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

第556章 沙盤推演,直指要害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貓啃月亮 本章︰第556章 沙盤推演,直指要害

    江風凜冽,帶著濕冷的水汽,撲面而來。

    引路人將我帶到江畔第三座望樓下,便悄然隱入了更深的黑暗之中,仿佛從未出現過。

    望樓孤零零地矗立在江岸邊,像一個沉默的哨兵,只有頂層透出一點微弱的燈火,在寒風中搖曳不定。

    我定了定神,邁步走上吱呀作響的木制樓梯。

    樓梯很窄,也很陡,每一步都清晰地回蕩在寂靜的夜里。

    隨著高度的攀升,風聲愈發猛烈,拍打著望樓的木壁,發出嗚嗚的聲響。

    終于,我踏上了望樓的頂層。

    這是一個不大的空間,四面開窗,可以俯瞰腳下奔流不息的長江和對岸影影綽綽的山巒輪廓。

    昏黃的油燈下,一道頎長挺拔的身影背對著樓梯口,正憑欄遠眺,任憑江風吹拂著他的儒巾和衣袂。

    盡管只是一個背影,但我立刻認出,他就是江東大都督,周瑜,周公瑾。

    他似乎早已察覺到我的到來,卻並未回頭,只是用一種平靜無波,卻帶著一絲穿透力的聲音說道︰

    “子明先生,深夜來此,江風寒冷,請自便。”

    “公瑾將軍雅興,昭不過是叨擾之人。”

    我走到離他幾步遠的地方停下,同樣望向窗外漆黑的江面,聲音沉穩,

    “白日听聞將軍因曹賊狂言而震怒,可見將軍保境安民、抗擊強敵之決心,昭深感敬佩。”

    我刻意先提了一句“震怒”之事,但語氣平淡,不帶任何調侃或試探的意味,只是將其作為一個客觀事實陳述,並引出對抗曹操的主題。

    周瑜緩緩轉過身來。

    燈火下,他那張俊美異常的臉上,沒有絲毫白日傳聞中的“怒容”,只有一片深沉的冷靜,仿佛古井無波。

    那雙明亮的眼眸,如同寒星,銳利地審視著我,帶著一種天然的驕傲和審慎。

    “決心易有,勝算難求。”

    周瑜的聲音依舊平靜,

    “子明先生既來,想必不是只為稱贊周某幾句決心吧?

    先生信中所言,于舟船調度、軍械之用有所得,願與瑜私下請教。

    瑜洗耳恭听。”

    他直接點明了來意,將“請教”二字還給了我,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考較意味。

    我微微一笑,並不在意這言語上的機鋒。

    “請教不敢當。

    只是昭隨主公輾轉,于軍務略有涉獵,近日觀江東水師雄壯,亦聞曹軍水寨連綿,心中略有淺見,或可為將軍借鑒一二。

    不知此處可有輿圖?”

    周瑜目光微動,掃視了一下這狹小的望樓頂層。

    這里除了油燈和欄桿,空無一物。

    他淡淡道︰“陋室無圖。子明先生若有高見,不妨直言。”

    “無妨。”

    我從容應對,彎下腰,從地上撿起一截燒剩的木炭,在相對干淨的木地板上,就著昏暗的燈光,開始迅速勾勒起來,

    “將軍請看,此為長江,此為烏林曹軍水寨,此為我軍柴桑……此處大致為三江口……”

    我的動作很快,線條簡潔卻精準,迅速在地上繪制出了一副長江中游關鍵水域的簡易地圖。

    岸線、主要港口、水寨位置、關鍵水道,都被清晰地標示出來。

    周瑜站在一旁,默默地看著,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驚訝。

    繪制地圖並非易事,需要對地理形勢有極強的記憶力和空間感。

    我這信手拈來的幾筆,已經初步展現了不同于尋常文士的能力。

    “曹軍號稱八十三萬,水陸並進,聲勢浩大。”

    我一邊勾勒,一邊開口,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

    “然,其水師看似強大,實則隱患重重。昭斗膽,為將軍略陳其弊。”

    周瑜不置可否,只是微微頷首,示意我繼續。

    “其一,船只鏈接,形同死水。”

    我用木炭在代表烏林水寨的位置畫了幾個相互連接的方塊,

    “為解北方士卒暈船之苦,曹操極有可能甚至已經開始)采納龐統或程昱之謀,將大小船只以鐵索相連,鋪上木板,使其穩如平地。此舉看似高明,實則取死之道。”

    周瑜眉頭微蹙︰

    “哦?此話怎講?船只相連,士卒可免暈船之苦,弓弩矢石亦可密集發射,豈非利于作戰?”

