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外的喧囂似乎被一層無形的屏障隔絕在外,中軍大帳之內,氣氛肅穆而凝重。
孫權端坐于主位之上,這位年未及三旬的江東之主,經歷了赤壁大戰的洗禮,眉宇間少了幾分昔日的青澀,多了幾分沉穩與威嚴。
他那雙碧綠的眼眸深邃難測,此刻正緩緩掃過帳內眾人——周瑜、魯肅,以及忝列末座的我。
周瑜侍立在側,一身儒將常服,卻難掩其鋒銳之氣。
赤壁的大勝並未讓他有絲毫松懈,眼神依舊銳利如鷹,仿佛隨時能洞察人心。
魯肅則坐在我的上首,神色比方才在帳外時更加嚴肅,微微蹙起的眉頭顯示著他內心的不平靜。
這里沒有外人,都是孫劉聯盟中江東方最核心的決策層或者說,至少是孫權此刻願意納入核心討論圈的人)。
我的“江東參軍”身份,此刻顯得尤為微妙。
既是孫權給予的信任和拉攏,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劉備集團的“在場”,盡管我內心效忠的目標早已超越了單一的勢力。
“公瑾,子敬,子明,”
孫權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沉默,
“赤壁一戰,賴諸君之力,我江東將士用命,方能大破曹賊,保全江東基業。此誠我江東百年未有之大捷。”
他先是定下了基調,強調這是江東的勝利。
周瑜和魯肅皆躬身應是,我亦隨之行禮。
“然,曹賊雖敗,其根基未損,北方未定,天下之勢,仍未明朗。”
孫權話鋒一轉,目光落在懸掛在帳內的一副巨大的荊州地圖上,眼神變得格外專注,
“此戰過後,荊襄之地,已成無主之犬。
如何處置,關乎我江東未來百年之安危,亦關乎能否真正與曹賊劃分天下。
今日召集諸位,便是要議定此事。”
來了。
我心中暗道,挺直了身軀,凝神細听。
關于荊州歸屬的最終博弈,正式拉開帷幕。
周瑜上前一步,目光同樣投向地圖,聲音鏗鏘有力︰
“主公明鑒。荊州九郡,其核心在南郡,而南郡之要害,則在江陵。
江陵城高池深,糧草豐足,控扼長江天塹,西可圖巴蜀,北可拒襄樊。
此地若在我手,則長江天險固若金湯,江東可高枕無憂;若落入他人之手,則如鯁在喉,寢食難安!”
他的手指重重地點在地圖上“江陵”的位置,語氣斬釘截鐵。
“此番赤壁大戰,我江東健兒拋頭顱、灑熱血,十萬大軍浴血奮戰,方有今日之勝局。
黃公覆老將軍,更是身受重傷,險些殞命沙場!”
周瑜的聲音帶上了一絲激動,目光掃過我和魯肅,
“此戰,我江東付出之代價,可謂傾盡所有!
南郡,尤其是江陵,理應歸我江東所有,以為酬功,更為江東萬世基業計!”
