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

第587章 七星築壇,孔明作法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貓啃月亮 本章︰第587章 七星築壇,孔明作法

    甲子日,終于在無數雙眼楮的期盼與焦灼中,如期而至。

    天色依舊陰沉,鉛灰色的雲層低低地壓在江面上,

    西北風雖然不像前幾日那般狂暴,卻依舊固執地吹拂著,卷起營寨的旗幟,發出獵獵的聲響。

    然而,彌漫在空氣中的,除了揮之不去的寒意,更多的是一種近乎凝滯的緊張與期待。

    因為今日,便是臥龍先生預言中,東南風起之日。

    按照諸葛亮的吩咐,一座臨時搭建的祭壇,已經在靠近江岸的一處高地上拔地而起。

    此壇名為“七星壇”,佔地頗廣,分為三層,高九尺,合九五之尊。

    下層插著二十八宿旗幡,象征周天星斗;

    中層黃旗六十四面,按六十四卦方位排列;

    上層,則設香案、祭物,供奉天地神靈。

    當清晨的第一縷微光艱難地穿透雲層時,七星壇周圍,已經自發地聚集了黑壓壓的人群。

    從普通的士卒到低級軍官,再到聞訊趕來的各營將領,幾乎所有能夠抽身的人,都匯聚到了這里。

    他們摩肩接踵,引頸眺望,將這片平日里頗為開闊的江岸高地圍得水泄不通。

    我亦在魯肅的陪同下,來到了人群外圍的一處相對清淨的高坡上。

    與周圍那些或激動、或忐忑、或好奇、或將信將疑的目光不同,

    我的視線越過攢動的人頭,平靜地落在七星壇上,心中沒有絲毫波瀾,只有冷靜的觀察與分析。

    我知道,諸葛亮今日此舉,與其說是祈禳鬼神,

    不如說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旨在凝聚人心、提振士氣的盛大“表演”。

    在經歷了連番挫敗、寄人籬下、以及連日等待東風而不得的煎熬之後,

    劉備集團和江東聯軍的士氣,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

    懷疑、動搖的情緒,如同江底的暗流,在無聲地侵蝕著軍心。

    此刻,他們急需一個強有力的象征,一個能夠給予他們信心和希望的奇跡,

    來支撐他們走過這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

    而諸葛亮,這位自出山以來便以智計百出、神鬼莫測形象示人的臥龍先生,

    無疑是扮演這個“奇跡創造者”的最佳人選。

    他深諳人心,更懂得在關鍵時刻,如何利用人們對未知力量的敬畏,來達成自己的戰略目的。

    這場“借風”儀式,就是他投下的一劑強心針,其象征意義,遠大于實際效用。

    當然,前提是——東風,真的會如他所“預言”的那樣到來。

    而這一點,恰恰是我通過玄鏡台的情報和自身的分析,可以基本確認的。

    正午時分,在萬眾矚目之下,七星壇下響起了肅穆的號角聲。

    圍觀的人群瞬間安靜下來,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祭壇的入口處。

    只見諸葛亮身披玄色八卦道袍,外罩象征飄逸出塵的鶴氅,頭戴綸巾,

    手持那柄從不離身的羽扇,在兩名青衣道童的引導下,緩步登壇。

    他面容肅穆,眼神平靜無波,一步一步,從容不迫地走上祭壇的最高層。

    環顧四周黑壓壓的人群,他並未言語,只是微微頷首,旋即轉身,面向東南方,開始了他的“作法”。

    焚香禱告,口中念念有詞,聲音不高,卻仿佛帶著某種特殊的韻律,清晰地傳入每個人的耳中。

    隨後,他手持桃木劍,腳踏罡步,時而騰挪跳躍,時而俯身跪拜,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神秘的儀式感。

    羽扇在他手中時而揮動,指向天際,時而輕搖,拂過香案。

    整個過程莊嚴肅穆,一絲不苟。

    壇下的將士們看得屏息凝神,許多人臉上露出了敬畏的神色。

    他們或許並不完全理解這繁復儀式的具體含義,

    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將希望寄托在這位據說能“呼風喚雨”的軍師身上。

    在他們眼中,那揮動的羽扇,那踏出的步法,都仿佛蘊含著溝通天地、扭轉風向的神秘力量。

    我注意到,站在不遠處的周瑜,依舊是一副平靜淡然的模樣,

    但他那微微眯起的雙眼,卻緊緊地鎖定在諸葛亮的每一個動作上。

    這位江東大都督,心中恐怕比任何人都要清楚這場戰爭的利害關系,也比任何人都要渴望東風的到來。

    此刻,他或許也在觀察,在判斷,諸葛亮這番作為,究竟是胸有成竹,還是故弄玄虛?

