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

第577章 格物工坊,爐火不熄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貓啃月亮 本章︰第577章 格物工坊,爐火不熄

    江東的夜,潮濕而微涼。

    我獨坐燈下,面前攤開的並非軍務文書,而是一卷經過層層加密、由玄鏡台專線秘密送達的絹帛。

    字跡是元直那熟悉的、沉穩中透著一絲鋒銳的筆鋒,

    內容則詳細描繪了遠在夏口,那個承載著我諸多希望的秘密所在——格物工坊的日夜景象。

    透過元直簡潔而精準的文字,我仿佛能親眼看到那片位于夏口隱蔽處的工坊區。

    它並非尋常的兵器作坊,沒有喧囂的叫喊和雜亂的堆放,一切都被嚴密的秩序和近乎壓抑的寂靜所籠罩。

    工坊被分割成了數個獨立的區域,彼此之間以高牆和哨位隔開,

    每個區域負責不同的工序,工匠們甚至不知道其他區域具體在生產什麼。

    “格物致知”這四個字,不僅僅是懸掛在工坊入口的匾額,更是滲透到每一個生產環節的指導思想。

    元直的報告中提到,石秀——那位面貌憨厚、心思卻比發絲還細的匠作大師,正以近乎苛刻的標準,推動著那項“雷霆”計劃的核心部件的生產。

    爐火熊熊的區域,負責燒制陶罐。

    這不是普通的瓦罐,其尺寸、厚薄、乃至陶土的配方,都經過了石秀無數次的試驗和調整。

    他摒棄了常見的粗陶,選用更為細膩但也更難燒制的瓷土混合物,只為追求更均勻的壁厚和承受瞬間爆發力的強度。

    每一次開窯,都像是一場賭博,稍有差池,整窯的心血便化為烏有。

    元直寫道,石秀常常親自守在窯邊,憑借經驗判斷火候,臉頰被窯火映得通紅,雙眼卻亮得驚人。

    工匠們輪班勞作,但石秀卻似乎不知疲倦,他將自己所有的心神,都傾注在了這小小的陶罐之上。

    更為核心的區域,則被列為最高機密,只有石秀和寥寥數名經過最嚴格審查、簽下生死契約的心腹能夠進入。

    那里,進行著那威力驚人的“驚雷”火藥的最後調配與封裝。

    元直的報告中對此描述得極為謹慎,只提到了工序的復雜和危險性。

    “配方之穩定性,仍為首要難題,”

    元直寫道,“石秀正嘗試微調硫磺、硝石與木炭之比例,並輔以他處尋得之數種秘料,以求平衡威力與安全。

    每一步,皆如履薄冰。”

    我能想象石秀在那密閉空間里,小心翼翼地研磨、混合、稱量,每一次操作都關乎生死。

    他不僅要對抗材料本身的不穩定性,還要防止任何一絲火星、靜電可能帶來的災難性後果。

    引信的制作,同樣令人頭疼。

    如何在潮濕的環境中保證引火線的穩定燃燒?

    如何精確控制燃燒時間,既要保證投擲者有足夠的時間撤離,又不能讓敵人有反應的機會?

    石秀帶著幾個徒弟,試驗了數十種不同的麻線、紙捻,浸泡了各種桐油、魚膏、蜂蠟的混合物,

    甚至嘗試用細竹管進行防護。

    他們在專門開闢的試驗場地上,一次次點燃引信樣品,仔細記錄燃燒時間和狀態,

    任何一點微小的偏差,都會被記錄在案,然後重新調整配方和工藝。

    “格物”的過程,充滿了艱辛與挫敗。

    元直的報告中,也提到了幾次不大不小的事故

    ——一次配藥失誤導致的小範圍燃爆,幸而防護得當,無人重傷;

