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門女婿之前世今生

第23章 鄰居講述魚行承包爭奪戰之,一戰成名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大寬路遠 本章︰第23章 鄰居講述魚行承包爭奪戰之,一戰成名

    在大集體時代,梁朝家的五個孩子全靠他妻子一個人掙工分養活,負擔重,自然是生產隊的打款戶,也算是比較貧窮的農戶。

    好在有他的工資補貼家用,日子雖然清貧,但比同樣子女的農戶日子好過的多了。

    梁朝家的五個孩子學習不好,都沒有上到初中就輟學務農了。

    他的五個孩子雖然學習不好,但卻都有做生意的天賦。

    分田到戶後,大兒子梁群買了一個磅,在趕集的東路擺了一個收糧食的攤位,做收糧食買油料的生意。

    二兒子梁兵,逢集在街道上擺了一個修理自行車和架子車的攤位賺錢,下午或背集就下隊去收糧賣。

    三兒子梁軍,跟街上的一個油販子,往北方倒賣芝麻、黃豆等油料,臨回來的時候再從北方往家里帶豬油在集市上賣。

    四兒子梁武雖然年齡小,但他也在跟街上的一個魚販子學做買雞買狗,收黃鱔和螞蝦的水產生意。

    由此可見,梁家四兄弟在同齡人當中,也算是比較機靈的年輕人。

    真正讓鄰居知道余寨有梁家四兄弟,使其名噪余寨街的,是他們與街頭老大的那場打斗出名的。

    1984年春上的一天逢集,21、2歲的梁家長子梁群,正在街東路的一個三岔路口那里,做著收糧食的生意。

    這個三岔路口是余寨公社東邊的閆寨大隊、齊廟大隊和汪滝大隊以及甦樓等四個大隊趕集的交匯處,另外還是一條通往王堂公社的公路,然後分流到新陽縣城。

    因此,這里的人口流量大,一些做小生意的商販,逢集就在這里做起一些小生意。

    從這里經過余寨水庫的壩埂就進入余寨街了。兩年前,1、20歲的梁群,看到這個三岔路口不錯,是個做生意的場所,他就用架子車拉著一個磅和一些麻包,在這里擺攤收起了糧食。

    那時候的農民還沒有完全解決溫飽,打下來的糧食除了交公糧和村提留外,已沒有什麼余糧可賣了。有的農戶實在急的沒有錢花了,才用布袋背上三幾十斤糧食到街上去賣。也有賣一兩只雞鴨鵝的,賣豬娃兒、賣雞蛋的等等,只要能賣錢的東西他們都會拿到街上去賣。

    梁群做生意比較和氣,賣給他糧食的農民都說他的磅秤公平,給自己家里的秤一秤對一秤。

    那時候的大米和小麥都是一毛多錢一斤,算賬時,趕到七八分錢了他都會給賣家添成整毛的,這樣,他的口碑和信譽就慢慢的積攢起來了,跟這幾個大隊的農戶也基本都熟悉了。

    有時他帶的本錢都不夠用的,如果踫上不太急著用錢的農戶,他就先收下糧食後,記好賬,下集再付給他賣糧食的錢。

    也有急著用錢,先在他這里借點錢花的農戶,他多少也先借給他們一點錢花,解一下他們燃眉之急,下集再把糧食賣給他還賬的。

    總之,在東路人的心目中這個小伙子還是挺不錯的。

    這天逢集上午,梁群像往常一樣,帶著收糧食的用具,早早的來到了這個三岔路口這里,準備好了收糧食的準備。

    快到上圓集的時候,已經沒有多少賣東西的農戶了,梁群已經收了幾包大米和一些小麥,他準備再等一會兒就收攤回家的。

    這時,從街上急匆匆的跑來一個熟人對梁群說︰“梁群,你妹妹放牛被顧小同給打了,你媽媽和弟弟正在給顧小同他們打架,你趕快回去看看。”

