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

第121章 從賊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身無分文 本章︰第121章 從賊

    李佑佔據的四個鄉,很快被重新規劃,畢竟“鄉”在此時更多是地理劃分。

    所有地盤,被改為八個鎮。每鎮設立一個中心村,下轄四個自然村,如此李佑總共統治四十個村。這些村落也都重新劃定範圍,面積有所調整,盡量將大姓與眾多小姓摻和在一起,避免某一姓氏在某村佔據絕對主導地位,目的便是盡力打破宗族勢力的影響。

    雖說大地主們要麼被殺,要麼被迫分家,但同姓長期聚居一地,久而久之仍可能形成新的宗族勢力。李佑雖無法杜絕此事發生,卻能設法延緩其出現。

    此時基層官員數量嚴重不足,既要忙于清丈土地、分配田畝,又要進行行政區劃工作,整個冬天都混亂不堪。

    蕭氏舉薦的那位舉人,本就不情願歸附李佑,又不堪忍受高強度工作,直接甩手不干了。他自覺大材小用,堂堂舉人,整日與普通百姓打交道,甚至還要接觸女子,在他看來這簡直是對自己的侮辱。

    李邦華與歐陽蒸二人,每日在各村鎮閑逛,身邊跟著幾個士卒。

    “快快住手,有話好說!”

    幾個宣教員匆忙跑過李邦華和歐陽蒸身邊,原來是前方田野里有人在打架。

    分田期間,此類沖突時有發生。有時是村民懷疑分田存在問題,進而毆打負責公務的人員;有時則是因為田界糾紛,村民之間相互動手。

    歐陽蒸幸災樂禍地譏笑道︰“李佑這是在胡來,好好的村鎮,被他攪得烏煙瘴氣。”

    李邦華一直只是觀察,此時終于忍不住開口︰“憲文,你自幼有神童之名,難道真覺得李佑是在亂政?”

    歐陽蒸神色黯然,沉默許久後嘆息道︰“唉,晚生也只能這麼想,難道還要為他叫好不成?”

    二人繼續前行,很快來到鬧事地點。原來是村民懷疑分田有貓膩,宣教員便帶著村民重新丈量土地,果然查出是負責丈田的人員搗鬼。

    這兩個丈田的,一個來自蕭氏,一個來自劉氏,他們合伙作弊,給自己族人多分土地,給其他村民少分,欺負村民不識字、不識數。

    “帶走!”

    宣教員當場抓人,準備交給刑科官員處置。

    “抓得好!”

    “押回去治罪!”

    村民們拍手稱快,也不再圍觀分田,紛紛跟著去押解人犯,要一同回去見證審查。宣教員根本阻攔不住,剛走出幾十步,就有村民忍不住動手打人。等回到鎮公所時,兩個分田作弊者已被打得鼻青臉腫。

    李邦華走得有些疲憊,便在田埂上盤腿坐下,問道︰“憲文,你會歸附李佑嗎?”

    “寧死不從。”歐陽蒸回答得斬釘截鐵。

    李邦華苦笑道︰“觀察多日,我都有些心動,想歸附他了。”

    歐陽蒸驚訝道︰“先生,您可不能有此念頭,怎能助紂為虐呢?”

    李邦華望著廣袤的田野,語氣中透著一絲幽怨︰“這里的事務,公正無私,開展得轟轟烈烈,讓人不禁想要投身其中。你若在朝廷為官,處處受限,就會明白這種能真正做事的感覺有多難得。”

    歐陽蒸突然眼含熱淚,說道︰“大唐究竟怎麼了,滿朝官員,竟連一個反賊都比不上嗎?”

    “唉!”李邦華長嘆一聲,“積重難返,大廈將傾。就像一座老房子要倒,住在里面的人,沒有一個是無辜的。包括我自己,其實也一直在拆這房子。”

    “先生一心為國,剛正不阿,甚至因此被罷官,怎能如此自怨自艾?”歐陽蒸真擔心李邦華會歸附李佑。

    李邦華拔起田埂上一根枯草,拿在手中把玩︰“我考中進士之前,家里連年賣地,最後只剩六畝。祖母去世時,連棺材都買不起,只能用稻草裹著偷偷下葬。如今,我家卻有良田上千畝,這些都是怎麼來的?我罷官回鄉後,主動上交田賦,嚇得知縣親自把糧食送回我家。”