    一次陶罐燒制時溫度控制失誤,導致整批次品出現裂紋。

    但這些挫折,並未讓石秀和他的團隊退縮。

    他們從失敗中汲取教訓,不斷改進工藝,展現出了驚人的韌性和智慧。

    這不僅僅是技術的探索,更是意志的考驗。

    報告中還特別提到了保密措施的嚴苛。

    所有參與核心生產的工匠,都集中居住在工坊區內,與外界隔絕。

    所有生產廢料,無論是燒壞的陶罐碎片,還是調配失敗的藥渣,

    都必須在石秀的親自監督下,運到指定地點深埋或銷毀,絕不允許任何可能泄露秘密的物料流出。

    進出工坊區的路線單一且隱蔽,由玄鏡台最可靠的衛士日夜把守。

    元直甚至在信中提到,為了以防萬一,

    他還安排了數條虛假的運輸路線和迷惑性的生產活動,以混淆可能存在的窺探視線。

    讀著元直的報告,我的指尖微微顫抖。

    這不僅僅是一份關于生產進度的匯報,這是一曲在黑暗中砥礪前行的贊歌,

    是無數普通工匠用汗水、智慧甚至生命澆灌出的希望之花。

    石秀和那些默默無聞的匠人們,正在用最原始的方式,實踐著“格物致知”的真諦,

    他們手中的刻刀、泥錘、藥杵,正在敲打出改變戰局的音符。

    我將絹帛小心地湊近燭火,看著它化為灰燼,確保不留下一絲痕跡。

    爐火不熄,匠心不滅。夏口的回響,跨越數百里江水,清晰地傳遞到了我的耳中。

    我知道,時間緊迫,曹操的大軍隨時可能南下,赤壁之戰的陰雲日益濃重。

    但我心中,也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底氣。

    格物工坊,這顆我親手埋下的種子,正在以超乎預期的速度生根發芽。

    它所孕育的力量,必將在這場決定天下命運的大戰中,綻放出石破天驚的光芒。

    夜色如墨,江風帶著水汽,悄無聲息地滲入書房的每一個角落。

    燭火搖曳,映照著我凝重的面容。

    就在剛才,一枚經過玄鏡台最高密級傳遞、外觀毫不起眼的蠟丸,被送到了我的案頭。

    除去偽裝,里面是元直用特殊藥水寫就的密信,寥寥數語,卻重若千鈞

    ——“首批‘雷霆’,五十具,已按期制成,隨時可發。”

    成了!

    饒是我早已對石秀和格物工坊的效率有所預估,此刻心中仍是抑制不住地涌起一陣激動。

    這不僅僅是五十具陶罐火器,這是足以改變戰局走向的第一縷火種,

    是我精心布局、傾注了無數心血和資源的“奇兵”!

    但激動過後,便是更加沉重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制造完成只是第一步,如何將這些“特殊軍資”神不知鬼不覺地從劉備控制下的夏口,

    跨越數百里長江天險,躲過曹軍和江東雙方的耳目,安全送抵我指定的秘密接收點,才是接下來最嚴峻的考驗。

    早在下達制造密令之時,我便已通過玄鏡台的網絡,

    與遠在夏口的元直,以及通過商業渠道秘密聯絡的糜貞的代表,反復推敲、制定了一套代號為“錦帆”的運輸方案。

    這套方案之復雜、之周密,幾乎動用了我手中所有能動用的秘密資源,

    每一個環節都經過了反復的沙盤推演,力求做到“滴水不漏”。

    此刻,我再次在腦海中,將“錦帆”方案的每一個細節過了一遍。

    核心依托,是糜氏商路。

    糜家數代經營,其商業網絡遍布長江中下游,

    擁有大量船只、經驗豐富的水手以及沿江各處隱秘的據點和人脈。

    這為我們的秘密運輸提供了天然的、也是最好的掩護。

    元直那邊,會將這五十具“雷霆”精心偽裝,混入一批看似尋常的貨物之中。

    根據我們事先的約定,這次選用的是一批準備運往柴桑附近某處市場的陶器和布匹。

    這些貨物量大、價值不高,不易引起特別關注,且包裝嚴密,便于夾藏。

    執行者,是精銳水手。

    負責運輸的船只,並非普通的商船,而是糜家船隊中經過特殊挑選、船體堅固、速度較快的中型貨船。

    船上的水手,更是精挑細選,其中不乏一些曾在江面上討生活、熟悉各種水道、

    甚至有過“特殊”經歷的老手。

    我特意授意糜貞的管事,優先選用那些身家清白、對糜家忠誠,同時又具備極強應變能力和水上生存技巧的人。

    這些人或許沒有正規水軍的編制,但他們對長江的熟悉程度,以及在復雜水域隱蔽航行的能力,

    絕不亞于任何一支精銳水師。

    或許稱他們為“錦帆”,正是恰如其分

    ——他們將如那些傳說中的精銳水賊一般,無聲無息地劃破波浪,完成使命。

    當然,他們只知道自己運送的是一批需要特別小心的“貴重陶器”,並不知道里面真正的秘密。

    路線規劃,避實就虛。

    玄鏡台的情報網絡,在這一環節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早在計劃制定之初,玄鏡台就已開始密集收集長江中游的水文資料、

