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向孫權面陳利弊之後,吳郡那邊便暫時沉寂了下來。
我知道,這位年輕的江東之主正在進行著激烈的內心掙扎和權衡。
他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
聯姻帶來的政治利益與風險、
孫尚香本人的意願與安全、
魯肅等重臣的意見、
吳國太那邊的態度、江東的長遠戰略,以及……
對我陸昭這個“江東參軍”的信任度。
這幾日,我表面上依舊處理著參軍的日常事務,與魯肅保持著必要的聯系,
甚至還抽空去了一趟蔡琰隱居的幽谷,送去了一些新得的書籍和安撫的話語。
但我心中最關注的,始終是來自吳郡的消息。
玄鏡台的情報網絡如同無形的觸手,時刻留意著孫權府邸的動向,任何一絲風吹草動都會被迅速捕捉並傳遞給我。
我知道,孫權的決定,將直接關系到我下一步的計劃能否順利實施,關系到孫尚香的命運,
甚至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影響未來孫劉聯盟的走向。
這絕不僅僅是同意一個女子隨軍出征那麼簡單,這背後牽扯著復雜的政治博弈和人心算計。
徐庶對此也保持著高度關注,我們私下里反復推演了各種可能性。
他認為,孫權最終同意的可能性很大,因為我的方案確實提供了一個“多贏”的局面,至少在表面上如此。
它解決了聯姻的僵局,給了孫尚香一個台階,彰顯了江東抗曹的決心,
還能借我的手去試探漢中的虛實,並將風險控制在“先遣試探”的範圍內。
對于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而言,這幾乎是當下最優的選擇了。
但我不敢掉以輕心。
孫權畢竟年輕,有時難免意氣用事,而且他對劉備勢力的警惕從未放松。
萬一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更穩妥或者說更保守)的方式,
比如強行推進聯姻,或者只是象征性地派出一位宗室將領隨行,我的全盤計劃都將受到影響。
終于,在焦灼的等待了數日之後,消息來了。
並非來自玄鏡台的秘密渠道,而是通過正式的官方文書,由魯肅親自派人送達。
同時,玄鏡台在吳郡的眼線也傳回了印證的消息︰
孫權召集了核心幕僚,經過最後的商議,正式做出了決定。
我屏退左右,獨自在書房內展開了那份蓋有孫權印信的公文。
公文的措辭十分官方且嚴謹。
首先,它肯定了“江東參軍陸昭”提出的“聯合北上,襲擾曹賊後方,以分擔正面壓力”的戰略構想,
認為此計“深合兵法,大有可為”。
接著,話鋒一轉,提到了此次行動風險極大,
需要派遣一位“智勇兼備、忠誠可靠”且能“代表江東意志”的將領參與協同。
然後,關鍵的內容來了。
公文明確指出︰
“孤念及胞妹尚香,性雖剛烈,然弓馬嫻熟,忠義可嘉。
值此國難之際,亦當為國分憂。
特命孫尚香整備本部人馬含精銳錦帆衛一部),即日起听候江東參軍陸昭調遣,參與北上協同作戰事宜。
望爾等同心戮力,謹慎行事,揚我國威,不得有誤!”
最後,還附帶了一些關于糧草、軍械協調的原則性指示,
並再次強調了陸昭作為“江東參軍”的節制之權和保障孫尚香安全的責任。
看著那白紙黑字,以及末尾鮮紅的“孫”字印章,我長長地吁了一口氣,緊繃了幾日的心弦終于徹底放松了下來。
成了!
孫權最終還是做出了最符合我預期的決定。
他同意了!
他不僅同意了孫尚香隨行,還明確了由我節制,並允許她帶領一部分錦帆衛
——這無疑是給了我極大的支持和便利。
我幾乎可以想象孫權做出這個決定時的復雜心境。
他或許是真的被我說服了,看到了這個方案的戰略價值;
或許是魯肅和吳國太的意見起到了作用;
或許是對孫尚香這個妹妹終究還是有幾分疼愛,不忍看她郁郁寡歡;
或許……他更深層的目的是想通過孫尚香和錦帆衛來監視我,甚至是在必要的時候制衡我?
都有可能。
但這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結果對我是有利的。
孫尚香,這位英姿颯爽、武藝高強的江東郡主,即將擺脫政治聯姻的枷鎖,
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加入到我的隊伍中來。
她將不再僅僅是歷史上那個身不由己的悲劇符號,
而是將真真切切地參與到接下來的漢中風雲之中,成為我手中一支重要的力量,甚至……
如我內心深處所隱秘期待的那樣,成為我未來道路上,並肩同行的那個人。
我將公文小心地收好,走到窗邊,望向西北方向。
那里,是漢中,是關中,是更廣闊的天地。
赤壁的硝煙尚未完全散盡,荊州的爭奪也才剛剛開始,但我陸昭的目光,已經投向了更遠的地方。
最重要的那一子,已經落下。
塵埃落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