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袁紹如今的實力,單獨面對曹操或者張飛都不是對手,況且還要面對兩線作戰。
曹操原本的五萬軍隊,都是訓練超過一年的精銳,其中還有虎豹騎這種精銳騎兵。
而張飛這邊的青州軍,經過多年的訓練自己實戰,更是精銳中的精銳。
劉備治下百姓可以吃飽穿暖,安居樂業的名聲早就在徐州百姓中傳開了。
陶謙作為豫州刺史,走之前把他要將徐州讓給劉備的消息告訴了六郡百姓。
因此,這次張飛的攻城,可謂是相當的順利,幾乎沒費什麼力氣,張飛就率軍就佔領了徐州南方四郡。
戰後,張飛將青州軍駐扎地定在了徐州南部的廣陵郡,徐州自此徹底歸屬劉備。
另一邊,張飛掌控徐州三天後,曹操也徹底戰勝袁紹。
甚至就連袁紹本人,都在打算南下投靠袁術的路上被曹操的虎豹騎圍殺致死。
曹操還沒高興多久,就收到了駐扎在陳留郡與山陽郡的十萬兵馬,突然南下開始進攻豫州了。
听到這個消息,曹操頓時坐不住了,心里更是對于劉備這個老六破口大罵。
想要兗州還是豫州,你倒是自己去攻打呀,每次都趁人不在搞偷襲算什麼本事。
但以曹操如今的實力和兵力,面對劉備這個雄據北方的霸主,他也沒什麼脾氣。
于是,曹操迫不及待的召集麾下謀士及親信,想看看他們有沒有好的主意。
“諸公,如今劉備手下十萬大從兗州軍南下,明顯是要將我們趕出豫州。
如今那劉玄德幾乎雄據整個北方,我們要是繼續留在豫州,恐怕也再無出頭之日。
爾等以為,如今我們該何去何從?”
荀𨘥@諞桓穌玖順隼此檔潰 br />
“主公,為今之計,我們只有暫避其鋒芒,主動放棄豫州,轉而南下尋找機會。”
曹操追問道︰“那我們又該去往何方?”
“主公,如今荊州有劉表,益州有劉璋,淮南有袁術,以我們目前的實力,這些人皆難以戰勝。
唯有跨過長江,前往江東,在南方佔據城池,發展力量,才會有一線生機。
如今江東之地,袁術手下的孫策剛開始開闊,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機會。
而且,孫策雖為袁術手下,但孫策之父孫堅死在袁術計策下,兩人貌合心不合,這對于我們掌控江東也是一個助力。”
荀攸?確是站出來說道︰“我們如今手下基本都是北方士兵,若是提出跨過長江前往南方,恐怕會有很多人不願意,或許我們可以借道南陽,奪取漢中!”
也有謀士提出︰“諸位,我們或許可以去面見天子,以主公討伐黃巾之亂和董卓之亂的功勞,讓天子封賞一塊地盤給我們!”
以夏侯𠴱@ 椎奈浣 叛雜行┌煥忠猓 德鈁廡┤嗣還瞧 餼拖胍 督盜耍 新炎擁木透 醣復蛞患埽 br />
听著下面的諸位謀士心腹開始爭論,曹操一時也是一個頭兩個大。
只因這一切發展的實在太快,曹操原本還想拿下豫州,在豫州站穩腳跟。
再奪取袁紹手中的徐州四郡,然後這樣發展一段時間後,或許可以向北奪回兗州。
卻沒想到,劉備這人直接不講武德,先是趁著自己攻打豫州,搶奪了袁紹手中的徐州四郡。
等自己打下豫州,又是十萬大軍傾巢出動,南下搶奪自己的果子。
這一切來得太快,讓曹操都有些沒反應過來,之前的謀劃也全部落空。
那現在最迫切的一個問題,就是決定去留,是戰還是保留有生力量撤退。
若真的留下投靠劉備,以後注定要受制于人,再想要爭霸就基本不可能了。
若是離開,倒是可以保存有生力量,但到底要去哪里,又將是一個問題。
曹操只覺得人生坎坷,諸事不順,自己的命運仿佛被一只無形的大手操控著。
。。。。。。
趙雲和太史慈從兗州南下,一路基本沒踫到什麼像樣的抵抗。
直到他們和袁術的勢力對上,戰勝袁術後掌控了整個汝南郡,也沒踫到曹操,這才意識到曹操又一次跑掉了。
自此,整個秦嶺淮河以北的土地,基本都掌控到了劉備手中。
時間來到年底。
在龍一十人率領的小隊第一遍清理,張遼、張合率領的騎兵第二遍清理,黃忠、呂布第三遍清理之下。
後世的新疆、西藏、青海及甘肅的部分地區,已全部收復。
為了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理,劉備按照後世的疆域劃定,將整個西北地區重新劃分為新州新疆)、青州青海)、藏州西藏)、甘州甘肅)四個州。
為了加強對北方地區的管理,劉備按照後世內蒙古與外蒙古的疆域劃定。
在並州以北的地區,劃定了內蒙州和外蒙州兩個州。
為了後世能將藏州、新州、兩個蒙古州互相區分開,劉備對原本的涼州進行了重新劃分,並將其命名為甘州。
同年,劉備使用戰爭中被俘虜的西涼軍,同時有償征召甘州本地居民,在甘州開展基礎設施建設。
同時,黃忠和呂布率領的十萬大軍,就此駐扎在甘州,成為大漢第一個軍區。
次年,劉備向甘州移民百萬,使得漢族人口佔甘州總人口的九成五以上。
同一年,劉備開始在新州、藏州、青州開展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年,劉備向新州、藏州、青州各自移民五十萬,使得漢族人口分別佔這些地方人口的八成以上。
這三年以內,劉備並沒急著著統一南北,而是將精力放在了西北和整個北方地區的穩固與發展上。
為了鼓勵百姓自願遷徙至新設西北四州,劉備遷徙至此的百姓免費提供住房。
並按照每個家庭的人口數,為其劃分他們自己土地,即自留地。
只要大漢還存在一天,自留地就永遠不用納稅。
為了保障這里百姓的生活,劉備還在整個西北地區建立了許多的作坊及廠房。
為這里的百姓提供了一條除了農業以外的生存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