    曹軍和江東水軍的巡邏布防規律、沿江各個關卡的盤查松緊程度等信息。

    我們規劃的航線,避開了主航道和曹軍重點布防水域,

    選擇了一些相對偏僻、水流復雜的支流和小水道穿行,大部分航程將在夜間進行。

    玄鏡台會提前派出精干的探子,潛伏在關鍵節點,

    利用飛鴿、信號煙火特定時間和地點使用)等多種方式,

    實時傳遞最新的情報給運輸船隊,預警巡邏船只,指引安全航道。

    這要求情報的傳遞必須及時、準確,任何一點延誤或錯誤,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分批運輸,降低風險。

    五十具“雷霆”並非一次運送。

    為了最大限度降低風險,我們將其分為三批。

    第一批,十具,作為試探,驗證路線和接應環節的安全性。

    若一切順利,後續兩批,每批二十具,將間隔數日,以不同的偽裝方式和略作調整的路線發出。

    這樣即使其中一批不幸被截獲,損失也能控制在最小範圍,且不易暴露整個計劃。

    接頭暗號,多重驗證。

    從夏口的發貨,到沿途可能的中轉補給,再到最終的接收,每一個環節都設定了極其復雜的接頭暗號和驗證程序。

    不僅僅是口令問答,還包括特定的物品、手勢、甚至是約定的時間窗口。

    例如,在最終的接收地點,我方人員會懸掛特定顏色的漁網,船只靠近時需以特定的燈火信號回應,

    上岸接洽時,雙方需同時出示半塊特制的玉佩,核對無誤後,方可進行交接。

    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接頭都會立即中止,並啟動緊急預案。

    緊急預案,萬全之策。 我們也為最壞的情況制定了預案。

    如果遭遇無法規避的盤查,船長有權決定是否拋棄貨物,沉入江中。

    如果判斷有暴露的風險,他們會立刻銷毀船上所有與此次任務相關的特殊標記和文件,

    並按照預定信號,通知後續船只改變航線或中止任務。

    玄鏡台也安排了數支小型的、速度極快的交通艇,在沿線隱蔽待命,一旦發生意外,負責接應核心人員脫離。

    我仔細審視著腦海中的每一個環節,確認沒有明顯的疏漏。

    玄鏡台、格物工坊、糜氏商路

    ——這三個我苦心經營的秘密系統,終于在這次行動中,實現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協同運作。

    格物工坊負責“生產”,糜氏商路提供“物流”,玄鏡台則擔當“信息與安全保障”的角色。

    這套體系的有效運轉,將是我未來獨立發展、乃至爭奪天下的重要基石。

    這次行動,也是對糜貞商業網絡力量的一次側面檢驗。

    這位看似柔弱的女子,在商業運作上卻有著驚人的天賦和掌控力。

    她遍布各地的商站、船隊和人脈,如同無聲的血脈,為我的秘密計劃輸送著養分。

    沒有她的支持,“錦帆”計劃根本無從談起。

    我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窗外沉沉的夜色和遠處隱約的江濤聲。

    想象著那艘承載著希望和危險的船只,此刻或許已經悄然駛離夏口的港汊,匯入了奔流不息的長江。

    前路,必然是驚險重重,挑戰不斷。

    曹軍的巡邏、江東水師的盤查、變幻莫測的天氣、暗藏的礁石險灘……

    任何一個意外,都可能讓整個計劃功虧一簣。

    但我沒有退路。

    這批“雷霆”,是我打破赤壁之戰固有僵局,提升自身話語權,甚至在未來某個時刻“一鳴驚人”的關鍵所在。

    我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波瀾,重新坐回案前。

    鋪開一張新的紙,開始草擬給元直的回信,確認啟動“錦帆”計劃,並指示後續批次的發貨安排。

    同時,也向玄鏡台下達指令,要求將沿江情報監控等級提升至最高,確保“錦帆”航程的安全。

    錦帆暗渡,能載千鈞。

    滴水不漏,方抵彼岸。

    這一夜,注定無眠。

    我的心,將隨著那艘孤獨的貨船,一起在波濤洶涌的長江之上,顛簸前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方便以後閱讀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第577章 格物工坊,爐火不熄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第577章 格物工坊,爐火不熄並對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