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

第112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身無分文 本章︰第112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

    汴州有諸多望族,可要論哪個姓氏人數最多?

    王氏。

    太原王氏一支,自前朝起便在汴州落地生根,歷經數代繁衍,已遍布汴州各縣,乃至整個河南。

    汴州有眾多村落,整村之人皆姓王!

    此時,陳壽郎正在一戶太原堂王氏家中——大族的主宗和祖宅,通常不會在城里,畢竟城里空間有限。

    這戶人家以商賈為業,故而遷至城里定居,不過在鄉村仍有田產。

    “大王饒命,大王饒命!”

    他們以為陳壽郎是來洗劫的,呼啦啦跪了一地。甚至主動獻上錢財和糧食,只求滿足反賊的胃口,期望反賊不要殺人。

    陳壽郎卻說︰“李公子創立了大同會,大同是什麼?在鄉下,大同就是人人有田耕、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城里農民不多,可城里有許多家奴……”

    “大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士紳商賈是人,奴僕難道就不是人?在李公子的治下,已不再有家奴,所有家奴都被釋放。我們不要銀子,不要糧食,大同會是為苦命人做主的,你們趕快把家奴的賣身契拿出來!”

    王定中呆呆地望著這些反賊,一時間懷疑自己听錯了。

    反賊不要金銀,不要糧食,居然跑來釋放家奴?

    “快點,把家奴的賣身契拿出來,我還要去下一家呢!”陳壽郎怒斥道。

    王定中嚇得一哆嗦,連忙說道︰“我……我這就去拿。”

    賣身契還沒拿來,陳壽郎繼續宣傳道︰“各位家奴兄弟姊妹,你們都別怕。不瞞大家,李公子以前也做過家奴……”

    “轟!”

    滿院子瞬間炸開了鍋,家奴們震驚不已,這次佔領府城的反賊頭子,竟然也曾是個家奴!

    震驚之余,家奴們心中還涌起一絲興奮。

    陳壽郎又說︰“李公子曾是家奴,我以前是戲子,咱們都是被人看不起的。可天下又有誰不是呢?佃戶是佃奴,農戶是農奴,工匠是工奴,士兵是軍奴。就連那些讀書人,不也在給人做奴才?當了官便是官奴,考科舉便是士奴。誰又能比誰高貴?”

    “願意跟咱們走的,以後都是兄弟姊妹。想種地就給你們分田,想做工就給你們找活計。沒人再敢欺負你們,沒人再敢打罵你們,你們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你們看我身後這些人,陳淮,你以前是做什麼的?”

    “戲子。”

    “劉振宗,你以前是做什麼的?”

    “嘿嘿,我是梅塘鎮劉老爺的家奴。”

    “劉高,你以前是做什麼的?”

    “我是白沙鎮劉老爺的家奴。”

    “蕭仲,你以前是做什麼的?”

    “我是黃橋鎮蕭老爺的家奴。”

    “你們如今可都吃得飽?”

    “頓頓吃飽。”

    “可有人敢打罵你們?”

    “去他娘的!”

    “……”

    家奴的生活好壞,完全取決于主人的品德,而這往往是最不可靠的。

    就拿本朝某位名人來說,他對家奴還算寬厚,可除他之外呢?這位名人的一個兒子,後來就死于家奴暴動。

    在本朝末年,天下大亂,無數家奴揭竿而起,他們寧願投靠反賊,也要推翻自己的主人!歷史上,西邊的流賊剛打到河南邊境,河南各地家奴便紛紛起事。

    本朝就像一個布滿火藥桶的世界,稍有火星就會爆炸。

    終于,王定中把家奴的賣身契找了出來,戰戰兢兢地交到陳壽郎手中。

    陳壽郎一個接一個念名字,念完之後問道︰“還有誰的賣身契沒拿來?”

    “我!”

    一個家奴站起來︰“我的賣身契不在這兒。”

    陳壽郎微笑道︰“王老爺,你不太老實啊。”

    “找,馬上去找,肯定是遺漏了!”王定中連忙說道。

    不多時,又送來幾份賣身契。

    陳壽郎當眾燒毀所有賣身契,對家奴們說︰“誰願意跟我走?從此不再受主人的氣!”

