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

第586章 望眼欲穿,焦灼待風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貓啃月亮 本章︰第586章 望眼欲穿,焦灼待風

    建安十三年的這個冬天,似乎格外漫長。

    凜冽刺骨的西北風,已經連續多日肆虐在長江兩岸,

    將江面上卷起的浪花拍打在冰冷的礁石上,碎成一片片白茫茫的泡沫,

    旋即又被狂風裹挾著,消失在灰蒙蒙的天地之間。

    我站在臨江高處的臨時營房窗前,目光穿過被風吹得微微晃動的窗欞,

    投向對岸那連綿不絕、宛如巨獸般匍匐在水面上的曹軍水寨。

    鳳雛先生的連環計已然奏效,那些原本各自為戰的北方戰船,如今被粗大的鐵索牢牢鎖在了一起,

    遠遠望去,如同一座固若金湯的水上城池。

    然而,也正是這“固若金湯”,將成為我們手中火攻計劃最理想的靶子。

    計策,已經環環相扣地鋪設下去。

    黃蓋老將軍忍受常人難以想象的屈辱與痛苦,上演了一出足以以假亂真的苦肉計,

    那封浸透著血與淚的降書,想必早已擺在了曹操的案頭,等待著這位多疑的梟雄做出最後的判斷。

    玄鏡台傳來的密報也證實,曹營內部對于黃蓋的“投誠”雖有疑慮,

    但在巨大的誘惑和蔡瑁、張允等降將的“佐證”下,接受的可能性極大。

    一切似乎都在按照最理想的劇本發展。

    所有的鋪墊,所有的犧牲,所有的智謀,都已到位。

    只差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環——東風。

    然而,風,遲遲不來。

    這幾日,整個江東大營都籠罩在一種難以言喻的焦灼氣氛之中。

    白日里,將士們依舊操練、巡邏,戰船依舊往來調度,看似一切如常。

    但只要稍加留意,便能從那些低聲的交談、緊鎖的眉頭以及偶爾望向天空的眼神中,

    捕捉到那一絲絲不斷累積、逐漸彌漫開來的焦慮。

    “子明先生,這風……今日還是西北風啊。”

    負責我日常護衛的一名校尉,在送來晚餐時,忍不住低聲問道,語氣中帶著顯而易見的擔憂,

    “孔明先生預言的日子,可就快到了。若是風向不變,這火……”

    他沒有說下去,但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火攻,火攻,無風難以起勢,逆風更是自取滅亡。

    時間,正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如同懸在每個人頭頂的利劍,隨著風聲的呼嘯,不斷晃動,加劇著所有人的不安。

    我輕輕頷首,示意他放下食盒,並未直接回答他的疑問,只是淡淡說道︰

    “軍心為重,約束好下面的人,莫要胡亂猜測,一切听從中軍號令。”

    校尉喏喏連聲,躬身退下。

    我能理解他的焦慮,這種焦慮,已經如同瘟疫一般,在軍營的每一個角落悄然蔓延。

    那些久經沙場的將領們,雖然不像普通士卒那般沉不住氣,

    但私下里聚在一起時,也難免會對這詭譎的天氣議論紛紛。

    他們更清楚,一旦錯過最佳的攻擊時機,或者被曹軍識破了計策,後果將不堪設想。

    就連身為三軍統帥的周瑜,那位素來以儒雅鎮定示人的大都督,這幾日也明顯增加了巡視江岸的次數。

    雖然他依舊談笑風生,指揮若定,但我通過玄鏡台布設在都督府周邊的外圍觀察點傳回的信息,

    以及偶爾在公開場合與他踫面時的細微觀察,能夠感受到他那看似平靜外表下,所掩藏的一絲不易察覺的急躁。

    他望向天空的次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

    畢竟,這場豪賭,他壓上的是整個江東的命運。

    再強大的自信,再周密的部署,在絕對的天威面前,也顯得如此渺小。

    相比于他們的焦灼,我的內心,算是這片壓抑營地中,為數不多的“鎮定劑”。

    這並非源于僥幸,也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基于玄鏡台傳來的、持續不斷的情報分析。

