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

第572章 公瑾聞訊,波瀾再起?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貓啃月亮 本章︰第572章 公瑾聞訊,波瀾再起?

    從孫權的府邸出來,江風撲面,帶著水汽的微涼,卻無法完全冷卻我因剛才那番微妙博弈而加速跳動的心髒。

    我成功地拿到了“江東參軍”這個身份,並且在孫權、周瑜、魯肅三位江東核心人物面前,初步劃定了自己的權責邊界與立場。

    這無疑是關鍵的一步,但我也深知,這絕不意味著萬事大吉。

    孫權的信任是有限度的,魯肅的熱情或許更多是出于對聯盟大局的考量,

    而那位江東大都督周瑜……他的心思,恐怕最為復雜難測。

    方才在堂上,孫權將界定我權限的問題拋給周瑜,周瑜雖給出了相對合理的範圍,

    看似並無異議,甚至可以說頗為周全,但我卻敏銳地捕捉到,

    在他那平靜無波的語調和看似公允的措辭之下,隱藏著一絲難以言喻的審慎與保留。

    他對我之前提出的水戰見解雖然我已刻意控制)表現出的興趣是真實的,

    但這並不代表他會樂于看到一個“外人”突然被主公委以參軍之職,參與到江東的核心軍務之中。

    周公瑾素有“王佐之資”,才華卓絕,亦有雄心壯志,

    深受孫策、孫權兩代主公的信任和倚重,在江東軍中威望極高。

    孫權此番破格任命我這個劉備的使者為參軍,無論出于何種考慮

    ——是真心欣賞我的才能,想借我之力抗曹?

    還是有意引入外部力量,對我進行利用的同時,也隱含有對周瑜或其他內部勢力進行某種平衡的意味?

    ——都必然會觸動周瑜那根敏感的神經。

    他會如何看待我?

    一個可以利用的盟友棋子?

    一個潛在的競爭者?

    甚至是一個主公安插進來,意圖不明的“沙子”?

    以他的智慧和驕傲,絕不可能對此事毫無波瀾。

    表面上的平靜,或許只是暴風雨前的短暫寧靜。

    我必須盡快化解這份潛在的疑慮和敵意。

    否則,即便我頂著“江東參軍”的名頭,

    若得不到這位實際掌控水陸兵權的大都督的真正認可與配合,

    許多事情都將寸步難行,甚至可能處處受制,成為一個有名無實的空餃,那對我後續的計劃將是致命的打擊。

    回到館驛後不久,魯肅便親自前來探訪,臉上依舊帶著那標志性的溫厚笑容,

    對我能得吳侯器重、獲授參軍之職表示祝賀。

    言談之間,他也巧妙地提及了周瑜對此事的態度。

    “子明啊,方才離開吳侯處後,我與公瑾稍作盤桓,”

    魯肅呷了口茶,語氣自然地說道,

    “公瑾對子明你的才識也是頗為贊賞的。

    他說,子明你對曹軍水陸虛實的分析,頗有獨到之處,

    尤其是關于水戰的一些想法,雖驚世駭俗,卻也發人深省。

    有你參贊軍機,共謀破曹大計,實乃我江東之幸,亦是聯盟之福。”

    這話听起來滴水不漏,全是褒揚之詞。

    但我卻听出了弦外之音。

    魯肅特意轉述周瑜的話,強調的是對我“才識”的贊賞和對我“參贊軍機”作用的認可,

    這恰恰說明周瑜關注的是我的“工具價值”。

    至于我這個“人”,以及這個任命本身可能帶來的其他影響,魯肅則巧妙地避而不談。

    這反而讓我更加確定,周瑜的內心絕不像他表現出來的那樣平靜。

    “子敬過譽了,”

    我連忙謙遜地回應,

    “昭不過是紙上談兵,拾人牙慧罷了,豈敢與公瑾都督這等經天緯地之才相提並論?

    能得吳侯與都督不棄,委以參軍之任,已是誠惶誠恐。

    日後還需多多仰仗子敬與都督提攜指點才是。”

    我頓了頓,目光誠懇地看向魯肅,決定主動出擊,試探著說道︰

    “只是,昭畢竟身份特殊,乃玄德公麾下使臣,

    驟然領受江東參軍之職,雖是為促成聯盟、共抗曹賊,但心中實有忐忑,

    唯恐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尤其……是怕公瑾都督心有芥蒂。

    若因此影響了兩家精誠合作的大局,那便是昭之罪過了。”

    我故意將話說得直白一些,點出我最擔心的問題,並將“影響大局”的帽子扣在自己頭上,觀察魯肅的反應。

    魯肅聞言,臉上的笑容微微一滯,隨即又恢復了自然,他擺了擺手道︰

    “子明多慮了。

    公瑾為人,光明磊落,心胸開闊,豈會因這點小事而心存芥蒂?

    他敬重的是英雄,欣賞的是才能。

    子明你既有匡扶漢室之志,又有破曹之策,他高興還來不及呢!

    再者,吳侯用人,自有主張,公瑾身為臣子,豈會妄加揣測,心生不滿?”

