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教室後面旁听的禹叔等人雖已看了《學堂論》,但見周懷民真的會這麼發問,不覺還是感覺荒唐。
“我知道,是雷公讓下的雨!”
周懷民笑了笑,問道︰“還有麼?”
男孩們見周懷民和藹可親,並沒有爹娘說的那麼可怕,于是都大膽起來。
“是玉皇大帝在尿尿!”
“是龍王噴的水!”周德旺的小兒子周懷舉大聲答道。
“是玉皇大帝!”
“是龍王!”周懷舉怒道。
周懷民見玉皇大帝派和龍王派爭吵起來,忙敲了敲桌子,笑道︰“你們見過玉皇大帝和龍王嗎?”
眾人搖頭。
“我也沒見過,沒見過的人怎麼能證明你是對的呢?”
“是明太爺和我說的,咱鎮上還有龍王廟。”這孩子不服氣的回道。
“他也沒見過玉皇大帝和龍王,他如果能把龍王喊來親自下雨,我便承認他是對的。”周懷民搖了搖頭。
“先生你說是為什麼?”
“我不告訴你,這答案啊,你們誰在家做飯,仔細觀察就能想到。”
“再問你們一個問題,天冷為什麼要穿棉襖呢?”周懷民壞笑著問道。
“穿棉襖暖和!”
“穿棉襖就不冷了!”
這題非常簡單,眾孩童爭著搶答。
“你們答的非常好,穿上棉襖身體就暖和對了,對吧?”
“對!”眾孩童得到夸獎,都非常開心。
“那為什麼棉襖會讓你暖和呢?”周懷民追問。
“因為棉襖厚。”周懷民的三妹周懷月這幾日和周懷民相處熟悉起來,也是敢于回答問題。
“填了稻草的襖,比填了棉花的襖更厚,但為什麼棉襖更暖和?”
眾孩童不知,七嘴八舌的亂答一些不著邊際的話,周懷民均搖頭否定。
“第三個問題,為什麼會有冬天夏天?”
“我知道,這個我知道!”周懷舉激動的說道,“冬天的太陽低,夏天的太陽高,他們不一樣。”
這孩子具備了基礎的天文觀察能力。
“很好,已經有一些接近答案了,當這不是真正的原因,你想一下,為什麼夏天和冬天的太陽不一樣高?誰能答出這個問題,就能得到獎勵。”
眾孩童當然答不出來。
因為就連後面坐著的這幾位先生也不知道。
“社長,我听聞地體實圓,在天之中,莫非是這地乃圓之故?”張國棟在後面發問道。
禹廷璋父女听了張國棟的話,不敢相信,地怎麼會是圓的呢?但也知曉張國棟涉獵甚雜,都向張懷民求證道。
“只能說距離答案更近了一層,尚不是冬夏的本因。”
允貞听出來了,周懷民肯定了地是圓的。忙問道︰“民哥,這地難道真是圓的?”
“正德十四年,日斯巴尼亞國人從家鄉乘船一路向西駛去,一年後到達呂宋,沿著新航路繼續向西,又回到了家鄉。”周懷民用手畫了一個圓。
允貞手輕遮嘴,受到驚嚇。心里暗想,這民哥必不會騙我的,那就是我本是井底之蛙而不自知?
禹廷璋和女兒一樣的想法,只是養氣功夫深厚,並未大驚小怪,他反問道︰“如果是這樣,為啥我們會站在地上而不會掉下來?這高山為何不傾倒?”
眾孩童見幾個先生討論的有趣,也大聲道︰“河里的水也不會倒流下來。”
周懷民搖頭︰“我也不懂。孩子們,所以你們才要讀書,你們說,讀書是為了什麼?”
“我爹說,讀書是為了中進士,當大官!”
“我娘說,讀書是為了不讓先生你生氣。”
“讀書可以和允貞姐姐一樣,當主事做工能賺三兩銀子。”一女孩大聲道。
“哈哈。”周懷民被一眾童言無忌逗笑,看了看已坐在教室後面旁听的允貞,允貞忙側臉看向窗外,窗外已飄起細小的雪花。
同在後面落座旁听的禹叔和張國棟,也是搖頭大笑。
“你們爹娘說的都沒錯,但先生我,更想知道你們自己是怎麼想的。阿毛,你來說。”阿毛又被點名。
阿毛起立回道︰“我不知道。”
周懷民示意他坐下,問道︰“你們自己誰知道?”
眾孩童皆搖頭,唯有一人站起說道︰“先生,我是覺得讀書是為了聖賢的道理。”這學生看著有十歲出頭,雖不識字,但已有一些自己的講解。
禹叔正要捋須滿意頷首,卻听周懷民道︰“那也未必,有許多人,讀書萬卷也未必知曉聖賢道理,而目不識丁之人也多有忠義之士。”
允貞倒是想真的知道這個答案,捋了捋頭發,“民哥,你說讀書是為了什麼?”
眾孩童也不知道,只想听這位生活先生回答。
“我認為,讀書的目的,正是為了找到剛才三個問題的答案。”
“我不懂。”允貞搖了搖頭。
“讀書當然是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你如何不懂?”禹廷璋不同意周懷民的說法,但也不好反對,只對女兒喝道。
周懷民知道禹廷璋其實是和自己說,便問道︰“禹叔,你說至聖先師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自先秦以來,已歷秦漢晉唐宋元明兩千余年,為何今日仍是饑民不能果腹,荼毒中原,致使你三人喪親之痛,背井離鄉到這山溝里暫求溫飽?”
“這……”三人均無言以對,勾起不願回想之事,不覺面有悲色。
“這是因為,這至聖先師的學問,都被後人理解錯了!”周懷民指著面前這群孩子,“你瞧瞧他們,本是天真爛漫的孩童,這麼小就要為了吃一口飽飯去做飯,去洗衣,去背柴,被賣為義女義子。這就是聖賢之道?”
“百姓日日擔憂流賊焚殺,更怕土寇劫掠,春夏旱蝗瘟疫,秋冬苛捐雜稅,這就是口口聲稱的治國平天下?”
“舉目看去,人人皆不識丁,衣衫襤褸,一有旱災,就易子賣妻苟一食,難道我華夏子民生來就應該如此?”
面對周懷民連珠似的詰問,三人皆不能語。
“可這旱蝗瘟疫,乃是天災,我等又如何阻擋?”
“這旱災當然能阻擋,這答案就在第一問里。”
“東家莫要捉弄我,你還能求雨不成?難道這就是你在後山所悟,造福萬民之學問?”
“正是,若知曉為什麼會打雷下雨,為什麼天冷要穿棉襖,那這天下百姓就吃的飽穿的暖。若你知曉為什麼會有冬天夏天,那這天下的百姓就都睜開雙眼看世界!”
喜歡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請大家收藏︰()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