    “將軍所言,乃其利。”

    我直起身,看著周瑜的眼楮,

    “然其弊更甚!船只一旦鎖死,便失卻了水師‘來去如風,變化莫測’的靈活性。

    進退轉圜,皆受掣肘。若遇火攻,則首尾相顧,無處可逃,一船起火,則滿營皆焚!

    此非水戰,乃自縛于江上,待人宰割耳!”

    我的語氣斬釘截鐵,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自信。

    這並非完全基于玄鏡台的情報,更多是基于我對水戰基本原理和火攻威力的認知。

    周瑜的目光閃爍了一下,陷入了短暫的沉思。

    他自然也想過火攻,但將“鐵索連環”的弊端如此直白、如此篤定地指出來,並將其上升到“自縛待宰”的高度,還是第一次。

    “其二,號令不一,調度混亂。”

    我繼續在地板上比劃,

    “曹軍水師,成分龐雜。有新降的荊州水師,有從青、徐等地調來的部分水兵,更有大量從未上過船的北方旱鴨子。

    將軍試想,荊州降卒心懷故主,未必肯為曹操死戰;

    北方士卒不習水性,驚懼慌亂;

    各部將領互不統屬,號令旗語五花八門。

    如此龐雜之師,平日操練尚可勉強維持,一旦臨陣交鋒,稍遇挫折,必然後先失序,彼此沖撞,不待我軍攻擊,已自亂陣腳!”

    我停頓了一下,加重語氣︰

    “昭曾留意觀察對岸曹軍操練,常見旗號不明,舟船擁擠,進退失據之象。

    此非一日之患,乃其痼疾所在,非短時可改。”

    周瑜的臉色變得更加凝重。

    關于曹軍內部協同的問題,他作為江東水師統帥,自然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我通過玄鏡台)了解得如此細致。

    我所說的“觀察到的現象”,精準地戳中了他可能正在擔憂,或者已經掌握部分情報但尚未完全確認的痛點。

    “其三,布防疏漏,可乘之機。”

    我的木炭指向了地圖上的幾處特定水域,

    “曹軍兵力雖眾,但長江江面寬闊,支流眾多。

    其主力必然屯于烏林、樊口一線,以圖控扼長江主航道,威逼夏口、柴桑。

    然,其兵力分散于漫長防線,加之不熟地理,對某些次要水道、隱蔽港汊的防御,必然存在薄弱環節。”

    我用木炭在地圖上重重地點了幾個位置︰

    “例如,此處指向一個支流入口),水流湍急,夜間視野不佳,曹軍巡哨船只恐難覆蓋周全,或可為我軍小股精銳滲透襲擾之通道。

    再如此處指向一片蘆葦蕩),地勢隱蔽,若遣熟悉水性之士潛伏,或可偵得曹軍虛實,甚至……”

    我沒有說下去,但意思已經很明顯。

    這些“疏漏之處”並非憑空想象,而是玄鏡台斥候冒著巨大風險,結合水道圖和實地勘察得出的結論。

    我將其包裝成基于地圖的合理推測,既顯得合情合理,又展示了細致入微的觀察和戰術眼光。

    周瑜順著我指點的方向看去,眼神變得異常銳利,仿佛要將那幾個點深深印在腦海里。

    他沒有說話,但微微抿起的嘴角,顯示出他內心的不平靜。

    “以上三點,或為皮毛之患。”

    我話鋒一轉,語氣變得前所未有的嚴肅,

    “曹軍水師,尚有一處真正的死穴,如不扼住,則前三弊皆不足慮;

    若能擊中,則曹軍縱有百萬之眾,亦將不戰自潰!”

    周瑜猛地抬起頭,目光如電,緊緊鎖定我︰

    “子明先生請講!”

    連稱呼都從之前的“子明先生”變成了更顯鄭重的語氣,顯示出他被我最後這句話徹底勾起了興趣。

    我深吸一口氣,用木炭在地圖上從襄陽方向沿著漢水、長江一路畫下來,最後重重地指向了靠近烏林水寨後方,但又不在主航道上的一個不起眼的位置。

    “糧道!”

