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予長安

第140章 龍舟驚變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雙蝶夢浮生 本章︰第140章 龍舟驚變

    五月初五的長安城還籠罩在薄霧里,朱雀街的青石板上已落滿炮仗紅屑。沈予喬攥著驗尸格目站在觀禮台西側,袖口被晨露洇濕一片——這是她穿越到大唐的第三百二十七天,也是第一次參與端午龍舟盛會。昨日她剛和李偃飛在工部查完龍舟建造圖紙,此刻望著曲江池里百艘龍舟齊整排列,船頭高懸的朱砂燈籠在晨風中晃出細碎光影,心底卻無端漫上些微冷意。

    卯時三刻,司禮官的銅鑼聲撞碎薄霧。二十四名錦衣力士抬著太子所乘的"應龍舟"踏入淺灘,船身長達兩丈,鱗片狀桐油彩漆在初陽下泛著鎏金光澤,龍頭眼眶處留著拳頭大的空白,正待點楮。沈予喬注意到太子今日穿的是九章袞服,玄色衣擺繡著蜿蜒的赤龍,腰間玉佩正是三日前她在尚衣局見過的那枚"玄武餃珠"——傳說能闢水厄。

    "太子殿下點楮!"

    掌禮官托著朱砂碟趨步上前,沈予喬看見太子執筆的手在碟中頓了頓,朱砂混著金粉在碟心蕩開漣漪。筆尖觸及龍眼的瞬間,曲江池兩岸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萬歲",卻在龍吟般的尾音里,突然傳來令人牙酸的"吱嘎"聲。

    應龍舟的左側船舷猛地往下一沉,龍骨斷裂的脆響如琴弦崩斷,墨色池水從船底裂隙噴涌而入,像無數條毒蛇鑽進艙內。沈予喬眼睜睜看著太子被侍衛簇擁著往船頭退去,金鱗船板在積水里滑不留足,為首的侍衛長剛要彎腰去扶,太子忽然渾身抽搐,雙眼暴突如即將脫眶的琉璃珠,喉間發出含混的"  "聲。

    "殿下!"侍衛長怒吼著撲上去,卻在抱住太子的剎那身子一僵,兩人一同栽進翻涌的池水里。沈予喬看見落水處濺起的水花格外渾濁,帶著細碎的白沫,而其他侍衛在墜入水中時,竟都保持著伸手前抓的姿勢,仿佛被人定在原地的木偶。

    曲江池頓時亂作一團,救生船的木槳拍打著水面,岸上金吾衛的呼喝聲與百姓的驚叫此起彼伏。沈予喬捏緊格目,指甲幾乎掐進掌心——方才太子抽搐的模樣,分明是肌肉強直的癥狀,和她在現代法醫實驗室見過的有機磷中毒病例極為相似,可這古代的毒理,又怎會如此巧合?

    酉初,長安城的天空突然壓下鉛雲。沈予喬站在縣衙停尸房門前,銅鎖轉動的" 嗒"聲驚飛了檐角麻雀。推開門時,濃重的水腥氣混著尸臭撲面而來,六具侍衛的尸體並排躺在青磚地上,皮膚泛著不正常的青紫色,指甲縫里還嵌著池底的淤泥。

    "先驗第三具。"她指了指左數第三具尸體,那是離太子最近的侍衛長。竹制驗尸簽在掌心轉了兩圈,沈予喬忽然想起今早李偃飛說的話︰"若有變故,你只盯著太子身邊三步內的人。"此刻看著尸體緊握的右手,指縫間那點淺褐色粉末讓她瞳孔驟縮。

    銀針刺入太陽穴,腦脊液流出的瞬間帶著極淡的粉色,在白瓷碗里像融化的桃花雪。沈予喬湊近些細嗅,酸腐氣息里混著若有若無的辛辣——是附子,還有朱砂特有的礦物味。刀刃劃開胸腹腔的剎那,肺葉膨大成兩倍大小,輕輕一按便有淡黃色液體滲出,氣管內壁上附著的朱砂顆粒,像撒落的紅砂痣。

    "不是溺亡。"她的聲音在密閉的停尸房里格外清晰,持筆記錄的小吏手一抖,墨跡在黃麻紙上暈開團塊,"溺水者肺部會有大量水草泥沙,且氣管干淨。這些人是在落水前就中了毒,肌肉僵直導致無法掙扎,入水後肺部雖吸入池水,卻是被動性窒息。"

    指尖撫過死者掌心,那半粒碎末在驗尸燈下泛著啞光,邊緣呈不規則稜角——是未經精細研磨的生附子。沈予喬忽然想起今晨點楮儀式上,掌禮官捧著的朱砂碟,遞到太子面前時,碟底分明有三道淺褐色刮痕,和這附子碎末的顏色分毫不差。

    "去把今早點楮用的朱砂碟找來。"她扯下袖口的絲帕裹住碎末,忽然听見窗外雷聲轟然炸響,雨點砸在青瓦上 啪作響,"再查掌禮官的來歷,還有遞朱砂碟的那個宦官,叫什麼名字?"