    陸續有三人站了出來。

    陳壽郎問道︰“可曾被克扣過月錢?”

    “每個月都被克扣。”一個家奴說道。

    陳壽郎指著地上的銀子︰“拿回你們被克扣的錢,別拿太多。”

    那三個家奴立刻去拿銀子,只敢多拿二三兩。

    見此情景,又有幾個家奴站了出來,拿了銀子站到陳壽郎身後。

    其中竟然有一對兄妹,哥哥十二三歲,妹妹只有七八歲。

    “剩下的都不願走?”

    陳壽郎掃視一眼︰“不走也可以,大家都是苦命人,我幫你們把賣身契換成雇工契約。”

    當場重新訂立契約,這玩意兒肯定沒什麼實際保障,主人回頭大概率會翻臉不認賬。

    但是,只要主人不認賬,家奴心里肯定會心懷怨恨。

    陳壽郎帶著八個被解放的家奴,立刻前往下一家,居然真的不搶銀子和糧食。

    王定中傻坐在地上,看看身邊的錢糧,看看身邊剩下的家奴,只覺得仿佛在做夢一般荒誕。

    跑遍城南所有大宅,陳壽郎共帶走五十一個家奴,多數家奴依舊不願離開主人,即便他們今後可能還會遭受虐待打罵。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緊接著,陳壽郎又招攬了十多個戲子。

    甚至他還跑去青樓妓館,有六個妓女願意跟他走,主動追隨的龜公多達九人——陳壽郎和那些龜公,都是身處賤籍!

    張鐵牛則跑去碼頭招人,征召到二十多個苦力,並帶走苦力的家人七十多個。

    蕭逸和歐陽昭兩位士子,看著那些家奴、苦力、妓女和龜公,臉上的表情都十分古怪。

    歐陽昭不屑地冷笑︰“你的雄主,就靠這些人打天下?”

    “唉,”蕭逸感慨一聲,“公子真乃神人,普天下又有誰看得起這些低賤之人?公子解救他們,他們必定會誓死追隨。”

    就在此時,無數人奔走相告,成群結隊地主動跑去投軍。

    這些人屬于一個特殊群體,而且在本朝幾乎形成了一個階層。

    游民階層!

    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涌入城里打工謀生。他們在鄉下屬于逃農,在城里屬于無籍游民,只能從事一些極為低賤的工作。有些投身市井幫閑團伙,有些做了攤販,多數去當了苦力,還有很多淪為乞丐。

    可以把他們理解為唐朝版的流民,而且這些流民沒有戶籍。

    張鐵牛在碼頭招收苦力的消息迅速傳開,無數游民蜂擁而來投軍,他們才是真正的無產者,而且很多都是沒有家人的單身漢。

    李佑都被驚到了,投軍者竟然多達兩千多人!

    ……

    留縣。

    此時,局勢已然波譎雲詭。黃巢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其威名令天下震動。而在這復雜的局勢中,一股黃巢的偏軍,自洧水以南翻山越嶺而來,一路裹挾不少人眾,竟壯大至上萬人。這股偏軍的首領,自號“威四野”,在人多勢眾之下,野心膨脹,竟妄圖攻打陳留縣。

    其實,從常理來看,以這上萬人的規模,若指揮得當,攻打縣城並非全無可能,畢竟在亂世之中,上千人有時便能拿下一座縣城。

    然而,忠武軍節度使李勉行軍迅速,帶兵後發先至,已然在縣城外扎下營寨。李勉听聞有敵軍前來,立刻布置戰術。他先讓船只開往別處,迷惑敵軍。隨後,親自率領一千精銳進城潛伏,又派一千五百人埋伏于城外土崗,另派一千人隱匿于縣城西南的樹林,只等敵軍自投羅網。

    那“威四野”毫無謀略,連探子都不知派出偵查,便貿然帶著上萬人前來攻城。

    “殺賊!”

    當黃巢偏軍逼近城門,城樓之上突然鼓聲大作,李勉果斷打出帥旗,一時間,一千鄉勇和衙役迅速豎起無數旗幟,吶喊聲震天。

    “威四野”見狀,驚恐萬分,慌亂地呼喊︰“有埋伏,快撤!”

