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下定決心稱帝之後,當即便下令征調淮南數萬民夫。
依照洛陽皇宮的規制,在壽春城內大張旗鼓地開始修建“建號宮”。
這樁那浩大的工程,讓無數民夫在炎炎烈日之下揮汗如雨勞作,一個個累得苦不堪言。
他還命人將城門改名為“建號門”,並且在城南、城北各處修築祭壇,煞有介事地效仿漢朝制度進行“郊祀天地”的儀式。
妄圖以此彰顯自己受命于天的正統地位,仿佛這樣一番操作之後,天下人就都會承認他那所謂的皇位了。
然而,由于勞役十分繁重,再加上江淮地區連年遭遇饑荒。
淮南百姓們怨聲載道,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甚至出現了“人相食”的悲慘景象。
那淒慘的場景著實讓人觸目驚心,也讓袁術的暴行更加昭然若揭。
光熹七年九月二十日公元195年),壽春城迎來了它最為荒誕的一天。
清晨時分,數萬百姓被如狼似虎的士兵驅趕至新落成的祭天台前。
這些百姓衣衫襤褸,面容枯槁,眼中滿是疲憊與恐懼。
祭壇高聳入雲,青銅鼎中香煙裊裊升騰,三牲祭品堆積如山。
袁術身著玄色冕服,頭戴十二旒冕冠,挺著那肥碩的肚腩,在群臣的前呼後擁下,一步一頓地緩步登台。
他每走一步都顯得無比笨拙,偏生胖臉上又是一副極度傲慢的神情。
“朕承天命,即皇帝位,國號大成,改元仲氏!”袁術的聲音亢奮無比,在高高的祭壇上大聲嘶吼。
十萬大軍齊聲高呼︰““拜見陛下,大成無疆!”
聲浪震天動地,卻掩蓋不住底下數萬百姓的低聲啜泣。
那些被迫跪伏在地的百姓,眼中沒有絲毫敬畏,只有麻木與絕望。
稱帝儀式結束後,袁術迫不及待地開始了他的“封官大典”。
“張勛,朕封你為大將軍,統領全國兵馬!”
張勛趕忙跪地謝恩,眼中閃爍著貪婪的光芒。
“橋蕤,封封你為車騎將軍,拱衛京師!”
橋蕤也趕忙叩首,口中高呼萬歲。
“紀靈,封你為前將軍,鎮守淮北,不可有失!”
紀靈神色凝重地領命,他心里清楚,自己這個“前將軍”,很快就要面對北面劉昆那鋒利的刀子了。
楊宏被任命為丞相,取代了因反對稱帝而被冷落的閻象。
閻象曾苦口婆心地勸諫︰“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臣服于商,主公何德何能,敢自立為帝?”
袁術勃然大怒,不但將他逐出朝堂,更是把他關進了大獄。
楊宏心中暗自得意,臉上卻裝作一副謙卑的樣子。
此外,袁術還效仿漢制設立“三公九卿”,甚至濫封了一大批虛職爵位。
那些平日里只會阿諛奉承的官員們此刻紛紛跪地謝恩,仿佛真的成了“開國功臣”。
然而,這場權力的盛宴背後,早已暗流涌動。
將領們驕縱跋扈,文官們勾心斗角。
所謂的“仲氏朝廷”,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的狂歡罷了。
稱帝後的袁術徹底沉溺于帝王的幻夢之中,他冊立馮氏為皇後,立長子袁耀為太子。
同時大肆擴充後宮,納妃嬪百余人。
建號宮內夜夜笙歌,珍饈美饌堆積如山。
而宮牆之外,卻是餓殍遍野,百姓易子而食。
為了彰顯“新朝氣象”,袁術命人鑄造“仲氏五銖錢”,企圖建立獨立的經濟體系。
然而,這些粗制濫造的銅錢含銅量不足漢制一半,迅速引發市場混亂。
商賈拒收,百姓依舊使用漢朝舊錢交易,袁術的“經濟改革”成了江淮地區茶余飯後的的笑談。
最荒唐的莫過于袁術以“天子”自居,給各地諸侯加官進爵。
他派使者快馬加鞭,將“楚王”的印綬送至荊州。
劉表展開詔書,冷笑一聲︰“袁公路欲效王莽乎?”隨即命人將使者亂棍打出。
劉璋收到“蜀王”的封號詔書後,連看都懶得看,直接丟進了腳邊的火盆。
被劉昆驅趕得如同喪家之犬的曹操在一眾曹氏宗族與夏侯家的幫助下,擊敗了揚州刺史劉繇。
攻下了大半個丹陽郡,很快在在丹陽郡站穩了腳跟。
曹操听聞袁術竟封自己為“揚州牧”,不禁仰天大笑︰“袁公路,冢中枯骨耳!”
當即斬使祭旗,宣布要討伐“國賊”。
孫策的反應最為激烈。
他本已暗中脫離袁術,此刻見其公然稱帝,立刻在吳郡集結兵馬,公開宣告天下︰“袁術大逆不道,竟然敢僭越,天下共誅之!”
為了給自己的僭越行為找借口,袁術大肆宣揚讖緯之說。
他引用“代漢者,當涂高也”的讖言,聲稱自己字“公路”,“路”即即“涂”,故天命在己。
又搬出“五德終始說”,宣稱袁氏出自舜帝,屬土德,而漢朝屬火德,土克火,故袁氏當代漢。
原來的歷史上,孫策在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把玉璽獻給了袁術,換取了三千兵馬,渡江殺回老家。
袁術整整把玩了三年的玉璽,直到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才迫不及待地稱帝了。
而如今光熹三年公元191年)的時候,孫策就把玉璽獻給了袁術。
袁術比原來歷史上提前三年拿到了玉璽,一直到了今年光熹七年,公元195年)才稱帝,多熬了一年。
天知道這麼多年,袁術每天面對著那塊傳國玉璽,是怎麼熬過來的。
袁術稱帝的消息傳到了長安,連一向不問朝政的皇帝劉辯都破例上了朝。
他在朝堂上大聲嘶吼,那眼珠子紅得嚇人。
雖然劉辯對劉昆將來會奪走他的皇位早已經認命了,但這並不代表著他會容忍別人染指劉氏江山。
因為劉昆畢竟是漢室宗親,即使將來做了皇帝,同樣也是他們劉家人。
就像當年光武帝一樣,人們都覺得理所當然。
但袁術是個什麼玩意?竟然也敢覬覦這大好的漢室江山?
尚書台右僕射王允同樣怒不可遏!平日素來注重個人形象的倔老頭在朝堂上都爆了粗口!
在他看來,袁術此舉無疑是犯了天條!
老人家年近六旬,脾氣還火爆得像個小伙子!
如今王老頭在尚書台右僕射任上干勁十足,極力維護著漢室的臉面。
不,準確來說,應該是維護著大將軍劉昆的臉面。
而一眾老臣如刑部尚書盧植、禮部尚書劉岱,就連退休致仕的馬日 、黃琬等人都上書朝廷。
要求大將軍立即進軍淮南,將袁術擒獲之後五馬分尸。
左僕射戲志才匯聚了眾多朝臣的請命書,飛速報給了遠在徐州的大將軍劉昆。
而《大漢日報》每天的頭版頭條,都刊登了諸多名臣名人發布的署名文章,痛斥袁術無恥僭越稱帝一事。
袁術僭越稱帝一事很快傳遍了大漢天下,無論是官府衙門,還是商鋪酒肆、街頭巷尾,到處流傳著人們聲討袁術的憤怒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