    梁群弟兄四個,對這個妹妹梁慧,視為掌上明珠,他一听顧小同打他妹妹了,他頓時熱血沸騰,他急忙從一個農戶家里掂了一把尖頭鐵鍬出來,匆匆忙忙的給那戶鄰居,交待兩句請他幫忙照看一下糧食後,他扛著鐵鍬就飛奔著向街上跑去。

    顧小同36、7歲,親弟兄三個,他排行老大,住在余寨街南頭,門口就是通往新陽縣城的公路兼街道。

    大集體時期他是公社板車搬運隊的隊長,專門在余寨公社和新陽縣城之間從事運輸工作。他手下有10多個青壯年男人組成的運輸隊,用毛驢拉著架子車從余寨供銷社和新陽縣城來回運送著貨物。

    有一次,他們在縣供銷公司往街上供銷社里拉布匹、食鹽和煙酒這些緊俏物資時,因為跟另一個公社的搬運隊,爭貨時打了起來,他表現出一副不要命的樣子。他一個人掂著木棒子,打贏了人數比他們還要多的、那個公社的運輸隊,拉到了那些物資,從此,搬運隊就推選他當了運輸隊的隊長,他的名聲也樹立起來了。

    在街上,他還有八個磕頭拜把子的把兄弟,按照年齡他排行老八,號稱余寨街上的“八大金剛。”

    他雖然排行最小,卻是八大金剛的首領。在那個崇拜打打殺殺的年代里,他靠著打架的狠勁,折服了一些街痞子、街混混,成了他們心目中的老大,被人們封為街頭、名人。

    余寨街上流傳的一年一度的3月16的廟會節,每年舉辦廟會節都會在3月16這幾天唱七天七夜的大戲,這些唱戲的費用都是在民間集資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也就是在余寨公社境內的農戶手里兌出來的錢,也有一部分錢是從街上,那些擺攤做生意的小商小販的手里收上來的。

    向農戶和街上的攤販收錢的人。沒有一些面子和威信的話,人家不買你的賬,你是收不到錢的。

    之前的老會頭鎮不住了,近幾年老會頭就把在民間收錢的這個任務,移交給顧小同他們了。這幾年的廟會節都是他和他的八大金剛團隊主持安排的,請戲班子收戲價也都是他們全權負責的。

    鄉下人如果在街上惹事打架斗毆,就有一方的當事人請他的八大金剛去出面平息。有些沖突和矛盾,人們也會請他去評理、和解,在余寨街上周邊地區,只要一提“顧老ど”的名號,人們都會暗自買賬。

    同時,他還用連打帶敬的手段,使糧庫的驗糧員都買他的賬,他經常交一些“人情糧。”

    有關系不錯的朋友交公糧驗不上的,請他去打個招呼,只要糧食差不多的話,只要請他出面都可以驗得上。

    俗話說︰人捧人高,人踩人低,有面的人,都是沒面的人給捧起來的。

    就這樣顧小同積攢了不少的人氣,成了余寨街的名人、“街頭。”

    後來由于汽車多了,他的毛驢架子車的運輸隊也就解散了。

    八二年前後,他們八大金剛先後買了手扶拖拉機和拖斗,專門給余寨公社的農戶拉沙拉磚頭,還給農戶打麥、打稻子,掙些打場費……

    顧小同天資聰明,愛搗鼓機器,有一手修理手扶拖拉機的好手藝,還擺了一個修理手扶拖拉機的門市部。

    盡管當時農村還沒有什麼手扶拖拉機,但他卻看到了修理手扶拖拉機的市場前景。

    這天,他們給一個農戶拉了河沙之後,他回家轉坡,看到梁群的妹妹梁慧,牽一頭大老水牛在田埂子上放牛。

    他走到田埂子上一看,發現他的秧苗被牛吃了幾口,就質問小梁慧放牛為啥故意吃他的秧苗。

    梁慧膽小怕事,她也知道顧小同是余寨街上最厲害的人,她連忙解釋說“︰那秧苗我的牛只吃了兩口,其余的留不是我的牛吃的,不信,你看看那吃的是新印還是老印。”

