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家中的丫鬟婆子,要麼是無家可歸之人,要麼是想留下來工作掙錢。如今只剩下四個,全部換成短期佣工契約。一個負責劈柴煮飯,一個負責漿洗灑掃,另外兩個給李佑和張守義端茶倒水。
原本人數更多,一些婆子被送去了濟養院。大唐便有類似濟養鰥寡孤獨的舉措,李佑要實現天下大同,自然也要把濟養院辦起來。此刻濟養院中的鰥寡孤獨人數尚少,因不少老人在困境中往往選擇自殺,不過日後人數定會逐漸增多。他們也並非無所事事吃閑飯,需力所能及做些事情,比如為子弟兵縫制棉鞋和冬衣——李佑購置了一批棉布和棉花,都是向往來客商訂購的。
中午,飯桌上。
張守義扔過來一個小冊子,隨後端起碗吃飯︰“這是壽郎修改的,你那套說辭,有些在村民面前不太管用。”
李佑接過一看,頓時笑了︰“確實是我考慮不周。”
農忙過後,李佑並未選擇擴張,而是讓會員宣傳大同思想,使村民和士兵明白他們的目標。經過一番實踐,宣傳內容被陳壽郎改動許多,剔除了一些高深的內容,全部改成通俗易懂的大白話和俚語︰大同就是讓老百姓吃飽飯,大同就是讓老百姓不受欺負……諸如此類。
張守義建議道︰“壽郎可調任禮科科長,專門負責宣傳大同思想,並非給他降職,他確實不太適合做副鎮長。黃順甫辦事踏實,可以提拔為副鎮長。你意下如何?”
“可行。”李佑點頭同意。
突然,一個女佣進來稟報︰“公子,黃主簿求見,還帶了個上坊村的人。”
小翠如今已不在李佑身邊做丫鬟,被調去鎮公所婦孺科,與小紅一同宣傳大同思想。每日便是串門,跟女人們拉家常,專門在婦女兒童中開展宣傳工作。
“請他們進來。”李佑說道。
不多時,黃順德走進飯廳,身旁還跟著一位士子。見李佑正在用餐,黃順德遲疑道︰“總長,要不屬下先去會客廳等候?”
“不必,”李佑笑道,“大中午的,想必還未吃飯吧?快坐下一起吃。小竹,再添兩副碗筷。”
黃順德趕忙引薦︰“總長,這位是上坊村的童生,楊桂,字冠舉。”
楊桂作揖道︰“晚生拜見李公子。”
“好說,快坐下吃飯。”李佑拉著兩人坐下。
楊桂剛坐下又起身,拱手道︰“求李公子做主,平息上坊村的亂象。”
“上坊村又亂了?”李佑驚訝問道。
上坊村位于武興鎮的正北偏西方向,村中多山地,百姓生活極為窮困。武興鎮四個村子豐收後,一些婦人回娘家,帶著新米接濟家人。不免會吹噓一番,稱武興鎮家家都能吃飽,讓上坊村的村民羨慕不已。于是,上坊村自發掀起暴動。村里的大小地主,要麼被殺,要麼逃走,村民們開始自行分田。
李佑當時正忙于思想宣傳工作,無暇顧及鄰村之事。當然,主要是擔心貿然行動,會引起上坊村村民反感,被當作來搶佔土地的外人。楊桂雖是童生,但家中屬于自耕農,田地不多,此次僥幸躲過一劫。
“李公子,”楊桂哀嘆道,“上坊村的農民殺死地主後,分田時卻起了爭執,自己人打了起來。”
“怎麼回事?”李佑詢問。
楊桂解釋道︰“上坊村本就好田不多,一半以上都是山地。分田時,對于誰分好田、誰分差田,根本無法達成一致,分到差田的人都心懷不滿。帶頭起事的佃戶又私心作祟,將好田都分給了親朋好友,他自己更是霸佔了許多土地,幾乎把上等田佔盡了。”
“原來如此。”李佑立刻明白過來。這是打倒舊地主後,領頭者搖身一變成了新地主,不亂才怪!
楊桂繼續說道︰“今日清晨,不服氣的村民上門討說法,卻被領頭者帶人毆打。消息傳開,全村再度爆發暴亂,死傷二十多人。如今領頭的都死了,群龍無首,村民們彼此之間互不信任。”
黃順德在旁補充道︰“上坊村的村民,共同推舉冠舉兄楊桂)為村長,懇請總長親自前往主持分田事宜。”
李佑笑道︰“上坊村的村民連本村人都不信,就這麼相信我?”
楊桂拱手道︰“李公子愛民如子,辦事公允,周邊村落誰人不知?”
