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公孫瓚已經在黃河渡口附近開始過河了。”
“什麼!?”
听到這個消息。
正躺在床上養傷的袁紹,氣得一口鮮血從嘴里噴了出來!
緊接著,他便昏了過去。
“主公!”
沮授等人見狀,更是焦急不已。
公孫瓚獲得了蔣華強贈送的糧食和船只,帶著他的幽州軍過了黃河返回河北。
稍加思索都知道,公孫瓚下一步肯定是要報復!
對于袁紹的大本營冀州,公孫瓚早已垂涎已久。
當初在界橋之戰時,說到底就是公孫瓚對冀州肥沃土地的眼紅。
打算發動戰爭,強行佔領這塊寶地。
只不過,界橋之戰以公孫瓚一方的失敗告終。
隨後,袁紹發起了對公孫瓚的反擊,進攻幽州。
而現在。
袁紹的主要部隊都在虎牢關一帶。
冀州的大本營因此變得空虛無比。
只有袁譚、袁熙、袁尚三兄弟以及鄴城令審配帶著少數軍隊留守冀州。
這種情況下。
如果公孫瓚大規模進攻冀州。
憑借袁紹的三個兒子和審配等人的力量,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的防御。
“不行,冀州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絕對不能丟!”
“唯有撤回兵力,才能保住冀州。”
在袁紹暈倒的緊急時刻。
沮授迅速站出來,替袁紹做決定。
作為袁紹麾下河北派系的首領。
沮授絕不會坐視冀州受到公孫瓚的攻擊。
沮授剛說完。
郭圖和辛評二人習慣性地想要站出來說話。
但他們還沒開口,幾道充滿殺意的眼神就投了過來!
這些眼神的主人正是袁紹的河北派系。
如果郭圖和辛評選在此刻阻攔大軍回冀州。
河北派系肯定會毫不猶豫地撲上去撕碎他們!
冀州是河北派系的根基,也是他們的底線!
要說冀州對河北派系有多重要?
可以說,即便袁紹不在了,冀州也不能丟!
歷史上建安九年公元204年)的時候。
審配等人為了抵御曹操。
堅守鄴城直到最後一刻!
準確地說。
當曹操攻破鄴城時,河北派系已經分裂成了兩派。
一派是以審配為首的“寧死不降”之人。
臨死前。
審配留下了一句︰“我主在北,我豈能向南而亡!”這樣的話語。
在他心中,只有袁紹和袁尚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主公。
而對于曾經的小弟曹操,審配心里充滿了輕蔑。
除了審配等人。
河北派系還分化出了投降派。
冀州最終被曹操佔領,投降派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這些投降派看來。
無論是誰成為河北之主都無所謂。
只要能保障他們的利益,一切都好說。
但無論“寧死不降”派還是“投降派”。
共同點在于需要統治者與當地世家合作,確保河北的安全。
曹操和袁紹之所以能夠快速崛起,背後離不開世家的支持。
因此,在世家眼中,他們都算是可以合作的對象。
但公孫瓚不同!
漢末時期,家世和背景極其重要。
公孫瓚出身邊疆,屬于類似于丁原、董卓那樣的邊疆軍閥。
在世家眼中,這些人一言不合就會大打出手,毫無道理可言。
此時。
公孫瓚準備率軍過黃河攻打冀州。
這對河北派系來說,絕對是不可容忍的。
他們很快達成一致︰必須撤兵!
否則,一旦讓這個“兵痞”公孫瓚侵略冀州,他們的利益將受到嚴重打擊。
然而。
就在沮授準備召集其他諸侯討論此事時。
只見張楊神色匆匆地跑了進來,氣喘吁吁地問道︰
“袁盟主在哪里?”
“我要撤軍!”
“呂布帶著並州狼騎入侵我的並州,上黨郡時刻處于他的威脅之下。”
“若是我再不撤軍,上黨就要淪陷了!”
听到這里。
袁紹的謀士們都驚呆了。
“呂……呂布?”
的確!
董卓軍的騎兵部隊似乎集體消失了。
開戰至今都沒見他們的蹤影。
之前沮授等人還在疑惑為何蔣華強沒有派出並州狼騎和西涼鐵騎。
現在終于真相大白了!
原來,呂布暗中帶著並州狼騎攻打並州去了!
正當張楊話音未落。
劉備也快步走了過來。
臉上滿是焦急之情。
還沒到大營,他就急切地問道︰
“袁盟主在營帳里嗎?”
“我有萬分緊急的事情要找他!”
听到這話,沮授連忙回應道︰
“玄德公,請冷靜一下。”
“我家主公身體暫時不適。”
“你有什麼事情,可以先告訴我。”
劉備知道沮授在袁紹陣營中的地位。
雖然他有些疑惑袁紹為何會突然生病。
但此刻,有一件更加緊迫的事情讓他萬分焦急。
想到這,劉備開口說道︰
“公與先生,孫策當時撤出豫州。”沮授字公與)
“並不是要經武關前往長安投奔董卓。”
“而是要去攻打淮南!”
“現在,我的淮南只有一些新兵留守。”
“如果不及時回軍。”
“看來淮南很快就要被孫策佔領了!”
天啊!
現在,袁紹的謀士們真不知道用什麼詞來形容自己心里的震驚。
呂布攻打並州……
孫策攻向淮南……
戰事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袁紹陣營里的謀士都開始有些迷糊了。
到底是他們在聯手對抗董卓,還是反過來變成了董卓對付他們?
一股暈眩的感覺籠罩著袁紹的手下們。
此刻,他們甚至有點羨慕袁紹。
就這麼直接昏過去,某種程度上講,或許也算是一種幸運。
至少短時間內不用承受這種突如其來的大打擊了!
略微調整了一下顫抖不已的身體,沮授派人去請曹操、袁術、陶謙、孔融等人一起商量對策。
到了現在這個地步,已經有三路諸侯受到了攻擊。
討伐董卓這件事,不得不被迫叫停。
沒過多久,袁紹從昏睡中緩緩醒來。
曹操等人也來到了營帳內,準備討論撤軍事宜。
由于袁紹身體還很虛弱,這次會議由沮授和曹操主持。
最終,各路盟友一致同意撤退,並將撤兵時間定在第二天傍晚。
這也是沒辦法中的辦法。
公孫瓚背叛了。
袁紹、劉備、張楊的地盤全部遭到了襲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