他的話擲地有聲,每一個字都敲打在帳內緊張的空氣中。
這番話,既是說給孫權听,也是說給我和魯肅听,更是代表了整個江東主戰派將領的心聲。
功勞最大,付出最多,自然理應獲得最重要的戰利品——南郡。邏輯清晰,理直氣壯。
孫權微微頷首,顯然對周瑜的發言極為認同。
他看向我,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子明,玄德公在此戰中,亦有牽制之功。江東非是寡恩薄義之輩。
待攻下南郡之後,孤自當有所封賞,錢糧、布帛,絕不會吝嗇。
至于駐地,玄德公可在江夏或荊南四郡暫作休整,待日後時機成熟,再圖進取。”
孫權的話說得很漂亮,既肯定了劉備的功勞,也表達了犒賞的意願,
但在最核心的問題上,卻劃下了一條清晰的紅線——南郡是江東的,劉備只能去別的地方。
所謂的“暫作休整”、“再圖進取”,不過是外交辭令,潛台詞就是︰荊州的核心地盤,你劉備別想染指。
我心中一沉。
孫權的態度比我預想的還要堅決。
他顯然與周瑜達成了高度一致,將南郡視為江東的禁臠。
這幾乎堵死了劉備集團通過正常談判獲取南郡的可能性。
此時,魯肅終于忍不住開口了。
他起身,對著孫權和周瑜長揖及地,語氣懇切︰
“主公,都督,肅亦知南郡之重要,亦知江東將士之功勛。
然,曹操雖敗退,其勢仍強,北方未平,隨時可能卷土重來。
孫劉聯盟,乃對抗曹賊之根本,若因此番利益劃分而失和,豈非正中曹賊下懷,令親者痛仇者快?”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
“玄德公乃漢室宗親,仁義之名播于四海,赤壁之戰亦有功勞。
若此時對其過于苛刻,恐寒天下歸心之士之心。
肅以為,或可……或可暫借南郡部分與玄德公屯駐,以安其心,共拒曹操,待日後……”
“子敬!”
周瑜猛地打斷了魯肅的話,語氣帶著明顯的不悅,
“此言差矣!劉備非池中之物,梟雄也!昔日輾轉諸侯,寄人籬下,未嘗有真心相待者。
如今稍有兵力,便欲圖謀荊州。若將南郡借與,無異于養虎為患!
待其羽翼豐滿,第一個要對付的,恐怕就是我江東!”
周瑜對劉備的戒心和敵意,此刻毫不掩飾地暴露出來。
他顯然不信任劉備,更不認為應該給予劉備任何發展壯大的機會,尤其是在江東的臥榻之側。
“肅並非此意……”魯肅試圖解釋,臉色有些漲紅。
“夠了。”
孫權抬手制止了兩人的爭論。
他的目光再次掃過地圖,最終定格在江陵的位置,語氣沉凝,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
“孤意已決。南郡,必須由我江東掌控。此事,無需再議。”
他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君主的威嚴,讓帳內的氣氛瞬間降至冰點。
周瑜眼中閃過一絲得意,而魯肅則面露無奈和憂慮,最終低頭退回了座位。
我的心沉到了谷底。孫權和周瑜的態度如此強硬,魯肅的斡旋顯然起不到任何作用。
看來,想要為劉備爭取南郡,已經不可能通過這種正常的途徑來實現。
我始終保持著沉默,將這場交鋒的每一個細節都記在心里。
孫權的決絕,周瑜的警惕,魯肅的無奈……這些都將成為我後續行動的重要參考。
“子明,”
孫權忽然看向我,語氣緩和了一些,但其中的分量並未減輕,
“你是聰明人,當知孤之苦心。江東基業,來之不易,不容有失。
還望你能將孤之意,轉達玄德公與孔明,望他們能以大局為重,體諒江東之難處。”
這番話,名為囑托,實為施壓。
他希望我利用與諸葛亮的關系,去“說服”劉備接受這個安排。
我心中冷笑,面上卻恭敬地拱手道︰
“昭,謹記主公之意。
然,此事關乎聯盟根本,亦需玄德公與軍師詳加考量。
昭會盡力從中溝通,以求兩全之策。”
我沒有直接答應去“說服”,而是用了“溝通”和“兩全之策”這樣模糊的詞語,給自己留下了回旋的余地。
孫權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似乎想從我平靜的表情下看出些什麼,最終只是微微頷首︰
“如此甚好。此事,便先議到這里。
公瑾,即刻整備兵馬,待曹仁稍有松懈,便揮師西進,務必一舉拿下江陵!”
“末將遵命!”周瑜慨然領命,眼中戰意勃發。
我知道,關于南郡歸屬的爭奪,已經從口頭上的博弈,轉向了實際的軍事行動。
而我,必須在這場新的風暴中,為劉備,也為我自己,找到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
吳侯心意已決,南郡為重。
看來,那經典的“借荊州”戲碼,終究還是難以避免要上演了。
只是這一次,我陸昭身在局中,絕不會讓歷史簡單的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