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局外人

第9章 艦載機攻關之路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高夫 本章︰第9章 艦載機攻關之路

    1971年12月,凜冽的寒風裹挾著江南大地特有的濕冷空氣席卷大地。

    肖鎮站在金陵花卉學校的窗前,凝視著窗外銀裝素裹的世界,眉頭緊鎖——海軍艦載機項目已到關鍵階段,而此時國內尚未有真正意義上的航母。

    一切研發都要基于未來航母的設想與需求,這無疑給本就艱巨的任務增添了巨大挑戰。

    但他深知,艦載機必須先行突破,才能為後續航母作戰體系奠定根基。

    總不能艦等人吧,去巴西培訓的艦載機飛行員和航母各工作模塊的機師、服務團隊等人已經去巴西培訓兩、三個月了,那邊需要兩年多三年的時間。

    時間看著很多,不過一忙起來時間其實很緊的。

    專機沖破厚重的雲層,降落在盛京機場。

    迎接他的是601所王所長與一眾科研人員,寒風將他們的臉頰吹得通紅,眼神中卻滿是期待與焦慮。

    肖鎮沒有絲毫停留,直接驅車前往研究所會議室。

    室內,巨大的白板上貼滿了空優版j9a的設計圖紙,紅藍標記的修改意見層層疊疊,投影儀正播放著基于未來中型航母甲板尺寸與彈射、攔阻系統參數的飛機性能模擬數據。

    這些東西已經是根據天河3號超級計算機跑大數據跑了一年多更改後目前最新的各項參數。

    “肖總,咱們開始?”601所新上任的王所問到

    其他的尸位裹腹之輩和很多嗡嗡嗡上位的家伙,全部被軍部相關部門已經徹底清理出去了。

    “我們沒有現成的航母參照,但必須超前設計。”肖鎮指著圖紙上的機翼折疊方案,聲音沉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假設未來航母甲板長度320米,彈射距離100米,我們的艦載機必須在這個條件下實現安全起降。

    空優版的升力系數在短距起飛時會下降40,必須重做氣動布局。

    從現在起,風洞試驗每小時出一組數據,所有人輪班,通宵作業!”

    零下20c的風洞實驗室里,肖鎮與技術員小張緊盯試驗模型。

    當第18版模型在風洞中吹出理想渦流時,小張激動得打翻了保溫杯︰“肖總!升力系數提升到1.85了!”

    然而喜悅並未持續太久,新的問題接踵而至——折疊機翼的結構強度在模擬著艦沖擊力下出現疲勞裂紋。

    團隊連續72小時排查,最終通過采用鈦合金蜂窩夾層結構和新型復合材料連接件解決難題。

    發動機車間內,改進後的渦扇  8b引擎轟鳴震耳。

    肖鎮盯著儀表盤,突然皺起眉頭︰“在模擬彈射過載下,發動機喘振頻率過高!”

    他連夜召集發動機團隊,辦公室里堆滿圖紙,眾人用粉筆在地板上推演公式。

    當晨光透進窗戶時,他們終于找到通過優化壓氣機葉片角度和燃油噴射時序的解決方案。

    此時,白市驛602所頌文團隊帶著航電研究團隊和相關設備緊急支援。

    在臨時搭建的聯合實驗室里,肖鎮召開協調會︰“沒有航母電磁環境實測數據,我們就用最嚴苛的標準建模!

    雷達要穿透海雜波,飛控必須在強電磁干擾下保持穩定!時間緊迫,這是死命令!”

    雷達實驗室中,工程師老周盯著屏幕上跳動的雪花點急得直撓頭。

    肖鎮接過鼠標操作︰“試試多頻段切換結合自適應濾波算法!”

    經過48小時的代碼調試,第二代金陵花卉相控陣雷達終于在模擬的航母強電磁環境下,穩定捕捉到200公里外的目標。

    而飛行控制系統的研發同樣艱難,在模擬著艦試驗中,系統多次出現誤判。

    頌文團隊帶頭人陳工急得眼眶發紅,肖鎮卻冷靜分析︰“把航母運動的六自由度參數加進算法模型,同時增強冗余備份系統!”

