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金風送爽,大漢朝廷治下各州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豐收季節。
田野里麥浪翻滾,果園中碩果累累,百姓們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與此同時,在大將軍府內,戶部尚書黃玄手捧厚厚一疊奏報,步履匆匆地走了進來。
他腰板挺得筆直,眉梢眼角掩飾不住笑意。
劉昆接過奏報,細細閱覽,片刻後長舒一口氣,神色終于輕松了些。
今年秋收的大豐收,總算緩解了這幾月以來壓在心頭的財政壓力。
其實早在年初,黃玄便已向劉昆匯報過,朝廷財政吃緊的問題日益嚴峻。
為了保障安北軍的後勤供給,同時維持朝廷正常運轉,他不得不以朝廷名義從大漢銀行借出大量資金。
然而,大漢銀行的資金不能隨意動用,稍有不慎便會動搖金融根基。
為避免竭澤而漁,劉昆只能在不影響銀行業務的前提下,盡可能借貸有限的資金,但仍然還不夠。
思慮再三,他決定借鑒後世“國庫券”的做法,向天下百姓籌措資金。
當時,大漢銀行的存款利率為百分之三,而國庫券則承諾給予百分之五的回報,整整高出兩個百分點。
按理說,這是極具吸引力的投資方式,然而現實卻並不如人意。
起初,朝廷推出國庫券時,遭到了不少人的質疑和觀望。
很長一段時間里,幾乎無人問津,國庫券積壓如山,難以變現。
無奈之下,劉昆與幾位心腹商議後,只得下令官員根據自身品級帶頭認購,試圖以身作則帶動民間購買。
盡管如此,收效甚微,資金缺口依舊未能填補。
眼看國庫券滯銷,黃玄與大漢銀行行長甄逸愁眉不展。
“唉,這東西真是無人問津啊!”黃玄曾嘆道,“百姓寧願把銅板存在銀行,或者埋在地下,也不願買這勞什子的國庫券。”
“可不是嘛!”甄逸也苦笑道,“老夫每日看著堆積如山的國庫券,簡直愁得頭發都白了。”
正當二人束手無策之際,劉昆忽然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
他將後世辦報紙的理念娓娓道來,詳細闡述給黃玄與甄逸听。
兩人听得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
“大將軍,您這腦袋里究竟裝了多少奇思妙想?”黃玄揉著太陽穴感慨,“‘報紙’二字,我聞所未聞!”
說干就干,得益于大漢科學院原九原科學院)新近研發的造紙技術,一種質地堅韌、成本低廉的專用紙迅速投產。
更令人驚喜的是,劉昆又“無意”中發明出了活字印刷術——這一技術比起之前的雕版印刷,效率提升了數倍不止!
不久之後,長安城第一份報紙——《大漢日報》應運而生。
最初的報紙只有一整張對開紙,寬約兩尺半,高約四尺。
報頭是書法大家蔡邕親題的“大漢日報”四個大字,龍飛鳳舞,氣勢磅礡。
內容包羅萬象,既有朝廷政令、邊疆戰報,也有市井趣聞、詩詞歌賦,甚至還有商業廣告。
價格更是親民,只需兩個銅板便可購得一份。
這份新奇之物一經面世,立刻在長安城掀起熱潮,繼而輻射到了周邊郡縣,然後風靡了長安朝廷治下每個郡縣。
大街小巷、茶樓酒肆,處處可見人們圍坐傳閱,議論紛紛。
更有意思的是,許多不識字的百姓也紛紛請識文斷字之人代為讀報,儼然成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听說了嗎?《大漢日報》上說,咱們大漢安北都護府的關大帥英勇善戰,打得鮮卑人節節敗退。”一個賣炊餅的小販興奮地對同伴說道。
“可不是嘛!”那同伴接話道,“我昨日在茶樓听到有人說,他們已經打到燕然山去了!”
“哎呀!在我朝,只有當年的霍驃騎做到過這樣的壯舉!我大漢鐵軍威武!”
“哎喲,你听說沒?南陽被袁術禍害得可慘了,老百姓實在活不下去,只好背井離鄉……”
“咦!濮陽今年發了大水,淹了好幾個縣,無數百姓流離失所……”
“涼州金城郡那個貪官,竟然貪污了這麼多錢,殺得好!”
“扶風郡的武功縣令縱容兒子欺男霸女,證據確鑿,已經被拿下啦!”
“這篇文章寫得真好!朝廷早就該嚴查這些尸位素餐的家伙了!”
精明的商人很快嗅到了商機,開始在茶樓推出“讀報服務”,不僅吸引了更多顧客,還帶動了茶水生意。
“這報紙真是妙不可言!”一位綢緞商人感慨道,“我在上面登了廣告,短短幾日,鋪子里的銷量就趕上了往常一個月的量!”
不過,也有不少人憂心忡忡。
王允皺著眉頭說︰“這報紙竟能直言朝政得失,恐怕會惹出事端。”
戲志才卻淡然一笑︰“王大人多慮了。大將軍早有吩咐,批評文章必須先經軍機處審核。百姓有權知情,朝廷也需要監督。”
一旁的荀𨘥@閫煩剖牽 緗袼 咳丈習嗲氨乜礎洞蠛喝氈 罰 又辛私飭誦磯嘁醞 疚薹 彌 男畔 br />
看著報紙在大漢各地引發的轟動效應,劉昆欣慰地笑了。
這不僅僅是一份報紙,更是他連接朝廷與百姓之間的一座橋梁。
待輿論熱度漸起,劉昆適時在《大漢日報》上發表了親筆署名文章。
他在文中詳盡闡述,大漢朝廷之所以派遣大軍深入大漠,是為了徹底鏟除長期侵擾邊境的草原胡人勢力。
前方戰局順利,安北都護府大軍已推進至燕然山南麓,將鮮卑人打得潰不成軍。
然而,連年征戰也讓朝廷財政捉襟見肘。
為應對當前困境,特推出“國庫券”,向百姓籌集資金,為期一年,屆時將本息一並償還。
國難當頭,為了今日的安寧生活,也為子孫後代的福祉,劉昆呼吁天下百姓踴躍認購。
雖然五厘的利息僅比銀行高出兩點,但在長安治下安定祥和的對比下冀州、豫州、揚州三州仍動蕩不安),這一號召迅速贏得了熱烈響應。
“短短三日,僅長安城內的認購金額便突破五十萬貫!”黃玄激動地說,“大將軍,您這一招,簡直是神來之筆啊!”
劉昆卻只是淡淡一笑,目光深遠︰“這只是開始。來年,我們要讓《大漢日報》傳遍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