    小吏忙不迭點頭,剛要跑出去,停尸房的木門"吱呀"推開條縫,李偃飛的青竹紋衣角閃過。沈予喬看見她官服前襟全被雨水浸透,腰間玉帶還掛著水珠,顯然是從勘查現場直接趕回來的。

    "船底裂痕呈蜂窩狀,邊緣有結晶殘留。"李偃飛抬手抹去額角雨水,目光落在尸體上時瞳孔微縮,"像是被酸性藥物腐蝕過,和三年前漕船漏水案的痕跡很像,但這次的腐蝕劑更烈,能在一個時辰內蝕穿三寸松木。"

    沈予喬將裝著附子碎末的瓷瓶推過去︰"中毒。附子粉混著朱砂,應該是混在祭江的酒里。太子祭酒時喝的那口酒..."她頓了頓,想起太子舉杯時,袖口的袞服紋章恰好遮住了杯口,"掌禮官遞上的朱砂碟,可能被人提前混入了毒粉,而負責獻酒的侍女..."

    "死了。"李偃飛的聲音壓得極低,從袖中掏出半片扯爛的腰牌,上面"尚食局"三個字已被血水浸透,"就在半個時辰前,被人發現吊在西角門的槐樹上,舌根處有玄鳥刺青——武安王府的暗衛標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沈予喬的手指驟然收緊,玄鳥紋,是武安昌黨羽的標志。她想起上個月查辦的吏部員外郎溺斃案,死者指甲縫里同樣有玄鳥形狀的泥印,當時李偃飛曾說,這是武安王府豢養的"水鬼"暗衛特有標記。

    "點楮、祭酒、發舟,三步環環相扣。"她走到窗邊,望著雨幕中模糊的縣衙飛檐,忽然看見遠處有人撐著油紙傘匆匆而來,傘面上繡著的正是東宮特有的赤龍紋,"腐蝕劑需要時間起效,船底被動手腳應該是在昨夜漲潮時,那時龍舟停在碼頭,值守的是..."

    "東宮護衛。"李偃飛接話,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劍柄,那里有道半寸長的疤痕,是去年追捕刺客時留下的,"我查了值守名單,有三人曾經在武安王府當過護軍——看來太子身邊,早被人安插了棋子。"

    窗外的驚雷炸開時,沈予喬忽然轉身,目光灼灼地盯著李偃飛︰"今晨遞朱砂碟的宦官,是太子的近身內侍劉全對吧?我記得三個月前他剛從尚藥局調過來,而尚藥局的管事,正是武安王府的遠親。"

    李偃飛的瞳孔微微收縮,這個細節她竟疏漏了。沈予喬繼續道︰"附子性熱,朱砂性寒,兩者單獨服用並無大礙,但混在熱酒里煎服,就會產生毒性反應,導致肌肉僵直、呼吸困難。凶手算準了太子會在點楮後飲下祭江酒,那時腐蝕劑也剛好蝕穿船底,讓所有人以為是天譴,實則..."

    "實則是毒殺與水攻雙管齊下。"李偃飛走到尸體旁,伸手合上侍衛圓睜的雙眼,指尖觸到眼皮上的細微凸起,"你看這眼皮內側,有針尖大的紅點——是用朱砂粉點的守宮砂,本是女子守貞所用,卻被用來標記死士。"

    沈予喬湊近細看,果然在蒼白的眼瞼上發現幾點朱砂色,像撒落的紅梅瓣。她忽然想起現代法醫學里的"尸斑"理論,卻在這具尸體上看到了完全不同的中毒反應——古人對毒理的運用,遠比她想象中要精妙得多。

    "去查劉全的底細。"她扯下腰間的玉佩,那是李偃飛送她的長安城防令牌,"我要立刻去東宮,看看太子的隨身物品,還有今早用過的酒具。另外,派人盯著武安王府,尤其是他們的庫房,酸腐劑的配制需要大量膽礬和芒硝,這麼大的用量,不可能完全隱匿痕跡。"

    李偃飛忽然伸手按住她的肩膀,掌心的溫度透過單衣傳來︰"外面雨太大,金吾衛已經封了朱雀街,武安王府的暗衛恐怕正盯著所有生面孔。"她的目光掃過沈予喬略顯蒼白的臉,喉結不自覺地動了動,這個小動作總在她情緒波動時出現,"我派影衛護送你,他們走下水道,安全些。"

    沈予喬怔住,影衛是李偃飛父親當年留下的暗樁,整個長安城不超過五人知曉他們的存在。她忽然想起上個月在吏部查案時,曾在牆角看見過半片蝶形銀飾,正是影衛的標記——原來,這個看似冷漠的女縣令,早已在暗處為她布下了保護網。

    "好。"她點頭,將驗尸格目折好塞進袖中,忽然听見遠處傳來馬蹄聲,夾雜著金吾衛的呵斥,"應該是東宮來人了,他們想必是來催驗尸結果的。記住,無論他們說什麼,都只告訴他們是溺亡,中毒的事..."