    顧小同目中無人,非常驕橫,他一听梁慧辯解,就氣上心頭,出口罵到︰“你這個xiong妮子放牛吃了我的莊稼了,你還嘴硬不承認,別的沒人放牛,不是你的牛吃的,還是誰的牛吃的?把牛給我,叫你爸媽拿東西來贖牛。”

    說著,他就走到梁慧跟前,伸手去奪梁慧的牛繩。

    梁慧害怕牛被他牽走了,肯定要被罰錢,她就雙手緊緊的捏著牛繩不松。

    顧小同用手猛的一逮,還跺了梁慧一腳,梁慧被跺到水田里嚇哭了,顧小同牽著牛就大搖大擺的走了。

    梁慧被弄了一身泥巴,她哭哭啼啼的回到了家里,就跟她媽媽和二哥說了顧小同誣賴她放牛吃秧苗的事情。

    她媽媽和二哥一看梁慧被人欺負了,都非常氣憤,但又惹不起。她們雖然都知道顧小同的威名,但是,為了要回自己的牛,她們還是硬著頭皮,去了顧小同的家里要牛去了。

    那天正是逢集,街上趕集的人很多,顧小同又住在街上,他看著孤門獨戶的梁家母子,並沒有把她們放在眼里,他一口咬定是梁慧的牛吃他的莊稼了。

    他們吵著吵著,看熱鬧的人也就越圍越多。

    梁慧的媽媽和二哥她們就要去牽牛,在拉扯中,顧小同就把他們給打了。

    在顧家門口打架,顧小同的弟兄三個,外加他的八大金剛助威,他們肯定是佔著優勢。

    梁家母親和二弟不但沒要回老水牛,還被顧小同他們給打了一頓,第一波打架時梁家吃虧了,沒有打贏。

    這時,就有人給收糧食的梁家老大梁群,和其他弟兄兩個弟弟通風報信了。

    梁群掂著鐵鍬氣憤填膺的來到顧小同的門口,她二話不說,舉起鐵鍬對著顧小同就劈頭砍了下去。

    顧家兄弟和他的八大金剛,做夢都沒想到,長相溫和的梁群會出手那麼快、這麼狠。

    剛開始的時候,他們看到梁群掂把鐵鍬過來了,心里雖然有些戒備,但都認為他不是那個咬狼的狗,也沒把他給放在眼里。

    他心想︰別看你掂著鐵鍬過來了,你動手打下試試,他料定梁群不敢對他動手。因為在余寨街上只有他先出手打別人的,還沒有遇到別人先動手打他的先例。

    于是,他挑釁的說道︰“梁群,有種的你就對著這里砍下來。”

    說著他用右手的大拇指,指指自己的腦袋後,他又繼續羞辱道︰“你弟兄4個要是能跪下給我道個歉,問我喊聲爹,我就把牛還給你,一分錢也不罰你們了。”

    說完,他笑著轉臉望望他的八大金剛和兩個弟弟,臉上充滿了嘲笑。

    梁群看著三個弟弟被打的鼻青臉腫的,三弟的頭還在流血,媽媽在一旁苦苦哀求顧小同說,願意賠點稻子請他高抬貴手把牛還給她們家。

    此時的梁群怒火中燒,他嘴里罵道︰“我道歉你媽的個bi!”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隨著罵聲,他的鐵鍬對著顧小同的頭就砍了下去。

    平時,梁群經常對弟弟們說︰只有把自己變得強大,才不被別人欺負的。

    說時遲,那時快,當鐵鍬砍到顧小同的肩膀子上的時候,他才知道後生可畏,原來還有比他更狠人,顧小同才知道梁群下的是死手,是想要他的命的,他的頭往一邊躲閃,那把鐵鍬就劈在顧小同的右肩膀子上了。

