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曉”行動的血腥氣息尚未完全散去,其帶來的高壓與恐懼如同鉛雲般籠罩在各佔領區上空。
然而,奉天城最高統帥部內的空氣,卻從純粹的殺伐果斷,悄然轉變為一種更復雜、更冷靜的算計。
首席張揚站在巨大的全球地圖前,目光掃過那些被標記為剛剛經歷過清洗的區域。
西伯利亞的冰原、中亞的沙漠、東南亞的雨林、巴拿的地峽……他深知,僅靠“玄武司”的槍和櫻花軍的刺刀,可以暫時壓制反抗,卻無法根治不滿,反而會像不斷壓實彈簧,積蓄著最終猛烈反彈的能量。
持續的鎮壓成本高昂,且極易引發國際輿論的進一步反彈盡管目前無人敢公開指責),更會拖累帝國的消化進程。
“一味地高壓,如同只堵不疏,終會決堤。”
內政總長趙銘適時地提出了建議,他的語氣一如既往的沉穩。
“首席,是時候展現帝國的‘寬容’與‘智慧’了。
恐懼需要希望來平衡,大棒之後,該遞出一些看似甜美的胡蘿卜了。”
財政總長王永江點頭附和︰
“確實。持續的軍事清剿耗資巨大,且嚴重影響當地經濟生產,減少帝國稅收。
若能以較小的自治代價,換取基層的穩定和生產秩序的恢復,從經濟上看是劃算的。”
張揚緩緩轉過身,眼中閃爍著權衡的光芒。他明白兩人的意思。絕對的統治需要剛柔並濟。
“說說你們的‘胡蘿卜’方案。”
他開口道。
一份名為《帝國特區有限自治管理試行綱要》的計劃被呈遞上來。
核心思路是︰在確保帝國核心利益國防、外交、重大資源、金融)絕對掌控的前提下,給予某些經過“甄別”和“馴化”的地區一定程度的文化、教育和內部事務管理權。
數周後,帝國官方媒體正式公布了這一政策。
首先在西伯利亞、中亞幾個“表現相對溫順”的區域試點推行。政策要點包括︰
1. 成立“地方咨議局”︰其成員由當地具有一定聲望、且經過帝國忠誠審核的人士往往是部落首領、宗教溫和派、原地方官僚中合作者)與帝國指派官員共同組成。
該機構有權就地方經濟發展、文化教育需使用雙語教學,內容需帝國審核)、民生福利等非敏感領域提出“建議”,報帝國總督府批準後實施。
2. 文化有限放寬︰允許在特定場合、有限度地使用本地語言不得作為官方語言),可以恢復部分不涉及政治含義的傳統節日和風俗活動需報備)。
3. 宗教有限自由︰允許經過改造、宣誓效忠帝國的宗教場所開放,但傳教內容和活動受到嚴格監控。
4. 經濟讓利︰帝國公司將部分低端產業鏈、服務業分包給當地“合作企業”,並承諾將地方稅收的微小部分用于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如修建學校、診所,但其管理和人員任命權仍在帝國手中)。
與此同時,帝國宣傳機器開足馬力,將這一政策描繪成“首席張揚的恩典”、“帝國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與包容”、“邁向共同繁榮的偉大一步”。
旨在塑造一個開明、仁慈的統治者形象,與之前“拂曉”行動的鐵腕形成對比。
這一手“妥協”,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經歷了血腥清洗後,許多地區的民眾如同久旱逢甘霖,哪怕這“甘霖”微不足道且條件苛刻,也足以讓一部分人產生一絲虛幻的希望和感激。
一些原本搖擺不定的中間派和地方精英,看到了一條可以通過合作而非對抗來獲取些許權力和利益的途徑,開始主動向帝國靠攏。
“看,帝國還是講道理的。”
“只要順從,還是能過上好日子的。”
“至少我們的語言和節日保住了……”
類似的言論開始在某些地區流傳,反抗的尖銳對立情緒似乎得到了一絲緩和。
然而,在奉天核心圈層看來,這所謂的“有限自治”,本質上是一場更精細、更隱蔽的統治術。
“這哪里是自治?分明是換了個籠頭!”
軍事總長張毅在私下不屑地評價。
“正是。”
張作相陰冷地接口。
“咨議局是發泄怨氣的安全閥,也是我們篩選‘合作者’和‘頑固派’的篩子。
誰跳得高,誰真心合作,一目了然。
給予一點文化符號上的自由,反而能更有效地剝離其反抗的政治內核。
經濟上的小恩小惠,則是為了綁定一批既得利益者,讓他們成為帝國統治的新基石。”
張揚對這一切心知肚明。
這並非真正的權力分享,而是權力的化妝術。
通過讓渡一些無關痛癢的表面權力,來換取底層更穩定的秩序、更高效的經濟剝削,以及更徹底的長遠同化。
給予有限的自治,恰恰是為了最終不再需要任何自治。
“妥協的藝術,在于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程度的控制,並瓦解對手的抵抗意志。”
張揚看著各地報上來的、關于“民眾歡欣鼓舞迎接新政”的精心策劃的)報道,嘴角露出一絲淡漠的笑意。
帝國的統治,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赤裸裸的高壓與精心包裝的懷柔相結合。
一根根帶著倒刺的“胡蘿卜”,被塞進了各佔領區人民的嘴里,甜味之下,是更深層次的束縛與消化。
那些看清了本質、仍不願屈服的人,則陷入了更艱難的境地︰
反抗,會遭到無情鎮壓;
接受這“有限自治”,則意味著不知不覺中被納入帝國的統治體系,溫水煮青蛙般失去獨立的未來。
妥協的背後,是更高明的控制。帝國的根基,在懷柔與高壓的交織中,試圖扎得更深,更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