潮水般向肖鎮涌來。

    他知道,接下來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新型艦載機與航母的適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肖鎮迅速組織團隊,日夜研究航母的各項參數,對艦載機進行進一步優化。

    在一次模擬著艦試驗中,又出現了新問題,艦載機尾鉤與航母阻攔索的配合不夠精準。

    肖鎮帶領大家反復分析數據,調整尾鉤設計。

    幾個月後,在真正的航母上進行著艦測試。

    試飛員李陽駕駛著j18b,對準航母甲板呼嘯而來。

    尾鉤準確地掛上阻攔索,戰機穩穩停下。

    現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肖鎮眼眶濕潤。

    此後,他們不斷完善艦載機和航母的各項性能。

    終于,在1975年3月11日,“弦號16”,排水量不是噸,是8萬余噸,采取電磁彈射的華夏常規動力航母正式下水海試

    1架空警300固定翼預警機,4架獵潛超級鷹海軍版直升機、64架第三代j18b艦載機編隊也在隨之形成強大戰斗力,一體化桅桿四面相控陣陣列雷達,5座1130近防炮,平直甲板電彈常規動大平頂。

    同樣的海上通用數據鏈指揮系統加載進國家戰時指揮系統內,整個數據處理中心在京城西山指揮所。

    同樣的空軍通用數據鏈指揮系統和陸軍、超遠程火箭部隊通用數據鏈指揮系統同步接入,四個系統的統籌指揮分別是葛喻、李家和、狄幸、肖鎮,肖鎮是整體架構總指揮。

    這5年不僅僅只是從無到有設計制造了一艘航母戰斗群那麼簡單。

    同時66式華夏神盾升級到第二代盾艦,64式護衛艦一同升換裝新的動力設備和探測設備也盾艦化。

    水下的大黑魚091d加裝接入數據鏈指揮系統,常規潛艇093c同樣是升級成與091d技術水平一致,除了動力設備是常規中壓直流柴電以外,其他全部升級完畢。

    4.5萬噸的青海湖綜合補給艦同樣網絡信息化,這個時空華夏信息化水平能有新世紀90年代末水平。

    肖鎮望著那艘飄揚著五星紅旗的航母,心中滿是自豪,他知道,華夏海軍的深藍夢想,正一步步成為現實。

    1975年3月11日華夏第一個航母戰斗群下水海試的消息一經傳出,瞬間在國際社會引發了廣泛關注與密集報道。

    西方主流媒體紛紛聚焦這一重大事件。

    美國某知名新聞媒體用大篇幅文章進行了詳細分析,指出華夏航母戰斗群的海試標志著其海軍力量的又一次飛躍。

    不僅增強了華夏在近海的防御能力,更具備了一定的遠海作戰潛力,這將重塑地區軍事平衡。

    同時,也提及這是華夏在海洋戰略上的重要一步,會對全球海洋格局產生影響。

    老大哥媒體則以客觀的視角報道,認為華夏航母戰斗群的發展展現了其強大的工業制造能力和科技實力,是華夏國防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成果,並且強調這對于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具有積極意義。

    不過心里有些酸就是,還好他們有台風級這樣的大洋黑洞,同樣也有滑躍起飛的大平頂。

    亞洲周邊國家的媒體也給予了高度關注。

    日本某媒體報道時帶有一定的憂慮情緒,擔心華夏航母戰斗群的活動範圍會擴大,可能會對地區局勢帶來新的變化。

    而韓國媒體則在報道中提及,這反映出華夏在海洋領域的雄心壯志,也激勵著周邊國家加強自身的海軍建設。

    國際社會的眾多軍事專家也在媒體上發表看法,普遍認為華夏第一個航母戰斗群下水海試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預示著華夏將在國際海洋事務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還有一個人看了報道,在陽明山頂坐著輪椅沉默了一整個下午,他還是想不通一群泥腿子怎麼就搞出了大煙花搞出了大平頂。

    肖鎮3月15日收拾著行李,劉光福也同樣在宿舍收拾著行李,他已經讀完碩士課程,即將去達利安造船廠研究所上班了。

    肖鎮還不能停歇,他還要去東風航天城參加三位一體國家導防御系統第二版的全軍協調戰略會議。

    喜歡四合院局外人請大家收藏︰()四合院局外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四合院局外人》,方便以後閱讀四合院局外人第10章 深藍序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四合院局外人第10章 深藍序曲並對四合院局外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