    頓時,鮮血順著他肩膀上的衣服就洇濕的鮮紅鮮紅的……

    就這致命的一鍬,起到了傷其10指,不如斷其一指的威懾效果。

    梁家老二老三和老ど,一看他們的主心骨大哥來了,都順手拿起扁擔什麼的,擺出一副不要命的樣子,見到顧家人就打……

    街上趕集圍觀的人群一看梁家弟兄就是幾個亡命之徒,打紅眼了,把街頭、名人顧小同給砍壞了,而且還在攆著顧家人打,看樣子還沒有善罷甘休的意思,就連八大金剛也被梁家打架的氣勢給嚇的紛紛後退……

    俗話說︰一人不要命,十人也難擋。渾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

    顧家兄弟連同八大金剛在內的10多個狠人,被梁家四弟兄打的抱頭鼠竄……

    在這場混戰的械斗中,梁群的二弟和三弟也受傷了,最後,還是趕集的人報告給了派出所,派出所的人來了以後,才平息了這場械斗。

    派出所的人把梁群和顧家弟弟抓走後,並沒有急于處理他們,一是調查取證,二是先抻抻勁,看看他們兩家誰的關系硬……

    梁家和顧家的人被抓走後,都在四處托人撈人。

    梁群的父親梁朝家就托公社的杜秘書,而杜秘書又托縣里的關系,幫他運作調解。

    而顧家也沒閑著,同樣是四處托人撈人,送錢送物……

    後來,公安就讓他們兩家先調解處理,不願意調解就經過法院判決處理。

    最終,顧家和梁家的這場械斗還是在派出所的見證下調解處理的,處理結果是︰梁家賠償了顧小同的醫藥費,護理費等等,並向顧家賠禮道歉承認錯誤,梁群免于刑事處罰,這場凶狠的打斗就此落下了帷幕。

    這場官司表面上看顧家贏了,得到了梁家賠償款和賠禮道歉,但實際上他卻輸了氣勢和名聲,風頭強勁的街頭被人給打傷了。

    他由余寨街上的老一,變成了老二老三了,成了默默無聞的普通人。

    而梁家給人的印象是不僅上面有人、關系硬,而且更是個打架下手的狠人。

    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梁家兄弟借助這場打架,也成了余寨街上的名人了,有人見著他也問他喊梁老大了。梁家的崛起宣告了顧小同和八大金剛,“統領”余寨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那場凶猛的械斗被住在顧小同對面的呂猛和呂強兄弟二人看得一清二楚的。

    呂猛25、6歲,比呂強大2歲,他們的父親呂二有弟兄五個,呂猛他們小一輩的弟兄10多個,在他們街南隊也算是響當當家族。

    呂二頭腦聰明,善于計謀,是他們街南隊的隊長。他跟顧家在街南隊里,是分庭抗禮的兩個家族。顧家因為有勇無謀,被呂家壓制一頭,顧家為了拉攏呂家,顧家父親就把女兒嫁給了呂猛。