    魯肅這番話,看似在為周瑜辯解,實則也從側面印證了我的猜測

    ——周瑜或許確實存在疑慮,否則魯肅不必如此著力地強調周瑜的“光明磊落”和“心胸開闊”。

    他最後那句“吳侯用人自有主張”,更是點出了問題的核心——孫權的意圖。

    看來,僅僅通過魯肅轉圜是不夠的,我必須找機會與周瑜進行一次直接的、非正式的溝通,

    當面消除他的疑慮,或者至少,讓他明白我的立場和底線,

    建立起一種雖不能完全信任、但至少可以有效合作的關系。

    打定主意後,我便向魯肅表達了希望能有機會當面向周瑜都督請教軍務,並表達敬意的想法。

    魯肅沉吟片刻,顯然明白了我的意圖,點頭道︰

    “也好。公瑾近日為整備軍務,確是宵衣旰食。

    待明日軍議之後,若有機會,我可代為引薦,你們私下里再敘談片刻。”

    有了魯肅的承諾,我心中稍定。

    接下來,便是仔細斟酌明日會面時該如何措辭了。

    我需要表達的,不僅僅是謙遜和對聯盟的忠誠,更要 巧妙地展現我的價值,同時清晰地劃定界限,讓他明白我無意染指他的權力,也不會成為孫權用來制衡他的棋子至少目前不會表現出這種意圖)。

    我要讓他覺得,與我合作,利大于弊。

    次日,例行的軍議結束後,魯肅果然履行承諾,在散會之際,巧妙地為我創造了一個與周瑜獨處的機會。

    大部分將領和文官已經陸續離開,議事廳內只剩下寥寥數人。

    魯肅借故與旁人說話,我則抓住時機,快步上前,對正準備離開的周瑜躬身行禮。

    “都督留步,”

    我恭敬地說道,

    “昭昨日蒙吳侯與都督厚愛,委以參軍之職,實感榮幸,亦感責任重大。

    有幾句話,想向都督當面請益,不知都督可否撥冗片刻?”

    周瑜停下腳步,轉過身來,目光平靜地看著我,那雙深邃的眼眸仿佛能洞察人心。

    他微微頷首︰“陸參軍有何見教?但說無妨。”

    他的稱呼已經從之前的“先生”變成了“陸參軍”,既是身份的確認,也帶著一絲公事公辦的距離感。

    我整理了一下思緒,誠懇地說道︰

    “見教不敢當。昭是想再次向都督表明心跡。

    昭領受參軍之職,絕無他意,唯願能盡綿薄之力,輔佐都督,分析曹軍動向,制定破敵之策,

    以助孫劉聯盟早日擊潰曹賊,匡扶漢室。

    昭深知都督乃江東柱石,統領千軍萬馬,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乃當世人杰。

    昭不過一介書生,蒙主公劉備)不棄,忝為使者,如今又得吳侯錯愛,忝列參軍,實屬僥幸。

    對于江東內部軍政事務,昭絕無半分覬覦之心,亦不敢妄加置喙。

    昭在此,只為抗曹而來,只盼能與都督同心協力,共渡難關。”

    我這番話,姿態放得很低,極力強調自己“輔助者”和“盟友”的角色,

    明確表示對周瑜地位的尊重和對自己權限的認知,主動撇清任何可能存在的野心,試圖最大限度地打消他的疑慮。

    周瑜靜靜地听著,臉上依舊是那副波瀾不驚的表情。

    待我說完,他沉默了片刻,才緩緩開口,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

    “陸參軍言重了。

    你能得主公看重,委以重任,自有過人之處。

    昨日你于堂上所言,條理清晰,見解獨到,瑜亦有所啟發。

    如今曹操大軍壓境,正是我等戮力同心,共御外侮之時。

    你能加入參軍府,協助軍務,瑜自然是歡迎的。”

    他頓了頓,目光銳利地掃了我一眼,話鋒微微一轉︰

    “只是,軍國大事,非同兒戲。

    陸參軍雖有奇策,然畢竟初來乍到,于我江東軍情、地理、人事未必全然熟悉。

    日後參贊軍機,還望多听、多看、多思,行事務必審慎。

    若有真知灼見,瑜必從善如流;

    若事關重大,還需與我、與子敬,乃至主公仔細商議,方可定奪。

    如此,方能確保萬無一失,不負主公所托,亦不負玄德公之望。”

    周瑜這番話,可謂是滴水不漏,軟中帶硬。

    他先是肯定了我的價值,表示了歡迎,滿足了面子上的需求。

    隨即又 巧妙地敲打了我一番,

    提醒我“初來乍到”、“未必熟悉”,要我“多听多看多思”、“行事審慎”,

    更強調了重大決策需要經過他、魯肅乃至孫權的同意。

    這既是合情合理的告誡,也是在不動聲色地重申他的主導地位和最終決策權,給我劃定了清晰的行為邊界。

    他沒有直接表露任何不滿或疑慮,但字里行間,那份屬于上位者的掌控欲和對潛在變數的警惕,卻顯露無遺。

    我心中了然,知道這次溝通已經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表面上的和諧得以維持,合作的基礎得以建立,同時,彼此的界限和底線也更加清晰。

    周瑜的疑慮或許並未完全消除,但他至少暫時接受了我這個“特殊參軍”的存在,並願意在可控的範圍內,給我發揮作用的空間。

    “都督金玉良言,昭必當謹記在心,時刻自省,絕不敢有絲毫懈怠與張狂。”我再次躬身,語氣無比誠懇地回應。

    周瑜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一絲難以捉摸的微笑,轉身離去。

    看著他挺拔而略顯孤傲的背影消失在門外,我緩緩直起身,輕輕吁了口氣。

    與周瑜這樣的頂尖人物打交道,果然步步驚心。

    他心中的波瀾,或許並未真正平息,只是被他強行壓制在了平靜的水面之下。

    但無論如何,這江東參軍的第一道難關,算是勉強渡過了。

    接下來,我需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同時也必須更加小心謹慎,處理好與這位大都督之間這種微妙的“合作又提防”的關系。

    公瑾聞訊,波瀾暗起。

    而我,已經做好了在這暗流涌動的江東,乘風破浪的準備。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方便以後閱讀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第572章 公瑾聞訊,波瀾再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第572章 公瑾聞訊,波瀾再起?並對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