    "只能我們自己查。"李偃飛接過話頭,指尖輕輕劃過她的手腕,那里還留著今早勘查現場時被木刺劃傷的血痕,"太子黨和武安黨都不會希望真相大白,尤其是太子現在昏迷不醒,兩黨恐怕都在等著借這場"天譴"做文章。"

    雨聲漸歇時,沈予喬跟著影衛從停尸房的密道離開。地道里彌漫著潮濕的土腥味,牆縫里嵌著幾枚褪色的銅釘,排列成北斗形狀——這是李唐皇室特有的鎮墓紋,看來這條密道,遠比縣衙的建造年代還要久遠。

    她摸了摸袖中的附子碎末,忽然想起在現代法醫課上,老師曾講過"協同毒"的概念,兩種單獨無害的藥物混合後產生劇毒,就像眼前的附子與朱砂。凶手顯然精通醫理,甚至可能看過《雷公炮炙論》這類古籍,知道如何炮制生附子,讓其毒性在熱酒中緩慢釋放。

    密道盡頭傳來金屬摩擦聲,影衛掀開井蓋,露出東宮側門的青石板路。沈予喬整了整衣袍,抬頭看見東宮的朱漆大門上,門神畫像的朱砂顏料似乎新刷過,在暮色中泛著詭異的紅光——就像今晨應龍舟上,那碗被混入毒粉的朱砂碟。

    走進東宮時,檐角的銅鈴突然無風自動,叮咚聲里帶著幾分淒涼。沈予喬跟著引路的內官轉過九曲橋,看見太液池里漂著幾盞未燃盡的河燈,紙面上的玄武紋被雨水泡得模糊,像極了停尸房里侍衛掌心的附子碎末。

    "法醫大人請留步,太子妃殿下正在偏殿等候。"內官在一扇雕花門前停下,門上掛著的湘妃竹簾被風掀起一角,露出里面穿著月白襦裙的身影。

    沈予喬深吸口氣,推門而入。殿內彌漫著濃重的沉水香,案幾上擺著剛煎好的藥,苦澀的氣味里混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甜——是人參配附子,回陽救逆的藥方。太子妃轉過身時,鬢間的金步搖輕輕晃動,墜著的正是和侍衛眼皮上相同的朱砂守宮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大人可查出些什麼?"太子妃的聲音帶著顫音,指尖緊緊攥著帕子,指節泛白,"殿下他...他落水前曾說胸口發悶,像是被人掐住了喉嚨..."

    沈予喬注意到她袖口露出的手腕上,有三道指甲抓傷,新鮮的血痕還在滲液。"殿下是中毒。"她決定直言,反正東宮遲早會知道,"附子粉混著朱砂,應該是在祭酒時服下的,現在需要查看殿下今早用過的酒具,還有接觸過的人..."

    "酒具?"太子妃忽然轉身,打翻了案上的藥碗,滾燙的藥汁潑在地上,騰起白色煙霧,"都被金吾衛收走了,說要...要查案。"她忽然抓住沈予喬的手,指甲幾乎掐進她的皮肉,"大人,求你救救殿下,他...他昨晚還說,等端午過了就帶我去驪山泡湯..."

    沈予喬看著她慌亂的眼神,忽然想起停尸房里侍衛長緊握的手——那是保護太子的姿勢,可他自己卻中了毒。"娘娘可知,今早遞朱砂碟的劉全,以前是尚藥局的人?"她輕聲問,"尚藥局掌管著殿下的膳食藥材,若有人在其中動手腳..."

    太子妃的身子猛地一抖,金步搖上的朱砂墜子"啪嗒"落地︰"劉全...他是本宮舉薦的,因為他...他娘曾是本宮的乳母..."話音未落,殿外突然傳來喧嘩,有內官尖聲喊道︰"武安侯府的人來了,說要搜查東宮!"