    自抵達江東以來,我便指令徐庶坐鎮夏口,

    利用我們有限但高效的情報網絡,在長江中下游沿線設立了多個隱秘的氣象觀測點。

    這些觀測點不僅僅是記錄風向、雨水那麼簡單,

    更重要的是,它們在持續收集著氣溫、濕度、雲層變化乃至江水流速等多方面的數據。

    這些看似零散的數據,通過特殊的密語編碼,源源不斷地匯總到夏口,

    再由徐庶組織專人進行初步整理分析,最終將關鍵信息傳遞給我。

    結合我腦中那些超越這個時代的、基礎的氣象學知識

    ——關于季風轉換、冷暖氣流交匯、特定地理環境下局部氣候變化的規律

    ——我對照著玄鏡台送來的數據,進行著反復的推演和判斷。

    長江中下游地區冬季盛行西北風,這是大勢。

    但季節轉換之際,受到復雜地理環境和短期天氣系統的影響,

    出現數日的東南風,也並非絕無可能,甚至可以說,是有著相當高的概率。

    尤其是在某個特定的時間窗口,當某種天氣系統醞釀成熟,東南風便會如期而至。

    根據玄鏡台連續數周的觀測數據和我的分析模型判斷,這個時間窗口,已經非常臨近了。

    諸葛亮所預言的“甲子日”,恰好落在了我預測概率最高的那個區間之內。

    這究竟是他的神機妙算,還是某種基于經驗的判斷,亦或是單純的巧合,我已經無暇深究。

    重要的是,我們的判斷,指向了同一個結果。

    然而,即便如此,一絲隱憂,仍舊如同水底的暗礁,潛藏在我的心湖深處。

    科學,哪怕是基于後世知識的粗淺應用,在這個時代也只能提供概率上的最大可能,而非百分之百的精確預言。

    我可以確定東南風會來,但它究竟會在哪一個時辰準時刮起?

    風力能持續多久?

    強度是否足以支撐火船順利突進並引燃曹軍連環船陣?

    這些變量,仍然存在著最後一絲不確定性。

    而戰場之上,瞬息萬變。任何一點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導致全盤皆輸。

    我走到桌案前,攤開一張繪制著長江兩岸地形和曹軍水寨布防的堪輿圖。

    手指在圖上緩緩移動,模擬著火攻的路線,推演著各種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以及應對預案。

    時間,就像指間的沙,無聲無息地流逝。營房外的風聲,似乎沒有絲毫減弱的跡象。

    西北風依舊在呼嘯,卷起漫天的沙塵和冰冷的寒意。

    望眼欲穿。

    這四個字,或許是此刻江東大營中,從主帥到士卒,所有人最真實的寫照。

    明天,就是諸葛亮預言的“借風”之日。

    那位智計百出的臥龍先生,此刻想必正在他的住處閉門不出,為即將到來的“七星壇作法”做著最後的準備吧。

    無論他是真的有通天徹地之能,還是僅僅為了安定人心而進行的一場必要的“表演”,

    都將把所有人的目光和期望,聚焦在那座即將搭建起來的祭壇之上。

    而我,則將目光投向了夏口的方向。

    我真正等待的,並非祭壇上的神跡,而是來自玄鏡台的、那最終確認風信的密報。

    只有那份密報,才能將我心中最後一絲不確定性徹底抹去,才能讓我按下啟動最終計劃的按鈕。

    夜色,越來越深了。

    我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那最後一絲波瀾。

    焦灼無用,唯有冷靜等待,並做好萬全的準備。

    只待,風起。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方便以後閱讀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第586章 望眼欲穿,焦灼待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第586章 望眼欲穿,焦灼待風並對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