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祖宅的會客廳,如今已被改造成武興鎮公所會議室。
今日,是大同會的成立會議。
參會者共計十二人︰李佑、張守義、周武、陳壽郎、甦如鶴、甦爽、黃緋、黃翡、江大山、黃ど、黃順、黃順甫。
黃順甫便是那個學童科長,雖出身自耕農,但與黃老爺血脈較為疏遠。
他家土地雖不少,可人口眾多,已被李佑強制分家。
在黃順甫看來,分家並無所謂,能少交賦稅才是關鍵,今年他家終于能吃飽飯了。
作為本鎮首個主動投效的讀書人,且做事積極認真,李佑自然對他加以重用,也允許他參加大同會的成立大會。
李佑笑著問道︰“大家都看了那出戲吧?”
“看了。”眾人紛紛點頭。
“覺得這戲如何?”李佑又問。
“不如咱們這兒常演的參軍戲好看,”甦如鶴率先開口,接著又補充道,“不過我瞧村民們看得義憤填膺,這戲本就是演給他們看的,想來是演到他們心坎里去了。”
黃ど感慨道︰“演得太真切了,我每次都不忍心看完。”
小翠說︰“我排練的時候,演著演著就忍不住哭了。”
甦爽則哀嘆道︰“能不能換個人演黃世德啊?後面這幾場,要不是有團勇營的人站崗,我怕是演一次得被打一次。”
“哈哈哈哈!”
眾人哄堂大笑,連張守義都笑得停不下來。
好在演出時,甦爽貼了假胡子,還戴了帽子,不然出門恐怕真要被打!
張守義雖一直有造反的念頭,但他的造反思路比較傳統。無非是結交士紳大族、三教九流之人,等待天下局勢變化,然後趁機揭竿而起。
直至如今,張守義漸漸受李佑影響,開始接納從底層變革的路線。
張守義發言道︰“這種戲很好,老百姓一看就懂。先演這出戲,再開訴苦大會,老百姓的情緒就被調動起來了。若官府敢派兵來,老百姓肯定不答應,他們都不想再過以前的苦日子。老夫覺得,今後每到一處,先給農民分田,接著演這出戲,隨後開訴苦會。開完訴苦會,馬上招兵買馬,百姓必定踴躍參軍!”
“張先生說得好!”李佑帶頭鼓掌。
“啪啪啪啪!”
其他人也跟著鼓掌,他們已然知曉,張守義是李佑的老師。
李佑突然說道︰“衍初黃順甫),你來宣讀大同會的總章。”
被李佑單獨點名,黃順甫興奮不已,趕忙起身朗誦︰“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李佑詢問眾人︰“都能听懂嗎?”
讀過書的點頭,沒讀過書的則是點頭又搖頭,大概是只能听懂一部分。李佑吩咐道︰“衍初,你用大白話給大家講講。”
總章里本就有李佑夾帶私貨的翻譯,黃順甫照著念便是︰
“天底下最大的道理,就是要有公心,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朝廷是皇帝的朝廷,是當官的朝廷,是地主的朝廷,也是工匠的朝廷,是農民的朝廷,是千千萬萬勞苦大眾的朝廷……”
“既然是大家的朝廷,選拔官員做事時,就該選好人做官,選有能力的人做官。”
“朝廷和官府,應該講信用,對待老百姓要和善,不能成天只想著盤剝百姓。”
“官府與百姓,百姓與百姓,都該親如一家。要愛自己的爹娘、子女,也要愛別人的爹娘、子女。”
“老人應該安享晚年,老了干不動活,也得有吃有穿,有兒女孝順送終。年輕人就該有田耕種、有工可做、有事可干、有書可讀,更有本事的,就讓他們去做官,把天下治理得更好。小孩子要有大人撫養,讓他們順順利利長大。”
“沒有子女的老人,沒有丈夫的寡婦,沒有爹娘的孤兒,官府應該救濟他們,左鄰右舍也該幫襯他們。”
“男人長大了,都能娶上媳婦,都能找到活計。女人長大了,都能嫁個好人家。”
“財貨錢糧,自己辛苦掙來的,不要嫉妒別人,不要鋪張浪費,不是自己的就別拿。別人有學問、有力氣,也別嫉妒。有學問、有力氣的人,應該好好做事,別仗著學問和力氣欺負別人。”
“這樣一來,老百姓就不會想著造反,也不會離家去當盜賊。不關門都沒人來偷東西。這就是大同!”
有些翻譯,是李佑有意曲解的,听得甦如鶴等讀書人微微皺眉。
江大山、黃ど等沒讀過書的,卻听得滿心向往。
黃ど贊嘆道︰“這是孔夫子書上寫的嗎?寫得真好!”
李佑笑問道︰“你們想不想讓天下變成這個樣子?”
甦如鶴吐槽道︰“誰不想啊?可從古至今,沒有哪個聖賢能做到。”
“做不做得到是一回事,要不要去做又是另一回事,”李佑嘆息道,“天下大同,確實不容易做到。但能靠近一分是一分,能做到一分是一分!”