    沈予喬只覺太陽穴突突直跳,武安昌果然動手了。她扶著太子妃坐下,忽然看見殿角的博古架上,擺著個青瓷藥罐,罐口殘留著淡褐色粉末——和侍衛掌中的附子碎末一模一樣。

    "娘娘,這藥罐里裝的是什麼?"她伸手去拿,卻被太子妃一把搶過,塞進袖中。

    "沒什麼,不過是本宮調理身子的補藥。"太子妃避開她的目光,耳墜上的珍珠跟著晃動,"大人還是快些去見武安侯吧,別讓他驚擾了殿下的靜養..."

    沈予喬盯著她不自然的神情,忽然想起李偃飛說過的話︰"在長安城,越是顯眼的線索,越是陷阱。"她點點頭,轉身離開偏殿,卻在跨過門檻的瞬間,將袖中半片附子碎末悄悄留在了門檻上——如果太子妃真的無辜,這碎末自會被風吹散;如果她與此事有關,總會有人來收拾這個"證據"。

    走出東宮時,暮色已濃。沈予喬望著宮牆上的爬山虎,葉子上的雨水在燈籠下泛著紅光,像極了應龍舟沉沒時翻涌的血水。她摸了摸腰間的玉佩,忽然听見街角傳來馬蹄聲,抬眼看見李偃飛的青驄馬踏水而來,馬鞍上還放著個油紙包——是她最愛吃的胡麻餅。

    "武安王府的庫房被燒了。"李偃飛遞過胡麻餅,指尖在她掌心輕輕劃過,"半個時辰前走水,燒了三成的藥材,包括整整二十箱膽礬。"

    沈予喬咬了口胡麻餅,溫熱的芝麻香混著雨水的清涼︰"欲蓋彌彰。他們越是著急銷毀證據,越說明腐蝕劑和毒粉就出自那里。"她忽然想起太子妃的藥罐,想起那抹淡褐色粉末,"東宮那邊,太子妃的反應很奇怪,她似乎知道些什麼,卻又在隱瞞..."

    李偃飛忽然勒住馬,轉身望著曲江池方向,那里還亮著幾盞搜救的燈籠,在水面投下破碎的光影︰"三年前,太子曾在武安王府的馬球宴上救過武安昌的命,當時所有人都以為他們是盟友,卻不知從那時起,武安昌就在太子身邊安插了死士。"她的聲音忽然低下去,"包括我的父親,當年的右威衛大將軍,也是在太子的舉薦下,才會去鎮守突厥邊境..."

    沈予喬怔住,她知道李偃飛的父親七年前因通敵罪被處決,卻從未听過這段往事。看著她在暮色中略顯單薄的背影,忽然明白為何她總是對太子黨和武安黨保持著微妙的距離——她既是查案的縣令,也是當年那場冤案的遺孤。

    "我們會查清楚的。"她伸手按住李偃飛握韁繩的手,掌心的疤痕硌著她的指腹,"從附子和朱砂開始,從點楮的朱砂碟開始,從每一個接觸過太子的人開始。無論幕後黑手是誰,總會留下痕跡。"

    李偃飛轉頭,看見沈予喬眼中倒映著萬家燈火,忽然想起初見她時,在義莊里,她蹲在尸體旁,指尖沾著尸蠟卻面不改色,說的第一句話是︰"這不是自殺,是他殺,凶手是左撇子。"那時的她,就像一盞突然點亮的燈,照亮了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多年的路。

    "好。"她輕聲應道,反手握住沈予喬的手,在漫天細雨中,在萬家燈火里,兩個身影並轡而行,朝著縣衙的方向,朝著真相的方向,踏碎滿地積水,也踏碎了籠罩在長安城上空的陰謀迷霧。

    停尸房的油燈還在搖曳,六具尸體在光影里投下長長的影子。沈予喬鋪開新的驗尸格目,筆尖懸在紙上,忽然听見窗外傳來更夫的梆子聲︰"天干物燥,小心火燭——"

    她低頭,在"中毒癥狀"一欄寫下︰"附子之熱,朱砂之寒,相激相搏,如龍虎斗于胸腔,血凝而肌僵,氣閉而神昏。此等毒計,非深諳醫理者不能為,非算無遺策者不能成。"

    筆鋒一頓,又在末尾添上︰"查掌禮官、劉全、太子妃,及武安王府三月內藥材進出記錄。"

    窗外,雷聲再次轟鳴,卻蓋不住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在這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兩個懷揣著不同秘密的人,正沿著蛛絲馬跡,一步步逼近那個藏在龍舟驚變後的驚天陰謀。而長安城的月光,此刻正躲在厚重的雲層之後,等待著破曉時分,照亮沉冤,也照亮人心。

    喜歡飛予長安請大家收藏︰()飛予長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飛予長安》,方便以後閱讀飛予長安第140章 龍舟驚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飛予長安第140章 龍舟驚變並對飛予長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