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帝國興亡史

第161章 高不勝寒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海歷 本章︰第161章 高不勝寒

    沒能從趙禎的嘴里得到一個準信讓這些言官很是不甘,他們的怒火還在猛烈地燃燒。既然與趙禎之間的談判宣告破裂,那麼為今之計就只有使出終極大絕招了,那就是全體官員集體向趙禎發起勸諫。

    當王舉正和包拯等人怒氣騰騰地沖入殿廡準備發動百官集體勸諫時,宰執集團的一眾大佬卻不肯配合。宋朝建國以來可是還從未出現過百官集體勸諫的事,能出現這種事只能說明當今皇上已經是眾叛親離了,這對趙禎和宋朝來說都不是光彩的事,身為宰執大臣自然也不希望發生這種事。

    當看到文彥博和宋庠等宰執大臣為集體請見之事而面露難色之後,王舉正和包拯等人頓時怒火攻心,他們在趙禎那里積壓的火氣在這一刻統統爆發了。

    于是乎,相同的劇情再次上演。當年範仲淹和孔道輔請見趙禎不成轉而大鬧中書省與呂夷簡吵了個翻天覆地,如今王舉正和包拯等人也干了同樣的事,他們圍著文彥博等人便是一通指責和訓斥,殿廡頓時變成了大型的批斗現場。

    趙禎獲悉此事之後首先是震驚,繼而便是狂怒!神聖莊嚴的皇宮重地竟然被這群言官給搞成了開封的農貿市場,這成何體統?皇家的威嚴何在?儒家士大夫的的禮儀何在?趙禎特命一個太監前去宣達他的口諭,他強令這些人立即停止在宮內喧嘩並各回本部衙門。

    第二天,仍然處在盛怒之中的趙禎給全體朝臣下發了一道聖諭︰“近來言官屢次上奏請求罷免張堯佐三司使之職,並且還說張堯佐是後宮親眷不得擔任兩府重臣但可優贈官爵。這些朕都一應采納,所以才加官張堯佐為宣徽使並罷了其三司使之職。此外,朕已經公開下詔後宮親眷永不得錄為兩府大臣。然而,台諫官員近期又反復上奏極言不應給張堯佐加官,如此出爾反爾實在讓朕費解。昨日台諫官員在請見之時更是于君前失禮且在皇宮內喧嘩不止,此舉按律當全部予以罷黜。朕今特寬宥爾等,但令中書省下文予以嚴斥。從今往後,台諫官員如果需要集體請見必須提前向中書省報備方可入見!”

    趙禎的憤怒通過這道聖諭可謂是體現得淋灕盡致,言官們也是被他給震住了。趙禎的憤怒其實完全可以理解,換了任何人是皇帝,面對如此囂張和不講禮儀的言官,他都沒法不憤怒。換了是明朝,這些人都得集體屁股開花。可是,趙禎不過就是發了一道聖諭予以斥責。

    然而,張堯佐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這時候, 樞密副使梁適單獨找到趙禎,說道︰“這次言官們確實有些過分,但陛下給張堯佐封的官也確實太多了,要不你就給他減兩個?”

    趙禎一想也覺得此言有理,恰好這時候張堯佐也很識相地主動請求辭去宣徽使和景靈宮使,只保留節度使和群牧制置使兩項任命,趙禎也欣然應允。至此,這場風波就此宣告結束。

    張堯佐封官這事雖然風平浪靜了,但無論是皇帝趙禎還是宰相文彥博都不免心有余悸,尤其是文彥博更是親身體驗了一把當年呂夷簡被言官集體圍攻的感覺。那時候他還只是一個看客,甚至于他可能還對範仲淹和孔道輔等人欽佩不已,但如今他才知道呂夷簡當時的苦悶、難處和窘境。

    身為百官之首的首席宰相看似風光無限,但實際上卻是天底下最大的受氣包。在這個位置上,皇帝不能得罪,後宮里的那些和趙禎親近的娘娘們也得隨時照應著,對那些時刻都在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的言官也得小心提防,不能打不能罵反而還得主動示好。

    此外,作為宰相也不能忘了自己的本職工作。繼在邊關各地裁撤羸兵之後,文彥博手頭上的工作可謂千頭萬緒︰河北再次遭受水災需要朝廷賑濟;江南地區多地因為災情而導致盜匪群聚;因為連續受災,河北各地的生活物資出現嚴重短缺繼而導致物價飛漲,受災各地的正常生活和商業秩序急需朝廷出台政策予以穩定。

    這些還不夠,趙禎還讓文彥博負責把上次在大慶殿舉行的郊祀大典的前後過程完整地記錄成冊,以為後世範例。這也還是沒完,就在文彥博忙得四腳朝天之時,鑒于當下遼國國力大損且正和西夏掐得正歡,有大臣便提出應該考慮讓改道的黃河重回故道,文彥博的肩上就此又多了一副擔子。

