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的人生,重生的夢

第143章 商量出路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修理所的新兵 本章︰第143章 商量出路

    第二天早上開始,閆旭輝他們繼續清理地面,整理土牆,上午就陸陸續續收到送過來的薄膜和卡扣。還有一個從五金店租來的手動折彎機,卡扣是一個二十厘米長的鐵片沖壓出來的合頁式卡扣,由兩顆螺絲從同一側上緊,把兩根鋼管對接起來。

    從下午開始送過來的鋼管就到齊了。吳玉華他們也都過來幫忙。趙達用折彎機彎了幾根管以後就被朱磊搶了過去,趙達告訴他在一米五的地方統一畫上線,從這兒開始彎成120度左右的彎,然後讓人幫忙把接兩根管子用四顆螺絲的卡扣緊緊連接起來,大棚里的橫管和斜坡的鋼管用鐵絲扎緊,每隔五根管就加兩根立撐。定好合適的距離挖同樣深度的坑進行填埋。

    由于這兒以前還是大棚里的位置,雖然雪已經鋪滿了,但地表層並沒有被凍住,所以挖三十公分左右的坑也沒多大困難,二十幾個人按照尺子量好的距離挖三十公分左右深的一個坑,第一個大棚當天就把鋼管栽好了一多半。

    第二天把兩個大棚架子綁好之後晚上就開始鋪薄膜,壓草簾子,這些人基本都是已經干過一遍的那些人,再加上這幾天白天也沒有風,所以互相配合也很熟練,晚上就把第一個大棚弄好了。雖然第三天的太陽照射並不強烈,但是被已經蓋好大棚里面的雪,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融化,第四天把大棚里通風口打開後,就留幾個人在里面人工翻地,整平,一段一段的打壟圈起來,用耙子摟平,靠近土牆的地方繼續留下四五十公分左右的一條路,但是這時候到底用哪里的水成為了一個難題,因為這里是在埠嶺上,距離下面的排水渠太遠,冬天排水渠里又很容易結冰,以前閆旭輝他們還可以用水泵在那邊抽水過來,但是現在已經很冷了,路程又太遠,再加上需要經常在路上來回鋪水管也比較麻煩,所以趙達直接找了在附近的一個打井的隊伍,讓他們在兩個大棚中間打一個水井用,由于是在埠嶺上,底下水位相對來說也要打的更深一點,雖然只打了二十幾米就開始上水,但是還是讓他們直接打到了三十五米,只用了一天多點時間這個水井就打好了,用內徑四寸的塑料管沉下去以後,趙達又去鋼材市場找了幾塊槽鋼下腳料,把閆旭輝的抽水泵和機器同時固定在了用槽鋼做的一個架子上,然後下面可以裝上地盤車上的輪子,這樣其實就可以當做是拖著架子當地盤車走了,每次用的時候直接套上牛拉過去就行了。

    這幾天趙達吃住全都在村里,村里冬閑的人多,干活的時候幫忙的人也多,三天後就在大棚里把已經用溫水泡過長出白芽的菠菜種子種在了地里,在種子上面又蓋上一層薄膜,讓土地繼續保持濕潤。

    直到這個時候大棚里第一階段的工作才算是徹底完成。朱磊這幾天也一直跟著,記錄著。時不時也問一些問題,趙達說不清楚的就讓他找吳玉華。又是八天以後菠菜開始陸陸續續的發芽,雖然這時候的菠菜出芽不齊,甚至是稀稀拉拉,但是也讓閆旭輝和這些村民看到了希望,他另一個大棚里的黃瓜這時候也長到了五六公分左右,眼楮看著瓜尖上的黃花就知道,大棚蔬菜這事成了!

