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里靜得能听見窗外梧桐葉沙沙的聲響。
張澤謙端著茶杯,目光落在劉小峰緊繃的側臉上,沒說話。
他知道,這些東西遞出去,就等于把那層窗戶紙捅破了。
半晌,劉小峰才把材料重新塞回信封,放在桌面上,指尖在信封邊緣來回摩挲著,像是在琢磨什麼。
他抬眼時,臉上又堆起幾分無奈的神色︰“書記,這……這可真是沒想到。”
“趙鎮寧平時在紀委工作,看著挺穩重的,怎麼會出這種事?”
“我也是早上剛收到的。”張澤謙放下茶杯,語氣平靜。
“舉報信里的細節太具體了,時間地點都對得上,還有照片佐證。”
“這種情況下,考察工作確實沒法繼續了。”
張澤謙頓了頓,看著劉小峰,“你推薦人選時,對他的情況……是不是再了解一下?”
劉小峰心里咯 一下——這話听著客氣,實則帶著敲打。
隨即劉小峰連忙擺手︰“書記,我推薦他,也是看他在紀委這幾年查辦了幾個案子,覺得業務能力還行。”
“真沒想到背後還有這些事,是我考察不周,考慮欠妥了。”劉小峰順著話頭往下說,姿態放得很低,
“既然有舉報信,那考察肯定得暫停。這事兒是我沒把好關,給省里添麻煩了。”
張澤謙看著他這副模樣,心里有數。
劉小峰這是把自己摘干淨了,既承認了“考察不周”,又沒往深里扯。
他淡淡點頭︰“黨內推薦人選,本就該嚴謹。”
“現在出了這情況,先把材料放一放,後續怎麼處理,等我們再研究研究。”
“應該的,應該的。”劉小峰連忙應著,又坐了片刻,見張澤謙沒再往下說的意思,便起身道。
“那書記,我先回去了,這事我也得好好反思反思,以後推薦人選一定更慎重。”
嗯。”張澤謙頷首。
劉小峰走出門時,臉上的謙和瞬間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陰鷙。
他攥緊了手里的公文包,指節發白——張澤謙這是明著給他難堪。
可那些舉報信來得太巧,難不成是張澤謙早就布好的局?
他越想心里越堵,快步走向電梯,眼底的寒光卻越來越盛。
而辦公室里,張澤謙看著緊閉的門,緩緩靠在椅背上。
他拿起桌上的信封,指尖在“匿名”兩個字上輕輕敲了敲。
這事,恐怕沒那麼簡單。
………
次日。
冬陽剛越過省委大院的梧桐樹梢,張澤謙便已整裝待發。
省委組織部長趙芸、省委秘書長劉文舉早早就候在樓下,三人簡單踫頭確認調研細節後,車隊便平穩駛出大院,朝著清江的方向進發。
車窗外,田埂與城鎮的輪廓漸次展開,沿途的秋景雖靜美,卻絲毫沒有沖淡一行人對調研工作的專注。
趙芸不時翻看手中的清江基本情況簡報,劉文舉則在筆記本上標注著需要重點關注的環節。
張澤謙望著窗外,指尖在膝蓋上輕輕點著,似在梳理著調研的重點方向。
約莫一個半小時後,車隊緩緩駛入清江市界。
遠遠地,市委大院門口那片熟悉的玉蘭樹下,已站著一群身影。
他們或整理著衣襟,或不時抬腕看表,目光都朝著車輛駛來的方向,透著幾分期待與鄭重。
考斯特穩穩停在大門口,車門剛打開,清江市委書記楊凱軒便快步迎了上去,臉上帶著溫和而恭敬的笑意。
“書記,您一路辛苦了,清江的同志們都盼著您來指導工作呢。”
市長林思遠緊隨其後,雙手握住張澤謙的手,朗聲說道︰“歡迎書記到清江調研,有您的指示,我們心里更有底了。”
張澤謙笑著回握,目光掃過兩人,楊凱軒鬢角雖有幾絲白發,眼神卻依舊清亮。
林思遠穿著熨帖的深色夾克,袖口挽起一點,透著干練。
看著他們精神飽滿的模樣,張澤謙心里也泛起一陣暖意,頷首道︰“凱軒、思遠,不用這麼客氣。”
“咱們都是為了工作,這次來,就是想看看基層的實際情況,听听大家的真實想法。”
寒暄過後,張澤謙的目光轉向身後的人群,那里站著清江市委的其他常委。
他逐一上前握手,當握住廖偉的手時,特意多問了一句︰“廖偉最近天氣干燥,森林防火的準備工作怎麼樣了?”
廖偉連忙回答︰“書記,我們上周剛組織了林區防火演練,物資和人員都已到位,正盯著重點區域排查呢。”
張澤謙微微點頭︰“好,細節上不能馬虎。”
隨後,在楊凱軒、林思遠等人的陪同下,一行人沿著鋪著淺灰色石板的甬道走進市委大院。
進了五樓會議室,楊凱軒先簡明扼要地匯報了清江近期的整體工作,從經濟運行到民生保障,條理清晰。
張澤謙听得認真,偶爾打斷問一兩句具體數據,比如“前川社區的地質災害點目前還有多少戶未完成搬遷”
“幸福河湖項目的生態監測設備覆蓋率是多少”。
楊凱軒和相關負責人都一一細致作答。
簡短的座談結束後,張澤謙站起身︰“紙上談兵不如實地看看,咱們現在就去現場。”
第一站是清江區金川街道前川社區。
這里曾是地質災害易發區,去年剛完成部分群眾的避險搬遷。
走進社區服務中心的監測室,牆上的電子屏正實時顯示著周邊山體的位移數據、地下水水位等信息。
張澤謙俯身看著屏幕上跳動的曲線,問社區書記︰“現在還有多少居民住在原災害點附近?”
“預警信息能確保每家每戶都收到嗎?”
社區書記指著屏幕旁的應急廣播設備︰“張書記您看,除了手機短信,我們這廣播覆蓋了所有角落,一旦有預警,3分鐘內就能讓全社區都听到。”
“剩下的12戶老人,我們安排了網格員一對一結對,真有情況,能直接上門幫著轉移。”
張澤謙點點頭,又走到窗邊望向遠處的山體︰“隱患排查不能只靠設備,每周的人工巡查得堅持,特別是雨後,土壤松動容易出問題。”
離開社區,車隊沿著清江河畔行駛
來到幸福河湖項目現場時,幾名工人正在岸邊安裝生態護岸的加固樁。
河水清澈見底,岸邊的蘆葦叢里不時有水鳥掠過。
張澤謙沿著步道走了一段,彎腰掬起一捧水,又查看了岸邊設置的水質監測儀︰“這水比去年我听說的清多了。”
陪同的市水利局長連忙說︰“我們去年底完成了沿岸3個排污口的整治,現在每周都有專人巡河,水質已經穩定在2類了。”
張澤謙順著河道望向遠處︰“河湖治理不是一勞永逸的事,不光要清淤護岸,更要管好用好。”
“沿岸的產業布局得跟上,比如發展生態旅游、綠色農業,讓老百姓從‘水清岸綠’里得實惠,才會更主動地護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