“行吧,那我便走一趟。”李佑說道。
吃過午飯,李佑帶著一行人前往上坊村,一到地方便發現這里著實窮困。全村總共不到五百人,經兩次暴亂後,只剩下四百二十余人。若平均分配土地,人均耕地面積能達九畝以上,遠超武興鎮,但一大半都是貧瘠山地。
黃老爺一族為何人多勢眾?就是因為武興鎮地處河灣,土地平坦肥沃且水源充足,農業生產條件遠勝于周邊村落。
眾人來到村口,楊桂對一位村民說︰“李公子來了。”
“李公子來了!”村民驚喜高呼,隨後朝村里奔去。不多時,上坊村的村民拖家帶口趕來,就連爭斗受傷的人也來了。他們呼啦啦地跪了一地,滿懷期待地看著李佑,這些農民此刻誰都不信,只相信李佑這個外地來的陌生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接下來的半個月,李佑便主持上坊村的分田工作。此次不再按戶數分田,而是按人頭平均分配,分到差田的酌情多給一些。同時,派遣禮科、婦孺科的干部進駐上坊村,宣傳大同思想。楊桂被任命為上坊村村長,該村正式劃入武興鎮管轄。
上坊村按人頭均分土地,武興鎮其他四個村子的村民難免心中不平衡。于是,李佑再次主持分田,將之前捐出的一萬畝地,按照人口重新調整分配,一下子又分出去六千畝,全鎮只剩下四千畝地作為公產。二次分田還未結束,北邊偏東的乾上村也爆發了動亂。
就如同傳染一般,乾上村的佃戶發動暴動。而且,有了上坊村的前車之鑒,他們第一時間派人前來,請求李佑親自去乾上村主持分田。乾上村的情況,比上坊村好不到哪去,同樣是山地貧瘠,再加上地主的盤剝,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轉眼間,李佑未動一兵一卒,便擁有了六個村的地盤,轄地總人口4936人不含12歲以下孩童)。
……
此時,正值廣明元年,天下局勢因黃巢起義而風雲變幻。
年初,黃巢離開鄂東,連下數州,其勢如破竹。高駢派遣將領張 渡江南下,四月攻陷饒州。
黃巢巧用計謀,賄賂張 並假意乞降,待高駢遣散各道軍隊後,于信州攻殺張 ,六月順利攻克宣州。
三月,安南今越南河內)軍亂,節度使曾袞躲避出城,局勢一片混亂。
四月,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大破黃巢軍後卻停止追擊,返回襄陽。荊南地區也不安寧,監軍楊復光以忠武都將宋浩權知府事,泰寧都將段彥暮率兵守城,然而段彥暮竟殺宋浩及其二子,楊復光上奏稱宋浩因殘酷被誅,段彥暮被任為朗州刺史,鄭紹業為荊南節度使。
五月,原唐江陵守將劉漢宏叛唐後攻掠宋、兗境,唐征諸道兵進討。
六月,劉漢宏南掠申、光,七月又請降,被任為宿州刺史。
與此同時,在北方,四月十四日,李琢督蔚、朔等州,後任蔚朔節度使、招討都統。
六月,李琢與盧龍鎮兵、吐谷渾兵共同討伐沙陀,李克用部將高文集等投降。七月,盧龍節度使李可舉遣將在藥兒嶺擊敗李克用,李琢、赫連鐸進攻蔚州,李國昌戰敗逃入達靼部落。
而黃巢在七月自采石渡長江,迅速佔領和、滁二州,進圍天長、六合。淮南將畢師鐸勸高駢出戰,高駢卻听信呂用之之言堅守不戰,上表告急。
唐廷詔令河南諸道發兵防備黃巢。九月,黃巢擊敗天平節度使曹全�,北渡淮河,自稱率土大將軍。
十月,攻破申州,分兵進入潁州、宋州、徐州、兗州境內,所到之處,震動四方。
忠武軍節度使︰許州大將周岌驅逐忠武軍節度使薛能而代之。
同年冬,秦宗權以蔡州軍從監軍楊復光攻擊起義軍,以功授蔡州奉國軍節度使,管轄許州今河南許昌)、陳州今河南淮陽)、蔡州今河南汝南)等地。
面對黃巢起義引發的動蕩局勢,他突然決定出兵剿匪,想借此樹立威名。
他勒令河南府兵出兵三百,汝州軍府出兵五十,許州軍府出兵五十,陳州軍府出兵五十……一路乘船南下,集結府兵、軍府兵八百余人,又招募五百鄉勇。這些士兵大多是臨時從田間抓來充數,戰力遠不如地方團練。
秦宗權給這一千三百多名士兵換上嶄新官軍衣服,召集民夫制作大量旗幟,對外號稱三萬大軍。
行軍至汝陰縣,他停下派人宣傳,當地農民軍三大團練首領王崇、趙義、孫猛急忙開會商議對策。
王崇是秀才出身,主張趁機請求招安;趙義是佃戶出身,覺得應暫避鋒芒躲進山里;孫猛是犯過事的私鹽販子,認為可設伏擊退官軍,三人爭論不休。
秦宗權把握時機,靠散播三萬大軍消息震懾農民軍,又私下接觸王崇,許諾保舉其為汝陰縣縣尉。
“三萬大軍”殺到汝陰縣,商船被征,旗幟林立,農民軍搞不清虛實。秦宗權效仿前人,白天派人打旗進城,晚上偷偷出城,如此反復,把農民軍嚇得以為真有三萬大軍。王崇果然進城請求招安。
隔日,秦宗權出兵攻打孫猛,王崇卻趁機偷襲孫猛老巢,孫猛軍心大亂被殺得丟盔棄甲。
趙義見勢不妙躲進深山。秦宗權任命王崇為汝陰縣縣尉,讓其進山追擊趙義,王崇卻中伏被擊退,身邊只剩數十人。秦宗權惱羞成怒,以臨陣脫逃為由斬了王崇。
短短時間,汝陰縣三大團練首領,一個戰死,一個被斬,一個躲在山里。
秦宗權威名雖在河南地區大震,但他的“三萬大軍”卻把汝陰縣洗劫一空,地主們苦不堪言,他們寧願節度使不來。
那“三萬大軍”作戰時太過“勇猛”,連秦宗權都約束不住,把半個汝陰縣洗劫一空,地主家的余糧被搬走大半。
而此時,杞縣受武興鎮影響,半個杞縣接連發生暴動,百姓紛紛效仿李佑,殺地主分田地。
喜歡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請大家收藏︰()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