    趙達考慮的下一步就是應該怎樣把種出來蔬菜如何賣出去。再好的東西如果留在自己手里就永遠也不會成為好東西,尤其是像這樣保鮮期很短的蔬菜,時間一旦錯過了就是一堆垃圾。

    現在的問題是這幾個村子交通條件十分不便,僅有的一條路就是通往鄉里的沙子路。找他們幾個商量的時候,幾個人也犯了難,以前家里種菜都是一些時令性的蔬菜,種的不多,放到附近的集市上就可以消化了,但是這次的蔬菜實在是太多了,初步估計一個大棚里頭茬黃瓜的產量也在三兩千斤,這六個大棚的黃瓜必須要送到大點的蔬菜批發市場才能行,首選的地方就是膠海,但是往東走只有一條國道可以通行,而且這條路上查車特別嚴重,往西還有一條國道往南通往州府,往北可以到中都,但是怎麼走從村里到國道這段距離成了最關鍵的問題!幾個村子離國道最近的就是吳家灣,但也全是一米多寬的鄉村小路,趙達的車寬一米七,剛好通過,其他車根本行不通。

    幾個人都坐在沙發上沉默著,這時候吳玉華說道︰“其實還有一條路,這條路是通往西邊臨縣縣城的一條土路,只是前幾年土地分到各家之後,耕地靠近這條路的村民,就開始逐漸的把這條路的兩邊,一點一點的挖開成為了自己家里耕用地,使得這條路也越來越窄,現在也只能是通過一個地排車的寬度,過去這條路就是尼河大壩,這兩年河里的水不深,我們村的人去縣城里趕集的時候,一般都是從河里的大壩上過去,過了河就是一個小村子了,這個村子再往西的路就是縣城,路也都好走了,可以直接到6208國道。從我們村往南到3209這段路也差不多,路邊有一道排水渠,雖然只有一邊的農戶挖開了路面,但是現在的路也挺窄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趙達︰“那我們現在就去看看吧。如果能用最好了,實在不行還是要走鄉里的沙子路,雖然難走但是也沒有辦法。”

    趙達開車走在這條大約三百米長的土路上,這段路確實是很窄,趙達的吉普車也勉強可以通過,這條二百多米寬的尼河是一條地上河,南北走向,當站在達尼河七八十米寬河堤上的時候趙達說道︰“從這個河道兩邊的大堤上往南走可以過去嗎?”

    吳玉華︰“大堤上也是沙土路,以前對于這兩條路到底歸我們管還是臨縣管一直沒有明確的說法,所以現在就是那邊的大堤屬于臨縣里管,這邊屬于我們鄉里管,大堤上本來種了一些樹木,目的是為了加固大堤,防止水土流失的,但是由于沒人管理,這些樹木也都死了,于是這里就慢慢的成為了荒地。在大堤下面種地的村民,常年用河里的水澆地,當澆水的管子要通過這條路的時候,他們都會在路上挖開一道溝,然後把管子放里面,這樣來回走的車就不會把管子壓壞了。所以現在這邊的路已經滿是溝壑,破破爛爛了。

    趙達說︰“就幾道小溝罷了,雖說看著不咋地,可總比沒路強,等會兒回來咱們再從這兒走一遭,看看這路怎麼樣。”

    吳玉華講︰“下了河堤是條大壩橫穿尼河、三米多寬的小土壩,這種土壩是以前各地為多截流河水灌溉農田弄的,只要把這壩一堵,下游哪怕用水再多,咱這兒水位也不會降。壩前面的大堤上有個閘口,打開閘口,河水就能流到排水渠里,然後到達各塊地前的水溝里,這樣澆地就方便了。平常不用的時候,把閘口關著就行。前幾年上游造紙廠排出的紅水對地下水污染太厲害,所以這些閘口一直關著不讓紅水過,平時給莊稼地澆水都是用機井里的水,包括家里喝的井水也得打到四五十米以下才行。雖說現在上游造紙廠關停了,但它造成的影響短期內不會減小。所以接下來要是大家繼續種蔬菜,還是用井水澆水方便。”

    喜歡流水的人生,重生的夢請大家收藏︰()流水的人生,重生的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流水的人生,重生的夢》,方便以後閱讀流水的人生,重生的夢第143章 商量出路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流水的人生,重生的夢第143章 商量出路並對流水的人生,重生的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