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

第122章 缺糧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身無分文 本章︰第122章 缺糧

    永陽鎮,大帥府。

    甦爽匆匆走進來,將襆頭往桌上一甩,滿臉愁容道︰“又回來一批流民,吵著要分地呢。”

    “這是好事啊,”李佑面露喜色,“之前戰事吃緊,老百姓都被官兵嚇跑了。別看咱們如今有半縣之地,可人口還不足五萬,得多召回些人才行。”

    “糧食,糧食不夠啊!”

    甦爽負責督管錢糧,此時郁悶得不行,“蕭氏獻地之後,許多地主紛紛效仿。地倒是分出來了,可他們的錢糧卻沒抄走。從汴州城跟來的游民,從浚儀、開封回來的流民,這些人手里都沒糧食,連種子都得向官府借。本地佃戶也沒多少存糧,眼瞅著馬上就是青黃不接的時候了!”

    甦爽越說越著急,“你還興辦這麼多學校,還給學童提供午餐。除了武興鎮,各鎮的鎮長和戶科科長,都跑來跟我要糧。我上哪兒變出糧食來?”

    “哈哈,”李佑起身給甦爽倒茶,笑著安撫道,“稍安勿躁,急也沒用。”

    甦爽喝了口熱茶,潤潤嗓子說道︰“學校得先停一停,就算實在要辦,也得等夏糧征收之後再說。”

    “什麼都能停,學校不能停。”李佑態度堅決。

    辦學校其實消耗不了太多錢糧,招收的全是7到12歲的孩童,勉強算是四年義務教育。如今李佑治下人口不過四萬多12歲以上),7到12歲的適齡學童僅三千多,每天一頓午飯,又能吃多少?一個月也就消耗200石糧食。

    而且,教學內容以識字為主,對老師要求不高,無非是大面積普及啟蒙教育。四五個老師,就能教一個鎮的孩子。

    書本筆墨消耗也不多,用白堊土當粉筆,在黑木板上寫字教學。家里有錢的學生,自備筆墨,甚至都瞧不上公學,選擇在家讀書。沒錢的家庭,父母就用頭發制作毛筆,讓孩子蘸水在木板上練字。只要有心,辦法總比困難多。

    真正消耗糧食的,是大量流民、游民和佃戶,都得靠李佑借糧才能活下去。

    甦爽捧著茶杯暖手,情緒漸漸平復,說道︰“還有個辦法,就是向地主征糧!”李佑問道︰“咱們現存的糧食,還能支撐多久?”

    “之前我還挺樂觀,覺得能撐到夏糧收割,”甦爽說道,“可回鄉的流民越來越多,照這趨勢,三月份就得鬧糧荒,最多撐到四月。”

    李佑思索片刻,說道︰“那就向地主借糧。”

    “借糧?直接征糧便是!”甦爽負責錢糧事務,他可不想以後有糧了,還得把糧食還給地主。

    “你听我說,”李佑表情嚴肅,“既然這些地主听話,乖乖把土地交出來,咱們就不能言而無信。說一是一,說二是二,這樣地主們才能安心,不會整天擔驚受怕。”

    甦爽問道︰“真要借糧?”

    李佑點頭,“改天把張先生他們都叫來,咱們成立一個糧行。”

    “糧行是什麼?”甦爽一臉疑惑。

    李佑解釋道︰“就是咱們建倉庫屯糧。誰都能把糧食存進來,咱們按月給他們支付利息,借糧的農民也得付利息。但利息必須低,不能放高利貸。”

    甦爽試著理解,“比方我是地主,我把糧食存進糧行,過幾個月不僅能取出來,還能拿到糧行給的利息?”

    “對,就是這樣。”李佑說道。

    “唉喲,我的爺,”甦爽頓時頭疼起來,“存儲糧食會有損耗啊,老鼠要啃,米蟲也要吃,還可能受潮發霉。存糧進來還得給利息?我不收保管費都算客氣的了!這擺明是虧本買賣!”

    李佑笑道︰“現在是存糧借糧,以後可以存錢借錢。”“錢莊?”甦爽眼前一亮。

    李佑點頭,“也可以叫銀行。”

    唐朝雖沒有後世意義上成熟的銀行體系,但已有類似金融機構的雛形。比如櫃坊,經營錢物寄付,代人保管財物,並向存錢物者收取一定的費用。質庫則是以物品作抵押進行放款的機構。

    李佑說道︰“咱們可以借鑒櫃坊和質庫的模式,把錢米交易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讓地主把控。”

    “人手不夠啊!”甦爽叫苦不迭。

    這確實是個技術活,唐朝貨幣種類多樣,如開元通寶等銅錢,還有金銀等貴金屬貨幣,都存在成色優劣的問題,必須得有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把關。

    李佑笑道︰“所以先開設糧行,等做大做強了,再涉足錢莊業務。你帶人,挨家挨戶去借糧,借多少都寫清楚,給這些地主開具票據,承諾夏糧收獲後,連本帶利歸還。今後農民借糧,也都到糧行來。當下最要緊的,一是度過糧荒,二是樹立信用。”

    甦爽頓時頭大如斗,只想立刻回潁上,老老實實做甦家的人。他手底下識字的人不多,儲存糧食的倉庫也嚴重短缺,現在還要去找地主借糧,這可怎麼搞?