    同上述的這些事相比,最讓文彥博感覺到疲累的是他每天不得不強打精神去維系朝中各種勢力的平和。他身為宰相倒不像是宋朝的大管家,反而像是一個整日操勞的家庭主婦,家里人時常吵來吵去,而他就是那個上去勸架事後還得做這些人思想工作的小媳婦。

    當然,如果文彥博為此而感到心力憔悴,那麼這至少說明他具備成為一個杰出宰相的內在條件。如果他只是想尸位素餐博取一個高官厚祿,那麼他不會為這些感到煩擾,反之,他會感覺自己時刻如履薄冰。不幸的是,文彥博就是這樣的一個一心想要干出點成績的“野心家”。

    我們不止一次地說了,此人是一個絕頂聰明之人,更是一個從不輕易與人結怨甚至想要把所有人都團結在他身邊的人。張堯佐事件的發生讓他更加直觀地看到了言官集團對他的重要性,如果他想要在宰相這個位置上做出成績就離不了這些人的支持,但問題也在這里。

    不管後來怎樣,但此時的大宋宰相根本沒法把御史台和諫院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而這些人的存在本就是為了制約和監督相權。直白點說,趙宋的官家本就是要讓他們彼此成仇,但文彥博當了宰相之後卻一直都在試圖挑戰這種官場秩序,他想讓言官跟他做朋友——請注意,不是附庸。雖然他的出發點是為了自己能夠更好地開展工作,但這其實正是所有帝王最為忌諱的事——結黨!

    文彥博不是帝王,他很清楚依靠單打獨斗根本做不了任何事,哪怕他是整個宋朝最正直最清廉的官也不行。如今他在御史台里的護法使者何郯走了,而他也很快就嘗到了言官集團帶給他的苦果,所以他必須在言官隊伍里再去尋找一個甚至是好幾個何郯的替代者。但是,他的選人是有標準的,不能是趨利忘義的小人,必須要有人臣的節操,更必須要有心系天下的情懷和胸懷。最重要的一點,這人還必須跟他有些交情才行。經過多方面的觀察和考量,文彥博選來選去最後把目光鎖定在了包拯和吳奎身上。

    文彥博為什麼選了這兩人呢?要說到這個問題,這就要說說文大宰相強大的人脈圈。張貴妃和張堯佐這條富貴線自是不必說,這倆人分別是他的哥們兒和“佷女”。另外,現在的參知政事高若訥和文彥博也有交情,而且交情極深,他倆是初中同學少時一道師從史嬍捸@熬   D敲窗臀飪欠裼惺裁唇磺檳兀康比揮校《 哪昵埃 難で┘賈薪浚  煌 邪竦娜死錈婢陀邪臀飪褂瀉   簿褪撬滴難で└桶約拔飪愕蒙鮮譴笱  ⑴br />
    由于文大宰相做事一貫秉持滴水不漏的行事風格,他與吳奎和包拯之間是怎麼搭的線已經是無從所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文彥博跟這二人在張堯佐加官事件之後達成了某種形式的君子協定。在個人節操上,包拯與吳奎絕對不會輸于之前的何郯,而他倆身上也沒有什麼把柄落在文彥博手里,因而他們之間的合作可謂是真正意義上的“君子之交”。簡而言之,文彥博定然對這二人有所請︰“以後有什麼地方得罪還請兩位老同學多多包涵,就算你們非要出手也請事前通報並且手下留情。”

    凡此種種,文彥博只想為自己創造一個相對和諧穩定的執政環境。身居相位,他所看到的是一個積重甚深的王朝,更是一個危機四伏的王朝,而他想為此而有所作為。不管是出于公心想要為國謀利為民請命,抑或只是出于私心想求個青史留名,總之文彥博初次為相的這個階段里他是一個有理想和抱負的人,也是一個精通人情世故的人。

    一個人想要做大事就得有幫手,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如果他的身邊有人總是礙手礙腳,那麼此人必會讓其欲除之而後快。此時文彥博是首相,而次相則是天聖二年的科考狀元宋庠。文彥博比宋庠小了十歲,也比宋庠晚了三年考中進士,若論官場的資歷,文彥博顯然不及宋庠,這也就決定了宋庠不可能把自己的這個學弟當成一盤菜。既是如此,文彥博又會怎麼對待自己的這個學長呢?

    暗中打擊報復?穿小鞋?使絆子?這些手段太下流,這也不符合文大宰相的儒雅之風,可天之驕子向來都會受到老天爺冥冥之中的眷顧。公元1051年3月,宋庠遭遇飛來橫禍,他人在家中坐而一口大黑鍋卻突然從天而降,他也因此丟了宰相之位。在宋庠被罷免之後,趙禎並未讓人頂替他的職務空缺,文彥博由此成為大宋的獨相。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北宋帝國興亡史》,方便以後閱讀北宋帝國興亡史第161章 高不勝寒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北宋帝國興亡史第161章 高不勝寒並對北宋帝國興亡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