    我一字一頓地說道,

    “曹軍八十三萬姑且信之),每日人吃馬嚼,耗費糧草輜重何止萬千?

    如此龐大的消耗,單靠荊州本地搜刮絕難支撐,其糧草大部,必然依靠水路從後方許都、鄴城等地)轉運而來,經漢水入長江,再送抵烏林大營。”

    “其糧草轉運船隊,必然規模龐大,戒備森嚴。

    然,百密一疏。如此漫長的水路運輸線,必有其脆弱節點!”

    我的木炭最終停留在了那個點上,

    “據昭推測,此處,魚腹口\龍回磯,地勢險要,水流變緩,大型運糧船隊在此處必須減速甚至可能需要換載小型駁船進行轉運,且附近缺乏可供大部隊駐扎策應的陸地依托。

    若能以一支精銳水師,乘夜突襲,斷其糧道,焚其糧草……”

    我沒有繼續說下去,後果已經不言而喻。

    我說出的這個地名和判斷,是玄鏡台花費巨大代價,結合了地理勘探、對曹軍後勤路線的分析、以及對沿途水文條件的評估,最終得出的最高優先級的可打擊目標。

    這個情報的價值,遠超之前任何一點。

    望樓頂層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江風依舊在窗外呼嘯。

    周瑜死死地盯著地板上那個被木炭重重點出的位置,仿佛要將那塊木板看穿。

    他的胸膛微微起伏,眼神中充滿了震驚、思索、懷疑,以及一絲難以掩飾的興奮!

    他知道糧道的重要性,也肯定考慮過襲擾糧道,但絕不可能像我這樣,精準地指出一個具體的、具有高度可行性的脆弱節點!

    這已經超出了普通謀士紙上談兵的範疇,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統帥,結合了精準情報和深刻洞察力,才能得出的結論。

    過了許久,周瑜才緩緩抬起頭,目光復雜地看著我,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沙啞︰

    “子明先生……你所言這些,尤其是這糧道死穴……是基于何等觀察與推演?”

    他沒有直接質疑,而是問我“基于何等觀察與推演”,這本身就說明,我的分析已經深深地打動了他,甚至讓他開始懷疑我獲取信息的渠道。

    我迎著他銳利的目光,坦然說道︰

    “不過是些許紙上談兵,結合了近日所見所聞,以及對曹軍北人南征固有困境的一些推測罷了。

    至于那糧道節點,更是昭根據輿圖和水文常識的妄測,當不得真。

    或許公瑾將軍早已洞察,昭不過是班門弄斧,貽笑大方了。”

    我將一切都歸結于“推測”和“妄測”,絕口不提情報來源,保持著必要的模糊和謙遜。

    越是如此,反而越顯得高深莫測。

    周瑜深深地看了我一眼,沒有再追問。

    他知道,再問也問不出什麼。

    他緩緩走到窗邊,再次望向那漆黑的江面,沉默了良久。

    江風吹動著他額前的發絲,也吹動著我略顯單薄的衣衫。

    望樓上的氣氛,變得微妙而緊張。

    我知道,今夜這場密談,已經達到了我預期的目的。

    我所展現的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個普通的“劉備說客”或者“輔助諸葛亮”的角色。

    我在周瑜的心中,已經種下了一顆名為“陸子明”的、與眾不同的種子。

    至于這顆種子何時發芽,如何結果,還需要耐心和後續的經營。

    終于,周瑜轉過身,臉上恢復了慣常的平靜,但眼神深處,卻多了一絲之前沒有的東西

    ——或許是認可,或許是好奇,或許是更深的忌憚。

    “子明先生高見,瑜……受教了。”

    他緩緩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鄭重,

    “時辰不早,江上風寒,先生請回吧。今日之談,瑜會銘記于心。”

    這句“銘記于心”,份量極重。

    “能為將軍分憂一二,是昭之幸。”我拱手一禮,不再多言,轉身走下樓梯。

    當我再次踏上堅實的地面,融入夜色之中時,我回頭望了一眼那座依舊亮著微弱燈火的望樓。

    我知道,從今夜起,我陸昭在江東的棋局,已經落下了至關重要的一子。

    周公瑾,你我之間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方便以後閱讀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第556章 沙盤推演,直指要害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第556章 沙盤推演,直指要害並對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