    “大帥,李先生求見!”

    “快請!”

    李佑大喜過望,他從張守義那里了解過,深知李邦華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李佑親自出門將李邦華迎進來,又給老先生倒茶,問道︰“孟暗先生,可是想家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李邦華懶得繞彎子,直接問道︰“你打算何時攻略州府?”

    “兩三年之內。”李佑回答。

    李邦華又問︰“佔據河南之後,準備攻打哪個道?”唐朝實行道、州、縣三級制)

    李佑答道︰“淮南道和江南西道。”

    “不去打長安附近?”李邦華的表情有些玩味。

    李佑哂笑道︰“我打長安附近干嘛?就算能打下來,那我立馬就成天下頭號反賊了。”

    李邦華說道︰“你若獨佔河南,遲早成為天下頭號反賊了。”

    “不一樣的,”李佑辯解道,“只要我不踫長安周邊,不打洛陽、江南等地,朝廷的首要征討目標,肯定還是黃巢那幫起義軍。僖宗皇帝要是敢調集大軍來征剿我,半年之內打不下來,黃巢就能攻破長安!”

    這個說法,李邦華深以為然。

    河南離長安較遠,而黃巢叛軍近在咫尺。只要僖宗腦子還清醒,就得先把李佑這邊放一放。

    李邦華又問︰“佔據淮南道和江南西道之後呢?”

    李佑回答︰“鞏固三道地盤,發展海貿,訓練精銳步騎。要是有機會,把嶺南道也拿下。”李邦華突然起身,在房里來回踱步,似乎在思考,又似乎在糾結。

    其實李佑還想發展火器部隊,研究火藥和火槍。而且民間已有關于火藥之物的零星記載和嘗試,但尚不成氣候。

    晚唐和唐朝末年,歷史上也有不少使用火器作戰的戰斗。只是那些都是一些簡單的運用。

    歷史已經證明,此物若能善加利用,必然能發展出威力巨大的火器。改變戰場的戰爭形態。

    所以李佑先打算暗中招募能人異士,深入研究,看看能不能把火槍和火藥給弄出來,火槍可能有點困難,但是火藥還是可以的。

    他記得黑火藥的配方好是木炭,硝石,還有硫磺,最佳配比,有點忘了,但大概還是硝石最多,大概在百分之70左右,其他的兩個少一些。慢慢嘗試唄,又不急,到時候給這個時代的人一個小小的震撼。

    來回走了好半天,李邦華問道︰“你覺得朝廷能剿滅黃巢叛軍嗎?”

    李佑回答︰“黃巢叛軍就像野草,割了一茬又長一茬。陝西、山西連年災荒,朝廷卻還在不停地征收賦稅,老百姓怎麼活得下去?就算把黃巢打敗了,也會有其他起義軍,除非把兩省百姓都殺光,否則叛軍永遠剿不干淨。”

    事實上,北方的情況,比李佑想象中更嚴峻。

    自安史之亂後,唐朝北方就陷入了長期的動蕩與衰敗。藩鎮割據,戰亂頻繁,百姓苦不堪言。再加上苛捐雜稅,許多農民被迫逃離家園,淪為流民。一旦有起義的烽火燃起,便迅速蔓延。

    李邦華拿出一封信件,遞給李佑說︰“你派人去吉水谷村,把這封信交給我父親。”

    李佑欣然道︰“一定辦妥!”

    “說吧,要我做什麼。”李邦華直截了當地說。

    “正好有件棘手的事,”李佑把缺糧的狀況說明,拱手作揖道,“向富戶借糧這事,就拜托先生了。他們現在不太信任我,想必先生出馬,應該沒問題。”

    李邦華笑道︰“聰明人都會信。你要是不想還糧食,那還借什麼?直接搶就是了。”

    除了向地主借糧,李佑還打算找官府借糧。

    浚儀、開封兩縣,都有流寇、流民出沒,當地官員和士紳整天提心吊膽。李佑想著,讓他們籌集錢糧,自己負責把流民帶走。如此,李佑得了糧食和人口,流民有了安身之所,官府和士紳也不用擔驚受怕,可謂三贏。

    喜歡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請大家收藏︰()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方便以後閱讀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第122章 缺糧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第122章 缺糧並對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