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出席者應該是四季布莊的東家。
可能林澤祖得中案首的消息早已傳遍了臨江縣城。
林世吉和林澤祖又是同門同宗,那林世吉今天替代東家出席也就是算是合理合規了。
林澤祖含笑朗聲行圈禮︰
“學生林澤祖恭請諸位安”。
花花轎子眾人抬。
今天無論你輩分多大,資格多老,但主角就是這些童生。
眾人也都面子光含笑回禮。
也是巧了,林澤祖剛下馬車縣學堂的門子就打開了大門
此時由禮房書吏充當門迎知客,只听見書吏高聲唱諾道︰
辰時到︰
“一迎臨江縣今歲童生才子入堂”。
“二迎臨江縣各位名仕賢達入堂”。
“文星當頭,佑吾臨江,案首移步,諸賢緊隨”!
林澤祖听的真切,心中頗有感慨,這還真是儀式拉滿。
如今只不過是個小小的縣試童生罷了,就有了如此的禮遇。
若是中了秀才、舉人、進士估計那場面可能就會像白雲大媽所言︰
人山人海
鑼鼓喧天
紅旗招展
鞭炮齊鳴
………
林澤祖也不再墨跡,大方得體的深施一禮一馬當先。
他身後的朱文昌自,從林澤祖下馬車開始,到現在還沒嘮叨上一句話說。
因此朱文昌在林澤相身後急得擠眉弄眼。
但是林澤祖後腦勺也沒有長眼楮,朱文昌這小表情算是白費了。
按說簪花宴是在放榜三日後舉行,但是禮房的人一合計三天後不宜舉行祭祀。
今天才是黃道吉日,因此才拖了兩天。
古代行事是講究吉日吉時的。
禮房的書吏帶著眾人進了學堂。
其他人等就自動分流一旁觀禮,二十名童生緊隨其後。
辰時初刻迎神告廟,知縣王代奎率眾至文廟行三獻禮。
初獻奏《咸和之曲》,山長柳道明誦讀《告至聖先師文》;
亞獻奏《寧和之曲》,奉上太牢三牲;
終獻奏《安和之曲》,焚燒題名錄副本。
禮畢
執事方進先將"簪花宴黃榜張貼于欞星門外。
這一套下來林澤祖也看的是津津有味。
實話說在前世那個不信鬼神的時代還真看不到這些儀式感滿滿的禮拜。
迎神告廟之後就是該簪冠披紅了,此時已經是巳時二刻了。
眾童生依名次雁列于丹墀。
知縣王代奎人模人樣的親執銀剪,為案首林澤祖簪纏金葉的絳紗花。
其余者依次佩戴素綢花。
在披紅儀式中由禮房禮吏展開描金題名緞並高誦︰
“臨江縣甲辰年縣試取進文童生林澤祖、柳自如、朱文昌等等共二十名,謹以朱絲系額,永耀門楣。
隨後由禮房禮吏以五色絲絛幫林澤祖等二十名童生束發,暗喻五經貫通之意。
這一套繁雜的儀式下來已經到了午時。
林澤祖暗自佩服教渝方進先把握時間的精準。
午時開席。
簪花宴宴飲可不是尋常請客吃飯,必須嚴符當朝儀規。
絕對不像一些沙雕爽文寫手寫的那樣。
那場面
那家伙
就跟農村吃大席似的主打一個熱鬧。
首先座次安排就有講究︰
主桌設天地人三位︰
北向知縣王代奎的專席也就是天位。
左右分列教諭與案首席位,也就是地位和人位。
次席嚴格按《千字文》的編號順延。
每一桌還設糾儀禮吏監督用餐儀規。
就連侍者傳菜也須走坤位,以避免沖撞文星。
宴飲開始︰
首獻翰林清茶,佐以四干果,暗喻象征四季勤學之意。
次進鹿鳴三盞︰
每進一盞皆有禮房禮吏唱諾贊禮︰
初盞頌《詩經.小雅》。
二盞歌《破陣樂》,
三盞奏《殿前歡》。
這還沒有開始吃到正菜,林澤祖整個人都已經麻了。
從九道正菜第一道上桌到最後一道獨佔鰲頭收尾,嚴合《易經》陽數。
宴間嚴禁離席更衣,違者罰飲墨汁一盅。
直至未時三刻鳴得才散了宴。
這一餐飯吃下來可把林澤祖憋的夠嗆。
席間要不是瑤香齋的糕點和茶語樓的茶頂著。他真的要空著肚子了。
隨後便是新進童生乘彩轎游街了。
途經縣學、義塾皆需駐轎行禮。
其實就是一場熱熱鬧鬧的大游行,熱鬧持續申時二刻才結束。
林澤祖好不容易回到後院,方才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就快散了架一樣。
三日後,以林澤祖為首二十名童生到了縣衙,朝高座衙案之後滿臉大胡子的王代奎跪拜謝師。
眾童生一並獻水芹一束、棗干棗一斗、風干栗一斗為贄禮。
王代奎高興的咧著大嘴哈哈大笑個不停。
至此整個簪花宴才算完事。
眾人散去無獨有偶,林澤祖又被留了下來。而且還被王代奎帶到了後院。
王代奎仍然是軍中大將的做派,大黑手一揮,後院里的人走的干干淨淨。
林澤祖四下一掃看,合著王代奎這後院連個女眷也沒有。
王代奎大馬金刀的坐著廳堂主座上。
突然啪的一聲一拍桌子大喝一聲道。
“你小子可不老實,做過的事還不從實招來”。
王代奎這突然的一聲大喝把林澤祖嚇了一跳,抬眠住上一瞧,只見王代奎正瞪著一雙大黑眼珠子咕嚕嚕地直轉悠,也在上下打量著他。
林澤祖心思電轉也沒想個明白當下開口道︰
“學生愚鈍還請師尊明示”。
現在非公堂之上,林澤祖以學生的身份說話倒也沒錯。何況這拜師禮才剛送完。
喜歡剛穿越沒了爹能科舉不請大家收藏︰()剛穿越沒了爹能科舉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