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塊錢一斤。”張大山回答。
“四塊錢?”婦女有些猶豫,“能不能便宜點?”
“這已經很便宜了。”張大山耐心地解釋,“這是野生的,質量很好。”
婦女看了看木耳,最終還是買了兩斤。
“黃花菜多少錢?”另一個顧客問道。
“三塊錢一斤。”
“黨參呢?”
“十塊錢一斤。”
生意開始好起來了。不到一個小時,就賣出了一半的山貨。
“大山,這生意真好做。”小王興奮地說道。
“是啊,比種地強多了。”黃麻子也很高興。
就在這時,幾個人走了過來。為首的是一個滿臉橫肉的男子,身後跟著三四個小混混。
“喲,這不是鄉下來的土包子嗎?”橫肉男子陰陽怪氣地說道。
“你是誰?”張大山警覺地問道。
“我叫劉三,這一帶的生意都歸我管。”劉三囂張地說道,“你們要在這里擺攤,得先交保護費。”
“保護費?”張大山皺起眉頭。
“對,保護費。”劉三伸出手,“一百塊錢。”
“一百塊錢?”小王驚呼道,“這也太多了吧?”
“嫌多?”劉三冷笑一聲,“那你們就別想在這里擺攤了。”
說著,劉三就要掀翻張大山的攤位。
“等等!”張大山一把抓住劉三的手。
“怎麼,還想動手?”劉三掙脫張大山的手,“兄弟們,給我教訓教訓這些鄉巴佬。”
幾個小混混立即圍了上來。
就在這時,張大山突然從身後拿出了獵槍。
“都給我站住!”張大山舉起獵槍,對準了劉三。
劉三一看到獵槍,立即嚇得後退了幾步。
“你…你敢開槍?”劉三色厲內荏地說道。
“試試看。”張大山冷冷地回答。
周圍的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變化嚇得遠遠躲開。
“大山,咱們走吧。”黃麻子小聲說道。
“不行。”張大山堅持道,“憑什麼讓我們走?”
“你…你等著!”劉三撂下一句狠話,帶著手下灰溜溜地走了。
“大山,你太厲害了!”小王興奮地說道。
“這下麻煩了。”黃麻子卻有些擔心,“那個劉三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的。”
“怕什麼?”張大山收起獵槍,“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果然,沒過多久,劉三就帶著更多的人回來了。這次足有十幾個人,個個手里都拿著棍子。
“小子,這次看你還敢不敢囂張!”劉三惡狠狠地說道。
張大山看著這些人,心里也有些緊張。畢竟雙拳難敵四手,更何況對方這麼多人。
“怎麼辦?”小王緊張地問道。
就在這時,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了過來。
“劉三,你又在這里鬧事?”
張大山轉頭一看,原來是黃麻子。不過這時的黃麻子已經不是剛才那個有些膽小的樣子了,而是一臉的凶相。
“黃老大?”劉三一看到黃麻子,立即變了臉色,“您怎麼在這里?”
“黃老大?”張大山愣了一下。
“這位是我兄弟。”黃麻子指著張大山說道,“你們敢動他,就是不給我面子。”
“不敢不敢。”劉三連忙擺手,“既然是黃老大的兄弟,那就算了。”
“滾!”黃麻子冷冷地說道。
劉三帶著手下立即走了。
“麻子哥,你…”張大山看著黃麻子,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以前混過一段時間。”黃麻子有些尷尬地說道,“不過現在都是過去的事了。”
“不管怎麼樣,今天多虧了你。”張大山感激地說道。
“咱們是兄弟嘛。”黃麻子拍拍張大山的肩膀。
有了這個小插曲,其他攤販對張大山他們都刮目相看了。很快,山貨就賣完了。
“算算,一共賣了多少錢?”小王興奮地問道。
張大山數了數錢,“一共三百二十塊錢。”
“三百二十塊錢?”小王不敢置信地說道,“這比我一年的工分還多。”
“是啊。”黃麻子也很高興,“這生意真好做。”
“這只是開始。”張大山說道,“咱們用這些錢買些雞仔,回去讓大家伙養雞。”
“養雞?”小王疑惑地問道。
“對,養雞。”張大山解釋道,“雞蛋可以賣錢,雞肉也可以賣錢。”
“可是以前不是說養雞太多就是資本主義嗎?”小王擔心地問道。
“現在不同了。”張大山拿出那張報紙,“改革開放了,養雞是被允許的。”
三人來到了市場上的一個雞仔攤位。
“老板,雞仔怎麼賣?”張大山問道。
“五毛錢一只。”攤主回答。
“我要一百只。”張大山說道。
“一百只?”攤主有些驚訝,“你確定?”
“確定。”張大山點點頭。
很快,三人就買了一百只雞仔,用準備好的箱子裝著,放在板車上。
“這些雞仔真可愛。”小王看著嘰嘰喳喳的小雞,忍不住說道。
“可愛是可愛,關鍵是能賺錢。”黃麻子笑著說道。
三人拉著雞仔回到了村子里。
“大山,你們回來了?”村長李大叔看到三人拉著一車雞仔,好奇地問道。
“是啊。”張大山跳下板車,“李叔,這些雞仔是給大家伙買的。”
“給我們買的?”李大叔有些不敢相信。
“對。”張大山拿出一沓錢,“這是今天賣山貨賺的錢,三百二十塊錢。”
“三百二十塊錢?”李大叔倒吸一口涼氣,“這麼多?”
“是啊。”張大山笑著說道,“所以我說個體經濟是有前途的。”
很快,消息就傳遍了全村。村民們都跑來看那些錢和雞仔。
“真的賺了這麼多錢?”老黃不敢置信地問道。
“千真萬確。”張大山將錢遞給老黃看,“你們自己數數。”
老黃接過錢,一張一張地數了起來。
“真的是三百二十塊錢。”老黃震驚地說道。
“那這些雞仔…”有村民問道。
“分給大家養。”張大山說道,“每家十只,養大了賣雞蛋。”
“可是…”有人擔心地說道,“以前不是說養雞太多就是資本主義嗎?”
張大山又拿出那張報紙,大聲讀道︰“改革開放,支持個體經濟,允許農民發展家庭養殖業…”
讀完後,村民們都沉默了。
“這…這是真的嗎?”有人小聲問道。
“當然是真的。”張大山肯定地回答。
“那我們就試試吧。”終于有人開口了。
“對,試試吧。”其他人也紛紛贊同。
很快,一百只雞仔就被村民們分光了。每家十只,正好分給十家。
“大山,你真是我們村的福星。”村長李大叔感激地說道。
“李叔,這話說得太重了。”張大山謙虛地說道,“咱們都是一個村的,應該互相幫助。”
“是啊,咱們都是一個村的。”村民們紛紛點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