    三天後,飛控系統在模擬航母縱橫搖15度、上下垂蕩3米的復雜工況下實現精準著艦引導。

    1972年2月19日,一群人絲毫沒有感覺到春節和假期已經匆匆過去,今天迎來首次陸上模擬著艦試驗。

    試飛員李陽坐進模擬座艙前,肖鎮隔著玻璃向他比出“穩”的手勢。

    戰機在前方大屏幕上轟鳴著沖向模擬航母甲板的試驗場,攔阻索裝置在寒風中靜靜等待。

    “著艦鉤接觸!”對講機傳來李陽的聲音,緊接著卻是急促的報告︰“攔阻索張力不匹配,滑行距離過長!”

    肖鎮立刻組織復盤,發現在模擬系統設施時,是攔阻索阻尼系數與艦載機重量參數不匹配。

    團隊連夜重新計算,調整液壓阻尼器參數,在零下30c的試驗模擬場完成第23次調試。

    1972年5月,第一架原型樣機下線,隨後肖鎮帶著艦載機團隊帶著樣機飛去了青海湖旁邊的艦載機陸上實驗基地,開始忙碌起來。

    隨後的半年里,從渤海灣到南海海域的陸上試驗場,艦載機經歷了無數次試飛與改進。

    高溫、高濕、高鹽的海洋環境模擬試驗中,機身復合材料出現老化跡象,航電設備在極端溫度下偶爾死機……每一個問題都被團隊詳細記錄、逐一攻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為模擬航母機庫的有限空間,團隊還專門搭建了縮小比例的機庫模型,反復測試艦載機的調運、維護操作可行性。

    1972年8月,盛夏的陽光灑在渤海灣某陸上航母試驗基地。

    經過近數個月的艱苦奮戰,艦載機尾鉤精準掛住模擬攔阻索,在模擬甲板上劃出一道完美弧線。

    肖鎮站在指揮塔上,看著監控畫面,緊繃已久的臉上終于露出笑容。

    這架凝結著無數科研人員心血的戰機,雖然尚未真正登上航母,但已為未來華夏海軍航母戰斗群的組建,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當晚的慶功宴上,肖鎮端起酒杯走到頌文團隊桌前︰“這杯酒,敬所有為看不到的航母提前十年奮斗的兄弟們!”

    窗外,試驗場的燈光在夜幕中閃爍,如同未來航母甲板上指引艦載機歸航的信號燈,照亮著華夏海軍走向深藍的漫漫征途。

    吃完簡樸的艦載機定型慶功宴後。其實還有更多工作等待落實。

    比如機載雷達、航電系統、電子吊艙還有飛行員緊急逃生系統這些都有待進一步的實驗、調整。

    肖鎮又去了冰城工大,那里是研發艦載武器的定點任務單位。

    肖鎮在這里踫到了已經大二的劉光福,這小子已經三年沒有回家了。

    他們也有任務的,以後老劉得習慣他家老二和老三神秘消失又突然回家。

    劉光天水平能達到長江學者水平吧,小小牛技術實力如今在金陵花卉擔任老師和分給學校的國防任務,比如現在的預警雷達系統他就加入了研發團隊,也是骨干。

    肖鎮第二天請自己後院鄰居劉光福又去了馬迭爾吃了次大餐,一個小年輕孤身一人在這里讀書,有時候是有些孤獨。

    他家老大光齊听光福說終于算是從平谷的鄉鎮調去了城里擔任工業局的一把手。

    這職位跟光齊倒是很符合,他也是京城理工的高材生好不,8級工程師可是人家硬考的。

    肖鎮考察了一下光福的水平,成績和實力中等勉強還行,肖鎮願意給這樣出身普通家庭還努力的孩子機會。

    所以在研發艦載機武器項目就把他加進了開發項目里。

    肖鎮一直在冰城工大忙碌時不時的還飛去盛京,光福因為有鄰居大哥開小灶,所以進步很能跟上研發進度,分配給他的任務能合格完成,他當然比不了小狄這家伙的。

    小狄和吳健等8人,是的肖鎮又收了3名博士生還在徐匯新能源基地做基礎研發工作。

    他已經將新能源開發交給自己電魚三人組的劉淮海負責統籌工作了。

    今天是艦載機j18b最大疲勞測試收尾的一天,肖鎮得親自去海邊看看數據表現。

    還有很多後續的耗時測試操作一直在繼續,如今艦載機這塊肉肖鎮讓頌文602所讓給了601所維護、升級、制造。

    不過601所在電子、光電、航電系統都是白市驛基地提供的技術支持。

    喜歡四合院局外人請大家收藏︰()四合院局外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四合院局外人》,方便以後閱讀四合院局外人第9章 艦載機攻關之路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四合院局外人第9章 艦載機攻關之路並對四合院局外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