    歐陽蒸忍不住笑了笑,又收起笑容道︰“先生即便罷官,也是一品大員,知縣哪敢收您家的糧賦。”

    “這幾日我打听了,”李邦華說道,“那李佑將上萬畝田地都捐給武興鎮公所,卻獨獨留下一百畝。他是舍不得這一百畝地嗎?並非如此。他留著這一百畝地,是為了按時向鎮公所繳納田賦,如此一來其他官員就不敢逃避賦稅。”

    歐陽蒸哀嘆道︰“晚生一直罵那李佑,可心里卻還是有些佩服他。”

    李邦華說道︰“京畿的皇田,在太宗皇帝時,每年都要繳納田賦。太宗以身作則,皇帝都交糧,天下官員自然也得交。可太宗駕崩後,皇田便不再納糧。上行下效,勛貴文武,又有誰願意交糧?”

    “所以應當變法,大唐需要一個像楊炎那樣的人。”歐陽蒸說。楊炎為唐朝名相,推行兩稅法)

    “你不明白,楊炎當年變法,雖有成效,但最終人亡政息,”李邦華搖頭,“如今百姓被賦稅之法害得苦不堪言。若不是賦稅過重,西北也不至于亂成這樣。至于河南,士紳眾多。我家不交糧,別家會交嗎?士紳都不納糧,國庫怎能不空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歐陽蒸說道︰“所以還是得變法,徹徹底底地改變。”

    “自上而下,已經變不得了,”李邦華指著被清丈出的田畝,“須得自下而上,或許才能扭轉局勢。若李佑能堅持兩三年,半個河南都會是他的,到時必成尾大不掉之勢!”

    歐陽蒸說道︰“李佑濫殺地主,必不能成事。”

    李邦華笑著說︰“願意獻出土地的地主,他並未濫殺。他若真的濫殺,我反而不擔心了。”

    黃巢一直難以招攬到讀書人,就是因為他身為流寇,四處流竄,沒有穩固根據地。每到一地,便拷打富豪獲取錢糧,殺地主搶糧食,裹挾百姓一起跑路。如此一來,讓讀書人如何投靠?難道扔下自家產業,跟著黃巢四處奔波?

    李佑則不同,他有自己的根據地,扎根不走。地主們的產業都在李佑的地盤上,但凡不想死,只能硬著頭皮歸附。

    歐陽蒸回頭看了看身後的士兵,低聲問道︰“朝廷為何不派大軍征討李佑?”

    李邦華說︰“沒錢,沒兵。朝廷的士卒糧餉,要麼用于對付黃巢叛軍,要麼用于抵御外敵。河南的賊寇,只能靠地方官征剿,你覺得哪個地方官能剿滅李佑?”

    歐陽蒸靈光一閃︰“可令士紳組織團練!”

    “那也是個辦法,”李邦華隨即搖頭,“其一,朝廷不會允許士紳辦團練;其二,若是允許地方團練,大唐就名存實亡了。”

    歐陽蒸沉默不語。

    李邦華也不知該說什麼,他對李佑的政策了解越多,就越想歸附。但他不能這麼做,他曾任朝廷要職,他的父親和兄弟還在大唐統治之下。

    兩人在鄉間轉了一圈,結伴回到永陽鎮。李佑的統治中心,已從武興鎮遷至永陽鎮,如今這里才是核心基地。

    八鎮公所之上,是李佑的大帥府,軍政事務統管,有些類似當年太原起兵時的李淵。

    張守義是首席文臣,周武是首席武將,蕭煥負責軍事後勤,左孝良主管民政事務,甦爽督管錢糧事務,陳茂生負責宣教,黃順甫調任永陽鎮鎮長。

    以上七人,便是核心團隊。

    蕭氏等大族貢獻的人才,都還處于試用階段。唯一的舉人,受不了繁重工作,又不屑與普通百姓共事,已經辭官回家讀書。

    只有熬過這個艱難階段,且表現出色的大族子弟,才能真正獲得李佑的認可。

    難道舉人、秀才歸附,就能立刻得到重用?想得太簡單了!

