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幾個人,著急的不行,可是屋里的棒梗卻又一直不回答她們的問話,只會一味的哭。
    因為賈張氏從里面插上了門閂,三大媽等人想要用力把門推開個小縫,看一眼里面的情況都做不到。
    其中一位脾氣比較暴躁的大媽,走過去從一旁的牆根下面,撿了塊兒青磚拿在手里,揚起胳膊就要砸門。
    “哎!哎!她老丁嬸兒,您先別沖動呀,回頭要是讓賈張氏知道,是咱們給她家的房門給砸壞了,那還不在院子里鬧翻天呀!”
    “可是……里面的孩子,萬一要是出了事兒,那可怎麼辦呀?”
    雖然都在想著過去救人,可是又僵持了幾分鐘,還是沒有一個人率先動手。
    剛剛還在怒氣沖沖,喊著要破門救人的丁家嬸子,現在也老實了下來。
    畢竟,三大媽幾人,說的也十分有道理,像丁家嬸子這樣的家庭,要是因為心善幫忙而惹上了麻煩,那以後的日子過的可就更難了。
    ……
    幾個人神色莫名地堵在賈家門口,很快就吸引來了越來越多的人。
    得知了賈家里面的情況之後,來看熱鬧的街坊鄰居們,也都沒敢起哄。
    畢竟,賈張氏的惡名實在是太臭了,沒有人會想跟這種人沾邊。
    雖然都不介意伸手做件好事,但是那也是要看人的,就像賈張氏這樣的人物,就是不行
    眼瞅著再過些日子就要過年了,這時候多管閑事,而且還是去管賈家的閑事,這和自找麻煩找罪受沒什麼區別。
    隨著聚集的人越來越多,屋里面眼楮都已經哭腫了的棒梗,嗓子疼的不行,再也哭不出聲兒來了。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門外的三大媽幾人,再也按耐不住了。
    要是賈家里,因為耽誤時間而真的出了什麼事情,那她們幾個也免不了被王主任問責。
    于是,三大媽幾人便揚聲跟街坊鄰居們說明了一下情況,眾人也都表示了理解,紛紛出聲表達了支持。
    眼看這麼多人都答應了到有需要的時候,會為她們出來作證,心里也不再怕賈張氏事後糾纏不清了。
    就像上次一樣,大不了後面等賈張氏胡攪蠻纏的時候,再把其痛揍一頓。
    分頭找來各種工具,在相互配合之下,很快就把賈家的房門給撬掉了。
    隨後,三大媽等人趕忙進到屋里,下一秒條件反射的又退了出去。
    一股濃郁的霉味和混合起來的不知名怪味兒,直沖鼻腔,燻的幾位大媽都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進了巷子里的公廁。
    捏著鼻子再次走進去,這才發現了炕頭上的祖孫倆。
    從外表上看來,棒梗和賈張氏孫穿的衣服都很整齊,也不像是出了什麼事情。
    一旁的棒梗已經沒了力氣,趴在賈張氏身上光張嘴,也說不出來聲音。
    三大媽走過去,看著賈張氏緊挨著眼楮,臉色煞白的躺在炕上,被嚇得一個踉蹌後退了兩步,失聲喊叫了一聲。
    賈張氏身上套著一件,有些不太合身的舊棉襖,又肥又寬,閉著眼楮一動不動地躺在那里。
    從門口只能看到賈張氏圓滾滾的肚子,很難發現其心髒的上方位置,還在有序的起伏著。
    “三……三大媽,你……你說……賈∼賈張氏她不會沒了吧?”
    三大媽被幾位大媽拉著擋在了前面,兩條腿都快嚇軟了。
    擠過來看熱鬧的人,也在外面從各個角度,看到了屋里的情況。
    也不知道是誰先嚷嚷的,說賈張氏人沒了,一時間讓整個大院兒都給炸開了鍋。
    大多數人都在四下跟人低語辯論,猜測著這事兒到底是不是真的。
    相互拉拽著衣服,慢慢的挪步過去,三大媽的臉上十分勉強的擠出了些許,比哭還要難看的怪異表情。
    用手放在鼻子下面一探,發現賈張氏還有氣息,神情一下子放松了不少。
    于是,三大媽幾人便開始招呼外面的人,過來屋里幫忙抬人往醫院送。
    也有人去拍了拍易家的房門,想要叫一大媽一起跟著去,可是卻沒有找到人。
    ……
    軋鋼廠的一車間里,工人們全都停下了手里的機器,匯聚到了一起。
    人群中央,技術科的盧工程師手里正端著幾個零件,面容嚴肅地講解著新的加工零件的技術方法。
    易中海和車間里的其他高級技術工站在最前面,神情專注而認真,滿心歡喜地咀嚼消化著盧工程師傳授的知識。
    要知道,在一個車間里,各個小組之間的競爭都是十分激烈的。
    生產任務完成的好了,自然少不了廠里的嘉獎和表揚。
    能夠更快一些掌握住新工件上面的技術方法,也能更好的教授徒弟。
    更何況,工程師親自下場組織學習的機會,一年也踫不到幾次。
    很快,學習會就到了尾聲,教學完畢的盧工程師勉勵了一番工人們,隨後就去下一個車間接著忙活了。
    隨著聚集的人群快速散開,各個小組也都找到了屋里的主心骨,滿臉期待的等待師傅講解新技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雖然新的工件,流程比較復雜,但對于易中海這樣的老鉗工師傅,還是沒費多大的力氣就給摸清了。
    易中海先是按照小組里人員的技術水平情況,給依次分派了加工任務和工作流程,隨後才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指導。
    在易中海的努力下,其所在的小組,幾乎是整個一車間里,最快投入到正式工作流程之中的。
    送完盧工程師回來的車間主任,在巡視車間的過程中,當著所有人工人的面,狠狠的表揚了一番易中海和小組的成員們。
    感受著工友們投來的羨慕神色,小組里的人干起活兒來更加專注利索了。
    洋溢著輕松愉悅氛圍的小組里,卻有一個人的氣場,顯得十分格格不入。
    因為新工件上所用到的一些鉗工技術,郭大撇子之前的師傅並沒有教過。
    所以在易中海分配工序的時候,考慮到技術的基礎還比較薄弱,不太熟練。
    于是,在一番考量之後,便把郭大撇子跟賈東旭給分到了一起,負責工件上,最基礎簡單的加工任務。
    跟在易中海身邊這麼久了,郭大撇子一直都是小組里,公認的技術進步最快的那個人。
    賈東旭雖然是易中海的干兒子,但是論起鉗工技術來,在小組里可是跟郭大撇子差遠了。
    也正是如此,郭大撇子一直都很看不慣賈東旭,加上之前倆人就互相看彼此不順眼,心里就更加的鄙夷不屑了。
    在郭大撇子有意無意的驅動下,小組里的很多人也都沒有把賈東旭當回事兒,反而跟郭大撇子的關系很好。
    自詡為要高上賈東旭不少的郭大撇子,卻被易中海給發配到了最基礎的工序上,和賈東旭做著相同的工作。
    這代表著什麼?很有可能在小組里的其他人看來,他和賈東旭,其實是一個層面檔次的人。
    喜歡回到四合院︰我選擇了富貴一生請大家收藏︰()回到四合院︰我選擇了富貴一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