    但是,呂猛因為顧女生氣,顧女就服毒自盡了,顧家不願意,就讓呂猛給顧女披麻戴孝,報復呂家,從此,顧家跟呂家就徹底撕破臉了。

    後來呂猛再婚,做鄰居顧家連禮都沒送。

    呂猛因為有一個姐姐嫁給了公社工商所的一個副所長了。

    在他們姐夫的運作下,呂猛去年承包了公社集貿市場的魚行,成了魚行的行夫。

    魚行的管理範圍是︰集貿市場上的水產和雞、鴨鵝等水產家禽的交易。

    行夫就是用一桿公平秤,給買家、賣家稱東西,以及調和價格的那個中間人、和事佬,然後向買家收取一定的費用當作報酬。

    之前,魚行的交易都是由工商所的工作人員負責管理,按照交易金額的多少,向買家收取一些交易稅費。

    分田到戶的第二年,工商所就把魚行交易的收費的事情承包出去了,他們每年向承包人收取一些承包費,並規定承包人向買家收取行費的標準,在交易額的3∼5之間,不得超收。

    呂猛在他姐夫的幫助下,順利的承包了魚行,成了魚行夫。

    這天,快罷集的時候,呂猛向魚行的幾個魚販子和雞販子都順利的收了行費,他猶豫了很久,還是來到了梁武跟前。

    梁武收的有幾十斤黃鱔、泥鰍和一些螞蝦,有幾只公雞和母雞,還有一條死狗等東西。

    當時,交通不方便,這些魚販子都是騎著自行車,把他們收的這些貨物馱到新陽縣城的新華市場去賣的。

    他們都是逢集早上6、7點的時候到街上來收貨的,收到8、9點的時候就結束了,然後,就騎著自行車到縣城去賣貨。

    這一集,呂猛見梁武收的有200多塊錢的貨,就來到梁武跟前對梁武說︰“梁武,你今天收的有200多塊錢的貨吧,按照規定你得交6、7塊的行用,我看咱們是街鄰,讓你一點,你就給我3塊錢吧,如果不向你收行用,別的魚販子就會有意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梁武說︰“我買的貨都是我自己稱的沒有讓你動手,你怎麼向我要錢呢,再說,魚行是公家的,你個人有什麼權利向我要行用呢。”

    呂猛就說︰“魚行是我承包著了,我就有權力收錢。”

    梁武說︰“如果是工商所的人來收行費我就給的,你收我就不給。”

    呂猛說︰你要是不給行費,今天就別去賣貨,先把你的秤給我。

    一來二去的梁武和呂猛就搞僵了,兩個人就吵了起來。

    呂猛說著就要去掂梁武的秤。

    梁武16、7歲,自然不是呂猛的對手,三拉兩扯的,梁武的秤就被呂猛給掂走了。

    梁武急的要哭,他氣憤的對呂猛說︰“你如果耽誤我賣貨,我的貨死了、臭了,你得賠償我損失。

    呂猛說︰我賠你個雞巴,你要不!

    ……

    梁武見他搞不贏呂猛,丟下他買的那些貨,就找他的三個哥哥去了。

    呂猛見梁武走了,也對他的一個熟人說,請他把他的弟弟和親戚也請來準備打架。

    不大一會兒的工夫,梁家四兄弟和呂家請來的10多個人,都來到了魚行里。

    雙方爭吵沒幾句就打起來了。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在打斗中,梁家四兄弟擺出一副亡命之徒的樣子,很快就把呂家的親戚朋友給打散了。

    梁群還放出狠活︰“你不要以為魚行就你能承包,別人也可以承包。”

    事後的幾個集里,梁武和梁兵弟兄兩個都來到了魚行里收貨了,他們專跟呂猛作對。

    同時,梁群也打探到了工商所長的住址,他買些禮物,去了好幾次,說他也要承包魚行,並在話里話外說工商所的人徇私舞弊,偷偷的把魚行承包給呂猛了。

    魚行這邊也被梁家兄弟攪的是雞犬不寧,工商所也害怕事情搞大了,所長就跟副所長也就是呂猛的姐夫商議魚行承包的事情。

    最後,他們想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就是讓呂猛和梁群他們兩個人輪流承包魚行,每人承包5年後,由另一家承包,以此類推。

    呂猛和梁群在所長的見證下還簽訂了,每家一對5年輪流承包魚行的協議,其中還包括呂家和梁家相互不收取行費的約定。

    也就是說,呂猛承包5年後,魚行由梁群承包5年,兩家以此類推。

    這份瞞天過海的協議簽訂後,使呂家和梁家又重歸于好了,兩家心想雖然有仇,但面上還是看不出來來,致此,魚行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陳少強給我講述呂家和梁家,因為爭魚行承包權而打架的事情後,使我知道了承包資源的利益有多大,也讓我有了想承包豬娃兒行的想法。

    喜歡上門女婿之前世今生請大家收藏︰()上門女婿之前世今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上門女婿之前世今生》,方便以後閱讀上門女婿之前世今生第23章 鄰居講述魚行承包爭奪戰之,一戰成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上門女婿之前世今生第23章 鄰居講述魚行承包爭奪戰之,一戰成名並對上門女婿之前世今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