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里,朱標滿臉通紅,帶著幾分醉意許下誓言︰
“不過無妨,父皇不能封你,我卻可以做到。待我登基,定封你為王,即便是張良、諸葛亮的待遇,也無法與你相提並論!”
此言已是君主能給予的最大承諾,若換作他人,必定感激不盡。
由此可見,東瀛之行後,朱標對葉軒更加倚重,甚至憂慮他會心生異念。
然而,此法于他人或許奏效,于葉軒則不然。
第358章 大明版隆中對
暫且不論朱標此言是否為空頭支票,畢竟他的壽命尚是未知。
即便朱標真能順利繼位,日後是否會記得這句戲言?
即便他記得且打算兌現,那葉軒又需愚蠢到何種程度,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這份饋贈?
自古以來,功成身退難,歷代皆如此。
即便是智謀如張良,亦需借修道以避災禍,何況歷史上以警覺多疑著稱的朱家?
面對朱標的態度,葉軒不得不裝出萬分感激之態,以慰藉其心。
葉軒擺脫了朱標的攙扶,鄭重其事地向其行禮。
“深感殿下厚愛,但葉軒之言行,從非為個人榮華富貴,實為朝廷,為百姓。今礦產已尋得,我心自安。”
“至于功績,皆因陛下決斷英明,殿下身先士卒、不辭辛勞。此番東渡,我已得封賞,心滿意足,豈敢奢望封王裂土。”
聞葉軒言,朱標笑而拍其肩,此乃其軍中舊習,卻讓葉軒微感詫異。
“殿下召我,非僅為慶賀吧?”
雙方寒暄已畢,朱標的態度也讓葉軒略感不適,遂直言相問。
朱標未加掩飾,笑道︰“此其一也,非全部!”
“我請你來,欲知前路何方。高麗已服,東瀛亦附大明,下一步當如何?”
朱標之問,亦是眾知情者心中之惑。
大明軍隊因戰而士氣高昂,任選一支,皆可隨時赴戰。
且兩次征戰,大明收獲頗豐,雖國內亦有產出,但如此數額,非經年累月可得。
直白而言,這些領土未被視作大明真正之地,官員、軍隊肆意開發,不顧資源枯竭後百姓生計。
顯然,這種掠奪開采之生活,已讓朱標嘗到甜頭,甚至有些沉迷。
葉軒深信,經此兩戰,有此想法者,恐非朱標一人。
大明初建,眾勛臣多為武將,豈願安于逸樂?
每逢戰事,必群情激昂,請纓上陣。
對朱元璋而言,借戰爭安置功臣,實為良策。
遠方征服之地,正可作其封邑。
若不幸戰死,亦能消除潛在之患。
無論從何角度觀之,對朱元璋而言,戰事延續,似為上選。
然葉軒深知,大明這頭新興巨獸,若持續征戰,終將疲憊不堪。
一番思索後,葉軒開口,苦笑搖頭,向朱標進言。
“殿下是否欲詢,下一步,何處用兵?”
此言一出,朱標猝不及防。
他含笑點頭,眼中熱切,期盼盡顯。
葉軒輕嘆︰“殿下或將失望,大明當務之急,非戰事擴張,而是求穩。”
朱標聞言一愣,隨即追問。
“此時正值軍心民心齊整熱烈,若不趁機行事,日後——”
葉軒不顧禮數,打斷朱標︰“殿下!急于求成,反受其害!雖我大明征服高麗、東瀛,收獲頗豐,但人口增長與戰爭損耗,皆是棘手之事。”
“眼前雖看似獲利,實則隱患已生。”
朱標聞言,眉頭微皺。
憶及葉軒往日之論,心生疑惑。
他問︰“昔 言,大明應銳意進取,尋機拓土,此言何解?”
“尋求擴張無誤,昔日之言,亦是當時最佳之選。”
葉軒稍頓,力求措辭能讓朱標接受。
當前大明管理人才稀缺,軍隊四處征戰,急需糧草與管理人才,因此大明短期內難以頻繁發動戰爭。
葉軒怕朱標心有不甘,補充道︰“這只是暫時的,情況會有變。若殿下仍不放棄,我們或有他法,只是皇上未必接受。”
朱標聞言,顯得有些焦急,追問︰“是何方法?此處無人,但說無妨,縱有大不敬,我也赦你無罪。”
朱標的急切讓葉軒更為憂慮,只能直言︰“殿下若欲繼續擴張,需有盟友同行,單憑大明之力,恐難以為繼。”
朱標聞言,神色復雜,沉思後問︰“你是說,大明需與他國聯手,共攻他國或政權,再行瓜分?”
葉軒點頭,誠懇回答︰“此乃除罷兵外最佳之策,殿下不妨深思。時間尚早,無須急于決定。”
朱標點頭,但仍忍不住問︰“獨自出兵與與人合作,有何不同?難道對方還會助我們解決糧草兵力?”
