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

第474章 徐州危機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我是昆哥 本章︰第474章 徐州危機

    劉昆在昌邑稍作休整之際,顏良與文丑已經率領兩萬精銳先鋒軍,如狂風驟雨般沖向梁國。

    二人皆懷著建功立業的雄心,渴望在主公劉昆面前大展身手。

    因此在戰斗中全力以赴,毫不懈怠。

    梁國原本是袁術的轄地,守將不過是些庸碌之輩。

    面對顏良、文丑這般驍勇的猛將,僅僅數合便節節敗退。

    最終潰不成軍,匆忙南逃,連城池都未來得及焚毀。

    捷報傳至昌邑時,顏良尚披甲未解,手中長槍仍帶著鮮血的痕跡。

    文丑則屹立于城頭,看著遠去的煙塵,不屑一笑︰“這等鼠輩,也敢稱守土之臣?”

    二人當即派快馬飛報劉昆,以書奏凱獻功。

    張合與高覽聞訊後,自然不肯落後。

    他們對視一眼,無需多言,即刻率領兩萬大軍,直撲沛國。

    兵鋒所指,如破竹般連克數城,一舉拿下戰略要地蕭縣。

    從此沛國門戶洞開,與彭城僅隔一水,大軍隨時可揮師東進。

    與此同時,大漢前鋒張遼已攻破小沛即沛縣),正沿微山湖畔穩步推進,旌旗獵獵、殺氣隱隱直指彭城而來。

    而在豫州方向,皇甫嵩已平定陳國,即將整軍南下,劍指汝南。

    徐州,下邳州牧府。

    深秋的風透過庭院卷起幾片枯葉,在廊柱上輕輕拍打發出沙沙聲響。

    陶謙坐于堂上,他面前案幾堆滿了自瑯琊國、彭城國緊急送來的求援文書。

    他枯瘦的手指微微顫抖,目光滯澀,好久未能言語。

    十日前,高順親自率領六萬大軍自青州入境,如雷霆萬鈞橫掃邊境東莞、莒縣和陽都接連失守,僅短短數日兵鋒便已抵達瑯琊治所開陽城下。

    而駐守開陽的是臧霸,此人原為泰山賊出身,當年曾率部助陶謙剿滅瑯琊黃巾,因此因功被授予騎都尉之職。

    雖然名義上歸附于州牧,但他卻自重其兵。

    在麾下擁有如孫觀、吳敦和尹禮等心腹弟兄,共同把持三萬精銳駐扎瑯琊,有如割據一方。

    因此陶謙與臧霸之間,與其說是上下關系,不如說是相互依存的盟友,各取所需。

    陶謙出身丹陽陶氏,但家道早衰,自幼失去父親,一路孤苦伶仃。

    他少年時放蕩不羈,被鄉里人視為紈褲。

    然而蒼梧太守甘公慧眼識珠,看他相貌奇偉且氣度非凡,于是決意將愛女許配給他。

    這消息傳出,全家嘩然,引發怒火。

    甘夫人忿忿不平,當庭質問︰“我听聞陶家兒郎輕狂放縱,這樣的人如何配得我的掌上明珠?”

    甘公卻淡然一笑,道︰“彼有奇表與清奇骨骼,將來必有所成,你們又怎能知曉?”

    婚後陶謙幡然醒悟,于閉門苦讀中磨礪志節。

    不久,他以才學突出被舉為孝廉,並補任廬江郡舒縣縣令。

    然而其性剛烈,不善逢迎。

    當時廬江太守張磐本與其父有舊,對他屢加提攜,本可平步青雲。

    但陶謙性格野性難馴,反覺張磐�@擄 郟 雲涓械窖峋搿br />
    在一次宴飲中,當張磐親執酒杯敬酒時,他竟當眾推拒,並冷冷道︰“酒非所好,請太守自飲。”

    滿座皆驚,而張磐面紅耳赤怒火中燒。

    從此對他多加忌憚,並暗遣吏查賬,以“貪污五百文”逼迫其去職。

    含恨而去後的陶謙仕途幾近斷絕。

    然而直到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左車騎將軍皇甫嵩征討涼州叛亂,卻被宦官張讓、趙忠構陷而罷官削爵。

    在司空張溫接任車騎將軍後,由于知曉自己不通兵事,于是廣召良將,包括董卓、孫堅和陶謙等人,其中陶謙被拜為參軍。

    但狂妄的舊病復發,使得他對張溫也未曾尊重。

    一次宴席上,當張溫再度敬酒時,陶謙再次拂袖無視,以此公開羞辱主帥,引來憤怒。

    張溫想將其貶至荒蠻瘴癘地帶,讓其自生自滅。

    不過,好在幕僚力勸道︰“雖說陶謙傲,但才堪任事,如果因憤怒而棄之恐怕寒了眾將心。”因此這場貶責才算作罷。

    中平五年,朝廷終于任命了陶謙為徐州刺史。

    從此開始,他執掌一方政務,大力圖治,也漸漸贏得民心。

    而正是劉昆的到來,無形扭轉了歷史軌跡。

    他遣管亥赴青州收編數十萬黃巾,將混亂中原的禍根化解。

    使兗州牧劉岱得以保全,而曹操也因此無緣趁勢崛起,更無曹嵩因運財被殺及隨後血洗徐州慘禍。

    這十年的安寧使百姓安居樂業,各地商旅頻繁往來,讓徐州竟成了亂世中的桃源。

    然而,這份太平終究走到了盡頭。

    此刻,陶謙緩緩抬起眼楮掃視堂下群臣。他低沉的聲音從胸腔深處擠出來︰“諸君……袁紹已亡,冀州盡歸劉昆。此子狼子野心,竟分兵兩路直逼我徐洲!如今瑯邪臧霸頻頻敗退現已退回開陽孤城難以支撐。”

    頓了一頓,他喉結滾動目光掠過一絲惶恐,“彭城急報,數萬朝廷大軍屯于蕭縣。而張遼已經攻破小沛,不日便可以沿湖東進。如今劉昆挾百萬雄師執八州權柄,大漢近半都落入他的掌控!”

    堂內頓時一片死寂,有的人低頭默默無語,有的人眉頭緊鎖。

    更有幾位年長老臣面色慘白,似乎隨時想要告退。

    這情勢讓眾人在廳內愈加沉重,他們紛紛意識到,此次出征恐怕正由當年與袁紹合謀攻伐劉岱所引發。

    而今既然劉岱投靠朝廷,劉昆更是以這個為借口,此次揮師直取徐州。

    可誰又能抵擋住劉昆?那可是連袁紹那數十萬大軍都能迅速消滅掉的一位梟雄啊!

    雖然徐州由陶謙掌握,但實則權柄多握在陳家、糜家和曹家等這些根基深厚的大族手中。

    他們富可敵國,門生故吏遍布各郡。

    一言可興邦,一語可以擾政。

    盡管陶謙帶來的丹陽精兵勇猛善戰,卻仍難以撼動這些豪族根基,其話語權也不過勉強佔據半壁江山。

    所以,徐州的興衰榮辱,並非陶謙一人之事,而是徐州所有世家的大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方便以後閱讀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第474章 徐州危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第474章 徐州危機並對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