江大山突然說︰“朝廷就做不到讓好人當官,縣里盡是些貪官,這天下大同,怕是難實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地主也壞透了,只要有大地主在,肯定搞不成天下大同。”黃順也出聲附和。
“砰!”
李佑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朝廷做不到,那就咱們來做。天下大同做不到,那就先讓武興鎮大同,再讓宣化鄉大同,再讓潁上縣大同,再讓河南道大同!”
武興鎮的改變,眾人有目共睹,心里都明白這是在造反。
但李佑親口承認要造反,還加上一套大同的說辭,還是讓在座眾人震撼不已。
李佑目光掃過眾人,鏗鏘有力地說︰“要讓天下人都有公心,不能只要求別人,我先從自己做起。我把名下的一萬畝地,只留一百畝,其余全部捐出。”
“這些地,今後就是武興鎮的公產,用來給老百姓做好事。今後誰立了功,就從這一萬畝里獎勵土地。哪個農民攢了錢,也可以把地賣給他,但只賣給地少的農民,賣給辛苦種田卻還吃不飽的農民!”
其他人听到這話,只是震驚與佩服。
甦如鶴卻靜靜看著李佑,他知道這番話,多半是說給自己听的。
這番話很有效,甦如鶴听進去了。
那一萬畝地雖是搶來的,但只要李佑不再造反,官府很可能就默認其歸屬。而李佑是真的捐出了一萬畝地!
李佑都能捐一萬畝,自家那些地又有何不能舍棄?
為了干大事,值得!
李佑越說越興奮,越說越斗志昂揚︰“我成立這個大同會,就是要實現天下大同。讓昏君退位,讓貪官滾蛋,讓男女老幼都能吃飽飯。誰願意跟著我做事?誰願意加入大同會?”
“我!”
陳壽郎和黃ど,同時大聲喊道。
第三個響應的,竟是學童科長黃順甫,他滿懷壯志道︰“我研習的本經便是《禮記》,今日才領悟其中真義,此乃聖賢大道啊!”
其他人也紛紛響應,只剩甦如鶴、甦爽、小紅、小翠。
“女……女人也能加入嗎?”小紅有些不確定地問道。
李佑笑道︰“你都當科長了,還怕不能入會?”
小紅靦腆地說︰“我那個官兒,只能管女人和小孩。這個大同會,怕是不一樣,以後要管很多人。”
李佑搖頭說︰“大同會,只是個會社,不是官府,當不了官。拿不到俸祿,反而每年還要交會費,你們可要想清楚了!當然,會費不多,老百姓也交得起。”
“那我加入。”小紅笑道。
小翠猶豫了一下︰“我也想入會。”
甦爽看看甦如鶴,等少爺表態,他不敢擅自加入。
甦如鶴站起身說︰“我要干大事。你這個大同會,可不是一般的大事,是能捅破天的大事。老子就豁出去了,陪你賭一把,看看能不能把天捅破!”
“很好,既然大家都願意加入,那咱們便是同志了。”李佑笑道。
甦如鶴嘀咕道︰“這可不是什麼好詞兒。”
同志,古已有之,原本帶有褒義,指志同道合之人。
在唐末,卻常被用來指黨派爭斗中的同伙,已隱隱有貶義的意味。
李佑解釋道︰“為私利而黨爭,自然不是好詞。咱們為的是公義,那就是好詞!”
說完,李佑又宣布︰“如今咱們有三套班子,大同會、武興鎮、團勇營。武興鎮公所的主要官員,必須是大同會的會員。團勇營改名為子弟兵,都是老百姓的子弟,大隊長及以上必須是大同會的會員!”
張守義皺眉道︰“今後若地盤擴大了,還讓大同會管著官府和軍隊?恐怕會亂套!”
李佑解釋說︰“大同會雖有內部職務,但包括我在內,所有會員,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也沒有俸祿可拿。大同會的內部職務,無權干涉官職和軍職。官府按官府的職務行事,軍隊按軍隊的職務行事。”
“不可能的,”張守義搖頭道,“你以後就知道了。”
李佑嘆息道︰“若真發展到那種地步,我肯定會解散大同會。”
不再糾結這個問題,李佑直接說︰“咱們舉行盟誓入會儀式吧!”
宣誓儀式也做了改變,按照古人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
在桌案上擺放一牌位,無主牌位,代表天地,代表聖賢,也代表萬民。
李佑帶領眾人,對著無主牌位跪拜,行九叩大禮,最後對著牌位宣讀誓言。
做大事,必須要有儀式感。
九叩大禮一拜,大同誓言一喊,原本不太當回事的甦如鶴,都莫名感到熱血沸騰。
仿佛有天地神明在注視,世間神佛都在庇佑,天下興亡的重任就寄托在他們身上。
廣明元年公元880年),七月九日,大同會正式成立。
喜歡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請大家收藏︰()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