    上萬黃巢偏軍頓時陣腳大亂,驚慌失措地開始撤退。李勉趁勢親率士卒出城追擊,氣勢洶洶,嚇得這些偏軍連糧食都顧不上拿。

    就在此時,西南方向伏兵突然殺出,如猛虎下山,黃巢偏軍瞬間徹底崩潰。城外土崗的一千五百伏兵,已有一千人迅速繞到南邊,截斷了偏軍的退路。

    偏軍遠遠望見旗幟,嚇得又朝東邊逃竄,緊接著土崗剩下的五百伏兵殺出,再次沖擊他們的隊伍。

    許多偏軍士兵嚇得跪地求饒,更多人則不顧一切地逃往東北方向,完全慌不擇路,因為等待他們的是一條大河。

    這一戰,黃巢的上萬偏軍幾乎被剿滅殆盡,而李勉的官兵竟奇跡般地傷亡為零。

    “大帥用兵如神,猶如前朝名將在世,”左孝成趕忙作揖恭維道,“晚生佩服至極!”

    但李勉卻眉頭緊皺,心中憂慮未減反增︰“那李佑賊子怎麼還沒現身?這人心思縝密,不知又在謀劃什麼,著實令人不安。”

    李宗學猜測道︰“想必是察覺到官兵行蹤,嚇得躲進哪座大山里了。”

    “此賊不除,我心難安,”李勉嚴肅吩咐道,“多派探子四處搜尋,一旦發現李佑蹤跡,就算進山也要速速剿滅!絕不能讓他有機會坐大。”

    對于俘虜的數千偏軍,李勉並未選擇濫殺。他將賊首甄別出來斬首,以正軍法,又挑選三百青壯編入鄉勇,增強自己的力量,剩下的則打算等到來年春耕時放回去,也算為地方保留一些勞動力。

    然而,在陳留縣苦苦等了兩日,派出的探子騎著快馬四處奔波,卻依舊沒有李佑的任何消息。李勉開始變得急躁起來,這種未知的等待實在讓他難受,仿佛有一把火在心中燃燒。

    就在李勉焦急萬分之時,又一緊急軍情傳來。

    在河南藩鎮與黃巢的激烈作戰中,因為宣武軍節度使李勉說派遣的軍隊為保存自身實力,消極待戰。

    不僅如此,其軍隊還處處拖忠武軍節度使秦宗權的後腿,甚至暗中針對忠武軍,破壞作戰部署。各節度使雖奮力抵抗,但終因各種的掣肘陷入被動,遭遇大敗。

    李勉所部見勢不妙,急忙率軍撤退,企圖退回汴州。然而,當他們狼狽趕到汴州時,卻驚恐地發現,老家已被其他勢力趁亂偷佔。

    整個河南藩鎮的局勢瞬間變得岌岌可危。

    李勉渾身發抖,他深知此次自己完了,不僅導致官軍大敗,還讓局勢陷入了無法挽回的絕境,心中懊悔不已,但此刻卻又無計可施。

    而遠在東邊的雍丘縣,負責迂回包抄的李巨,此時也正因各種狀況氣得想把縣令給活活掐死!

    就在李勉陷入進退兩難的絕境之時,局勢愈發錯綜復雜。十月,黃巢大軍更是勢不可擋,一舉攻破申州,而後分兵如洪流般進入潁州、宋州、徐州、兗州境內,

    忠武軍節度使秦宗權兵敗殉國。消息傳來,李勉沒有半分高興的意思,因為他知道很快自己就得去陪秦宗權了。

    黃巢其勢力範圍迅速擴張,如同風暴一般,讓整個河南藩鎮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

    九月至十二月間,天下局勢更是風雲變幻,令人目不暇接。

    十一月中旬,黃巢攻克汝州,十七日便順利拿下東都洛陽,黃巢軍聲威大震。

    消息傳來,唐王朝上下一片震動,僖宗匆忙下令,命田令孜發兵駐守潼關,任命田令孜為兵馬都指揮制置招討使,張承範為兵馬先鋒使兼把截潼關制置使,率領神策軍弩手趕赴潼關抵御黃巢軍。

    喜歡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請大家收藏︰()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方便以後閱讀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第112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第112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並對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