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小院的林澤祖,很快就被忙碌驅散了傷春悲秋。
富貴把李鐵栓和李根福找來,幫忙安裝截口。
地鍋已經在砌灶的那天,校準好位置安放好了。
富貴從大水缸里撈出浸泡的溜袋。從地鍋的邊沿上圍了一圈。
然後將溜袋盡可能地捶拍成扁平狀。
李鐵栓和李根福兩人抬著截口,翻卷邊的缸口朝下,穩穩的放在了扁平的溜袋帶上。
再用和好的紅泥從地面開始,一直糊到截口和溜袋的連接處。
紅泥有個很明顯特性就是粘性大。
農人們用了一句順口溜做了總結。
“下雨一包膿,晴天一塊銅”。
順口溜充分的說明了紅泥的粘連性。
初步固定好截口之後,林澤祖就讓富貴在灶口點火,李根福往地鍋里倒入了井水。
李根福往截口里倒了三桶井水之後,蓋上了新編的竹蓋子。
燒開水的目的有兩個︰
其一,是利用蒸汽加熱截口。起到開鍋殺菌的作用。
其二,便是讓剛糊上的紅泥巴受熱快速干燥硬化。
等紅泥巴硬化到半干時。再糊上一層,如此反復三層以上。直到紅泥硬化後,不開裂為止才算完成。
在燒灶期間,林澤祖又李鐵栓依據地鍋口徑,用細青竹一根一根緊密編排,做了個圓形篦子。
又囑咐江姐泡上了100斤糯米。
至此釀酒所有要前期準備的物件都準備妥當。
第二日一早吃過早飯。
林澤祖開始手把手的,教江姐富貴蒸糯米飯。
先往地鍋里加了大半鍋的井水。然後在地鍋上鋪上青竹篦子。
在青竹篦子上,鋪上一層浸濕的稻草。稻草上又鋪上浸濕的白棉布當蒸布。
然後把浸泡好的糯米。起到竹筐里,略微控水之後,便轉倒進截口里。
等所有的糯米都倒進了截口之後。米面找平,再用竹竿在米面上,均勻的鑽上小孔直達蒸布。再蓋上竹蓋子,灶洞就可以生火了。
蒸糯米飯對于富貴和江姐來說並不難。就是這個鍋太大了些而已。
灶洞里大火熊熊。地鍋里水開了之後,蒸汽上升不一會兒,竹蓋上就開始升起了白色的蒸汽。
蒸汽帶著香噴噴的米香。四散在小院。小馨兒也被這米飯香,引出了後院進入了竹棚,圍繞著截口問東問西。
山本、安倍和川島見到小馨兒出來。也像滾肉球似的,倒騰著小短腿圍了上來。
因為剛才起糯米時,竹籃往下滴水,導致地面上爛乎乎的。三只小狗崽子,不一會就滾了一身泥巴。
結果就是三只狗娃被小馨提著後脊梁皮無情的趕出去竹棚。
小馨兒也同樣被江姐無情的趕了出去。富貴在灶口憨憨的笑。林澤祖也沒攔著。實在是地面太髒了。他也不想小馨來在這里。
一個多時辰後。
林澤祖讓富貴停了火。又悶了兩刻鐘。
林澤祖打開蓋在截口上的竹蓋。頓時蒸汽彌漫,夾雜著米香還有青竹的清香味,瞬間整個竹棚煙霧昭昭。
林澤祖在水桶里淨了淨手,撈起一小把糯米飯,放入口中試了試軟硬適中。
又讓江姐和富貴。也撈起了糯米飯嘗試。
釀糯米酒的糯米飯。不能蒸的太爛,同理也不能蒸的太硬。否則都不利于以後的發酵。
下一步驟就是里,在大缸里把糯米飯拌均酒曲,按壓抹平俗稱“按飯”。
富貴和江姐兩人分工。
江姐稱了六斤酒曲。開始把酒曲碾磨成粉。
富貴把糯米飯盛入竹筐,然後再用井水沖淋。
操作方法同上一次試驗酒曲時要求是一樣的。
沖淋降溫後的糯米飯,倒進早已準備好的兩口大缸里。
然後均勻的撒上酒曲粉後,用雙手攪拌均勻,如此反復直至拌完全部糯米飯。
一切都是由富貴和江姐兩人依照上次步驟,按部就班的操作。
直到午時將近,才收拾妥當。
這幾日因為給天地鍋走油,又挖坑建灶。小院里弄得亂七八糟。
愛干淨的江姐,下午就揪著富貴不放,兩人合力收拾,直到夜幕降臨兩人才消停。
時間是個神奇的東西,當它自然流淌之時,一切好像沒有變化,而一切又都在變化。
兩個對周之後。
富貴興奮的掀開了,蓋在大缸的小棉被。
一股沖人的酒香撲面而來。富貴不以為意貪婪的大口呼吸著。
江姐擔心酒坯也探頭望去。便驚喜的回頭對林澤祖說道︰
“公子,成了”!
“公子,酒坯都飄上來了”!
富貴也興奮的說道。
林澤祖來到了大缸前,伸手壓了壓酒坯,漂浮的酒坯隨之在大缸里晃動。
林澤祖滿意的點了點頭。
酒坯只要是發酵順利。酒坯分解出來的濁酒就多。
所以酒坯漂浮,也是判斷酒坯發酵是否通透成熟的關鍵點。
此時的酒坯有“綿”、“軟”、“爛”三個特點。如果試吃的話,除了酒味濃郁之外還會帶些甜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富貴和江姐都試吃了幾口。
富貴直呼過癮。
江姐吃的是滿面紅光直呼酒勁太大上頭。
富貴一臉賤兮兮的還想要吃幾口。卻被江姐無情用小被子的蓋上了。富貴急的央求也沒用。林澤祖則不管不問,笑呵呵地走出了竹棚。
到了第四天,缸體恢復到常溫。酒坯發酵時產生的高溫也恢復了常溫。
此時就是進行下一步常溫發酵即俗稱“投水”。
往每個缸里注入差不多,等重井水。
然後把酒坯從上到下均分成三瓣。然後把每一瓣上下翻個。
等上六七天後,酒坯徹底沒甜味,就可以上鍋蒸了。
林澤祖細心的把這些關鍵要領,不厭其煩的一遍一遍的重復說給江姐和富貴听。
七天之後。
一大早全家都匯集到竹棚里。
熊大膽和江風也沒出去,這是昨晚說好了的。
一大缸的酒坯,已經全部倒進了截口里。
酒溜子三個對穿孔都系上了細繩。細繩的另一頭系著小石塊。
酒溜子的溜盤校正定位在截口的正中央後。三根細繩漫過截口上沿,下面石塊自然下墜,均勻的重力,讓酒溜子懸空在吊在截口中央。這就是俗稱“吊酒”的來歷。
酒溜子的導流管,接上一根中空竹竿,穿過截口中間鑿開的圓孔,端口處放著接酒的酒壇子。
截口的上沿鋪上了溜袋。捶拍溜袋使之盡可能的扁平。
ps︰瘦馬很用心的寫釀酒這幾章。盡量的還原和貼近生活。可能會缺乏趣味性。但絕不會胡編亂造。缺少真實性缺,絕不會讓各位讀友感覺到降智。期待你的評論和和推薦。
喜歡剛穿越沒了爹能科舉不請大家收藏︰()剛穿越沒了爹能科舉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