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的倒計時已然開始,未來的艱險可想而知。
山風依舊,歲月無聲,卻仿佛在為即將到來的風暴,積蓄著力量。
天魔將至的消息被牢牢封鎖在最高層面,並未對外界掀起波瀾。
然而,一股無形的緊迫感,卻如同春雨潤物,悄然滲透進入伏魔觀。
伏魔觀內,往日里還有幾分孩童嬉鬧的松快氣氛,如今已被一種沉靜而專注的氛圍取代。
晨鐘暮鼓依舊,弟子們修煉的身影愈發勤勉。
小廣場上,劍光掌風呼嘯不絕;
靜室內,打坐冥想的呼吸悠長深沉。
無需過多言語,每個人都從時萊凝重的神色中,感受到了山雨欲來的壓力。
連阿依木,小五這些娃娃們都纏著米小滿,想要大師兄傳授道法。
“道可悟,不可學,經可看,不可念。”門前小廣場上,被孩子們團團圍住,大師兄終于有了正經模樣。
“大師兄,我听不懂。”常樂嘟著嘴,小聲的說。
“听不懂沒關系,你還小,以後就能懂了。”米小滿慈愛的摸了摸常樂的狗頭。
“你也就比我大一歲呢。”
常樂有些著急,扒拉了下米小滿的道袍,“大師兄,你就好好指導指導我吧,我以後任何事都听你的,我知道,要打仗了,我也想幫忙。”
“師可拜,不可隨。”米小滿從書包里掏出兩包辣條分下去,“別听外面的人怎麼說,你們就是你們自己,按自己的想法活。”
李萬基遠遠的看著,對時萊嘆了口氣,“論通透,米小滿當屬第一。”
“本該如此,何必要早早背上宿命。”
時萊說完,轉身朝著道觀走去,慢悠悠的繼續道,“如果能選,我也願意平平淡淡的生活。”
“一間草屋,一畝薄田,一條狗,一只貓......十億存款,足矣!”
听到最後一句,連李萬基這種富二代都差點繃不住了。
這特麼的叫平平淡淡?
山下的世界,變化更為顯著。
國家機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決心運轉起來。
推廣的基礎修行功法,如今被提到了戰略高度,進入了學校、社區、甚至企事業單位,成了名副其實的“全民必修課”。
以往還有些爭議和懈怠,如今在某種自上而下的強力推動下,變得順暢無比。
公園里、廣場上,晨練的人群中,練習簡易導引術的身影比比皆是。
而真正讓世界瞠目結舌的,是華夏在科技領域一系列石破天驚的舉措。
基于對那艘外星飛船殘骸的逆向工程研究,諸多超越當前時代的技術被迅速消化、應用。
首先是在能源領域,高效的小型化聚變反應堆技術取得突破,開始逐步替換傳統的能源結構。
人造太陽真的快要實現。
緊接著,材料科學、推進技術、生態維持系統......一項項曾經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技術,開始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
南天門計劃已經出現試驗機型,空天戰機、無人機甲,已經不再是北美電影里的科幻。
最讓全球震驚的,是華夏航天部門突然宣布的“廣寒宮計劃”
——正式啟動月球永久性科研基地的建設,並明確表示這只是深空探索的第一步。
運載著巨型構件的重型空天飛機,以近乎頻繁的頻率從新建的航天港起飛,沖破雲霄。
“御敵于國門之外”的古訓,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含義。
這一次,華夏的目標,是將可能的威脅,阻擋在地球之外!
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我們沒必要去保護那些敵人。
高層沒有出面反駁,只是私下里有人不屑一顧的說︰“你以為,他們還有反抗的力量嗎?”
米小滿心心念念的,世界只有一個中國,也許未來有可能實現。
當這些計劃通過官方渠道有條不紊地公布時,全世界都驚呆了。
西方各大媒體的頭條幾乎被同一類主題霸佔。
“東方巨龍不再沉睡!”
“韜光養晦時代的終結?”
“華夏的星際野心?”
各種猜測、質疑、擔憂甚囂塵上。
傳統的強國們紛紛跳出來,或質疑其技術可行性,或警告這會引發新一輪的太空軍備競賽,或呼吁“太空資源屬于全人類”,要求華夏公開技術、共享計劃。
面對國際社會的喧囂與質疑,華夏方面的回應卻出奇地一致。
不予置評,不做解釋。
繼續按自己的節奏推進各項計劃。
新聞發言人面對連珠炮似的提問,永遠只是面帶微笑,重復著“這是我國和平利用太空的正常科研活動”,或者“具體情況請關注後續公告”。
這種“你猜你的,我干我的”的態度,反而讓外界更加不安和困惑。
他們無法理解,為何華夏突然變得如此“高調”且“固執”。
只有極少數站在權力和情報頂端的人,隱約嗅到了不同尋常的氣息。
他們意識到,華夏這一系列舉動,絕非簡單的技術突破或戰略擴張,其背後似乎隱藏著某種巨大的、迫在眉睫的危機感。
但這種危機感從何而來?
他們無從得知,只能眼睜睜看著那條東方巨龍,以一種決絕的姿態,昂首沖向星海。
而在青城山巔,時萊站在平台上,遙望著夜空中的明月,目光深邃。
他知道,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地球的防線,正在一步步向太空延伸。
山風獵獵,吹動他的衣袂。
謝靈運悄然來到他身邊,與他並肩而立,共同望向那片人類即將踏足的古老疆域。
在兩人身後,是抱著一根大蘿卜,吭哧吭哧,吃的正歡的顧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