葉軒搖頭︰“這更偏向于軍事聯盟。我們應先尋一盟國,再談合作,各取所需,方能穩固。”
......
第359章
朱標對葉軒的解釋面露疑惑,顯然未完全理解。
思索片刻,朱標問︰“你的意思我或許懂了,但我仍不解,大明兵強馬壯,為何定要聯合他人?即便成本高昂,以戰養戰,似乎亦非難事。”
朱標的念頭讓葉軒頗感意外,他未曾料到,深受儒家燻陶的朱標,竟會提出此等見解。
儒家倡導仁孝治國,而殖民掠奪、擴張疆土之舉,無疑偏離了此道,走向了霸道。
望著依舊書生氣十足的朱標,葉軒不禁猜疑,此人是否真身,抑或朱標在試探自己,圖謀他事。
然疑慮歸疑慮,葉軒深知,必須予以回應。他需在朱標心中那念頭生根前,將其徹底拔除,確保大明不受波及。
稍作思索,葉軒以筷蘸酒,于桌上繪出地圖。各國如星辰點綴,大小不一。
每繪一國,葉軒便暫停,向朱標講述相關情形。
待言及鄰近數國與部落,葉軒抬頭,驚訝地發現朱標眼中閃爍著貪婪與激動。
葉軒心頭一緊,連忙警示︰“殿下,我言此,意在表明,若大明一味征戰,雖可戰時自給,但戰後呢?列國皆警惕,以防不測。大明若頻露鋒芒,殿下認為,他們不會結盟以對?”
“大明雖強,但獨木難支,殿下確信大明能挺過此難關?”
朱標雖被眼前利益所誘,但憂國憂民之心未泯。聞葉軒言,即刻醒悟。
“但若如你所言結盟,我大明日後豈不利益受損,甚至為他人做嫁衣?”
朱標之語,令葉軒一愣,隨即明白,自己未曾給出實例,朱標自然難以理解其心中的同盟構想。
略一思索,葉軒向朱標道︰“殿下可知春秋五霸?”
朱標點頭,正欲發問,葉軒已接著講述。
“齊桓公盛時,權勢幾與天子相當,然他並無篡權之意,殿下可知其中緣由?”
朱標沉思片刻,答道︰“其一,周室余威猶存,他不敢犯眾怒;其二,齊桓公重實際而輕虛名,自不會為一空名而涉險。”
葉軒聞言,滿意頷首,神色更顯愉悅。
“誠然,我大明現今征伐他國,所求者乃資源與人口,非土地之虛名。”
“既然如此,我大明又何必勞師動眾,親自出兵?”
朱標聞此,面露疑惑。
他望向葉軒,問道︰“你的意思?”
葉軒輕笑回應︰“殿下素來睿智,如今怎被金錢所蔽,一時糊涂?”
朱標聞言,神色略顯尷尬,正欲解釋,葉軒已接言。
“簡單,我們挑選一二合適之國結盟,共建軍事同盟。”
“屆時,略施小計,令他們互戰幾場,周遭國家自會心生畏懼。此時,我們再出面,將那些合適的國家納 盟。”
“以滅國之危相脅,再許以軍事互助之諾,即實質保護。想來,願加入者眾多。”
“當然,世上無白食。欲結盟,自需付出代價,正如周天子受朝貢,相較于滅國,多數國家應會接受。”
朱標聆听葉軒之言,心中急速盤算。
按葉軒之計,大明收益雖減,卻近乎無本萬利。
朱標雖為利益所動,但未至利欲燻心。
他深知,持續征戰,對百姓傷害極大。
經濟壓力且不論,戰爭中死傷,已令無數家庭難以承受。
“即便如此,他們久享太平,豈不會心生懈怠?只怕這聯盟難以持久。”
朱標深思熟慮後,吐露了自己的憂慮。
他堅信,任何結盟終將因實力的變化而瓦解。
大明若停止戰爭,軍力必將日漸式微,而聯盟或許能帶來短暫繁榮,卻也為大明埋下重重禍根。
葉軒洞悉朱標的憂慮,徑直補充道︰
“只要戰爭表象持續,大明威信自可長存。”
“諸如定期派兵清剿或演練,或是對抗不馴之國,直接滅之,皆為良策。”
“再者,對于那些局勢動蕩之地,大明軍隊可借維護治安之名駐扎。雖名義上仍屬他國,實則大明獲益。他們為求治安,定會提供軍費或資源開采權,他人亦無話可說。如此,名聲與利益皆歸大明,殿下以為,這比窮兵黷武豈不更為高明?”
聞听葉軒此言,朱標豁然開朗。
這哪里是結盟,分明是強化的藩屬體制。
身為太子,朱標預見大明以此法,將實際掌控無數國家的命運。
然而,新的問題浮現︰這僅是藍圖,實施還需諸多細節填充,以及各國的復雜較量。
能給朱標,乃至大明指明方向的,似乎唯有葉軒。
第360章 葉軒!大明的明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