    魯肅在我身旁,臉上帶著幾分敬佩,低聲道︰

    “孔明先生真乃神人也!觀其作法,竟有風雷之氣象,非凡俗所能及。”

    我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在這些土生土長的古人眼中,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往往會被歸結于鬼神之力。

    而諸葛亮正是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點,將自己對天時變化的精準預測或許還結合了豐富的民間經驗),

    包裝成了一場與天地溝通的法事。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場非常成功的心理動員。

    你看那些原本面帶愁容、眼神迷茫的士卒,此刻大多挺直了腰桿,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即便風向尚未改變,但諸葛亮這番莊重的儀式,已經給了他們一個強烈的心理暗示︰

    我們有神機妙算的軍師相助,天命在我,勝利可期!

    在古代戰爭中,這種精神層面的力量,其作用絕不亞于堅甲利兵。

    一支軍心渙散、缺乏信念的軍隊,哪怕人數再多,裝備再精良,也難以發揮出真正的戰斗力。

    反之,一支擁有堅定信念、高昂士氣的軍隊,卻往往能夠爆發出超乎想象的能量,創造以弱勝強的奇跡。

    諸葛亮深諳此道。他今日築壇作法,不僅僅是為了“借”來物理意義上的東南風,

    更是為了“借”來軍心士氣這股無形的“東風”。

    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最終風向如何,他這場“表演”,都已經成功了一半。

    時間,在莊嚴肅穆的儀式中緩緩流淌。

    諸葛亮在壇上步罡踏斗,口誦真言,似乎已經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

    壇下的氣氛,也從最初的敬畏期待,逐漸變得有些焦躁不安。

    西北風,依舊在吹。

    一些竊竊私語聲開始在人群中響起,夾雜著咳嗽和挪動腳步的聲音。

    懷疑的種子,再次悄然萌發。

    就在這時,我似乎感覺到了一絲極其細微的變化。

    並非風向的驟變,而是一種……空氣中難以言喻的停滯感。

    原本持續不斷的西北風,似乎有了一瞬間的猶豫,風力好像減弱了那麼一絲絲。

    緊接著,遠方的雲層邊緣,似乎透出了一抹不易察覺的亮色。

    我的心,微微一動。

    來了嗎?

    我下意識地抬起頭,望向天空。

    雖然肉眼尚難分辨明確的變化,但我腦中基于玄鏡台數據的分析模型,

    卻在告訴我,大氣環流正在發生微妙的轉變。

    那個我預測的關鍵時間節點,正在逼近。

    幾乎是同時,七星壇上的諸葛亮,動作也驟然一變。

    他猛地將手中的桃木劍指向東南方,口中發出一聲清越的叱令,羽扇急揮!

    就在他動作完成的那一剎那——

    一陣不同于之前西北風的、帶著些微暖意和濕潤氣息的微風,輕輕拂過了江岸。

    很輕,很柔。

    如同情人的低語,如同初春的柳絮。

    但這微風,卻是從東南方吹來的!

    人群先是一滯,隨即爆發出如同山呼海嘯般的巨大歡呼聲!

    “起風了!東南風!”

    “天助我軍!孔明先生神算!”

    “東風來了!東風來了!”

    積壓了數日的焦慮與期盼,在這一刻瞬間爆發出來。

    無數士卒激動得熱淚盈眶,振臂高呼,仿佛已經看到了火燒連營、大破曹軍的輝煌景象。

    將領們也難掩激動之色,紛紛向著七星壇上的諸葛亮拱手行禮,眼神中充滿了敬佩與信服。

    周瑜的臉上,終于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他快步走到壇下,朗聲道︰

    “先生神機妙算,真乃天人也!東風已至,破曹正在今日!”

    諸葛亮緩緩走下祭壇,面色略顯蒼白或許是作法耗神,或許是表演需要),

    依舊保持著那份從容淡定,羽扇輕搖,對周瑜笑道︰

    “亮不過是略知天時,成事在天,亦在都督用兵如神。”

    他這句話說得滴水不漏,既維持了自己的形象,又將功勞分給了主帥。

    我看著眼前這幅群情激昂的景象,心中暗自點頭。

    諸葛亮這一手,玩得確實漂亮。

    他成功地將一場基于自然規律的天氣變化,演繹成了一場神跡降臨的盛典,將全軍的士氣推向了頂峰。

    而我,也在人群的歡呼聲中,悄然收到了來自袖中微型通訊裝置玄鏡台特殊制品,通過特定手法觸發)傳來的、極其隱晦的震動信號。

    這是來自夏口,徐庶發出的最終確認信息︰

    “巽風已定,可依計行事。”

    真正的東風,不僅吹拂在長江之上,更吹進了我的心中。

    七星壇上的表演,落下了帷幕。

    而赤壁大戰,真正的序幕,才剛剛拉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方便以後閱讀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第587章 七星築壇,孔明作法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第587章 七星築壇,孔明作法並對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