    路過鎮公學時,听到里面傳來朗朗讀書聲,李邦華不禁停下腳步,多听了一會兒。

    歐陽蒸說道︰“這李佑,真是讓人捉摸不透,居然還知道大力興辦學校。”

    何止是興辦學校,李邦華都不知該如何形容。

    李佑雖繳獲不少錢糧,但要安置陸續回鄉的流民,還要安置在府城投軍的游民,又購買了許多粟米、豆類種子。那些錢糧,漸漸不夠用了,頂多撐到明年夏糧收獲之時。

    即便如此,李佑依舊擠出錢糧,在每個鎮都興辦官方學校,相當于大唐的一個鄉有兩所公學。不僅免收學費,還為所有適齡學童免費提供一頓午餐。

    若家長不送孩子讀書,被查到就要罰錢!

    李佑甚至招來一批舊式學童,也就是那些連生員都考不上的讀書人,親自教他們“算學之法”。估計再過幾個月,這些人就能熟練掌握四則運算,便可分配到各鎮公學擔任算學老師。

    回到住處時,已是中午,士卒送來飯菜。

    都是粗茶淡飯,李邦華還能接受,畢竟他年輕時連飯都吃不飽。

    歐陽蒸卻吃膩了,他出身大族,自幼錦衣玉食,這些日子夜里胃里直返酸水。

    有時歐陽蒸甚至想,只要李佑對他尊重些,他或許就願意歸附了。

    “吃不下?”李邦華笑道。

    “快習慣了。”歐陽蒸只能這麼說,然後硬著頭皮吃飯。

    李邦華嚼著雜糧面餅,就著菜湯艱難咽下,感慨道︰“我听說,就連李佑自己,每天也吃這些。早晨連餅都不吃,只喝稀粥就咸菜。如今錢糧緊張,在夏糧收割之前,所有官員都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歐陽蒸冷笑道︰“不過是哄騙百姓的手段罷了。”

    “我倒是相信,”李邦華說道,“此賊志向遠大,並非貪圖享受之人。他府上只有一個丫鬟伺候……嗯,他說是女佣,而且還是姿色平平的女佣。另外就一個婆子負責漿洗煮飯。造反快一年了,至今不近女色,每日粗茶淡飯又有何稀奇?”

    歐陽蒸收起笑容,狠狠咬了一口面餅︰“此賊若能在朝為官,必是國之棟梁。”

    李邦華搖頭說︰“如今那位宰相,同樣清廉。不住大宅,不近女色,家奴很少,生活簡樸。論私德,堪稱大賢。”

    “這是朝廷之福。”歐陽蒸說。

    李邦華卻說︰“這位宰相,不僅私德高尚,而且過目不忘。再繁雜的公務,他都能處理得井井有條。只見過一面的小官,他都能記住其姓名籍貫。論私德,我不如他;論能力,我也不如他。他若生在國朝初年,必為一代賢相!但是,自陛下繼位以來,他卻一件正事都不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歐陽蒸瞠目結舌,難以置信︰“怎會如此?”

    “做了正事,就難免犯錯,”李邦華說道,“我就是因為做事,才被罷官回鄉。”

    歐陽蒸以前只是瞧不起地方官,听李邦華這麼一說,徹底覺得大唐沒救了。

    他認認真真把餅吃完,下午又去村鎮閑逛,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翌日清晨,歐陽蒸跑去見李邦華︰“先生,我想歸附李佑。”

    李邦華說︰“隨你吧。”

    歐陽蒸擔心李邦華生氣,解釋道︰“大丈夫在世,總得做些有意義的事。听先生說了朝局,晚生實在看不到希望。就算晚生金榜題名,在朝廷也不過是無所作為,還不如歸附李佑。”

    “去吧,去吧。”李邦華並不阻攔。

    歐陽蒸拱手道︰“先生,告辭!”

    歸附李佑後,歐陽蒸也給自己取了個假名,叫歐震。

    他歸附後,並未得到重用,只是被派去永福鎮協助分田。

    歐陽蒸並不氣餒,因為他觀察多日,知道只要努力工作,肯定會得到提拔。

    眼看過年在即,李邦華也有些心動了。

    他實在太閑,這里找不到好書閱讀,整日無所事事。而周圍村鎮都在熱火朝天地開展事務,李邦華很想參與其中。

    因為,李佑在做的正事,都是李邦華一直想做,卻在朝廷無法做到的。

    臘月二十八,李邦華前去拜見李佑,打算與他掏心掏肺辯論一場。

    喜歡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請大家收藏︰()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方便以後閱讀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第121章 從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第121章 從賊並對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