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然成了資本家

第259章 快樂教育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完全不知道寫的是什麼 本章︰第259章 快樂教育

    正所謂禍福相依,田毅在河北的抄底行動進展順利,他自然而然地盯上了河南的味精龍頭企業——蓮花味精,此時的田毅,正佇立在窗前,凝視著黃浦江上往來穿梭、吞吐貨物的巨輪,手中輕輕摩挲著青瓷茶杯。室內一片靜謐,唯有座機的鈴聲在第三聲響徹之時,打破了這份寧靜。他低頭看向來電顯示,嘴角緩緩浮起一抹如冰刃般冷峻的弧度——【xxx社會開放基金會東亞分部】。

    “田先生!吉布提熾熱的烈日,該不會把您精心構築的商業版圖給曬化了吧?”電話那端,傳來基金會東亞負責人托馬斯•凱格格帶著倫敦音的英語,聲音听起來仿佛涂了蜜,卻又似暗藏刀片,透著一絲不懷好意。

    田毅輕輕晃動著杯中翠綠的龍井,語氣帶著幾分調侃地回應道︰“親愛的凱格格先生,您獲取消息的速度比海運還快啊。不過,就這點味精訂單,難道就值得貴基金會專門撥出專線來關切?”

    “哈哈,您知道的,我們一直致力于非洲兒童的營養改善事業……只是,貴司在吉布提的味精集裝箱,不幸被檢出含有‘致癌物質’,恐怕這批貨物要全部銷毀啊……”說著,田毅身旁的傳真機緩緩吐出紙張,吉布提海關的扣押通知赫然在目,上面鮮紅的印章,如同鮮血漬跡般逐漸漫延開來。

    田毅心中暗自冷笑,美國情報網絡的完善程度確實不容小覷,即便此刻他們深陷中東事務的泥潭,卻依然有精力對自己展開威壓。他翻動著手中的檢驗報告︰“貴會資助的檢疫實驗室效率可真是高得驚人,我這批貨物剛靠港短短24小時,檢測結果就新鮮出爐了?”

    “當然,兒童的事情向來都是我們的工作優先級!”托馬斯•凱格格話鋒陡然一轉,“就像貴國的孩子們,現在急需通過快樂教育來減輕壓力。我們基金會目前正在招募500名‘童年守護者’宣傳員……”

    听到“快樂教育”這幾個字,田毅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托馬斯在听筒中听到紙張被撕裂的刺耳聲響——那是田毅撕毀了扣押通知書。

    田毅太清楚對方這一套組合拳的險惡用心了︰先是用味精致癌的莫須有罪名,威脅自己剛剛起步的海外商業命脈;緊接著,又妄圖以快樂教育來蛀空國內的根基,這分明是在逼自己做出抉擇。

    說起“快樂教育”,就不得不追溯它的起源。“快樂教育”最初被宣揚為一種具有積極意義的教育理念,最早由19世紀中後期的英國教育家赫伯特•斯賓塞所倡導。在他那本著名的《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一書中,明確提出“教育的目的應當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而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理應是快樂的”。

    時光回溯到里根、老布什以及克林頓執政時期,起初,這幾位總統推行的教育政策,帶有濃厚的應試教育色彩,頗有些像中國河北衡水高中那種高強度的學習味道。當時,甦聯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或者說甦聯的宣傳攻勢極為強大,聲稱每年能培養出500萬精通微積分的大學生,而美國僅有10萬。這種巨大的反差,讓美國上下深感危機,仿佛若不改變,國家便有亡國之虞。于是,每一位總統都急切地推動學生們“卷”起來。

    然而,世事難料,甦聯解體的速度超乎想象。當克林頓對著葉利欽哈哈大笑之時,美國的資本家們笑得比他還要開懷。因為這下他們終于可以毫無顧忌地將工廠轉移到國外。克林頓並未意識到其中的深遠影響,反而進一步推動了美加墨自貿區以及加入to等舉措,這使得美國的工廠更加瘋狂地向海外遷移。到了小布什時代,這位被稱作“中國入世守門員”的總統,更是加快了產業轉移的步伐。在2001  2004這短短4年時間里,美國制造業崗位銳減300萬個,比過去30年減少的崗位總和還要多。與此同時,服務性消費在gdp中的比重,首次突破了50。

    這種產業結構的巨大變化,迅速在教育市場上引發了連鎖反應。美國大學生畢業後,面臨著就業難題,國內大量崗位集中在諸如端盤子這類服務業。美國的家長和學生們瞬間懵逼了,他們本以為按照國家的號召努力讀書,是為了美國的生存與發展,可最終卻發現,國家看似贏了,自己家庭的未來卻一片黯淡。這時候,人們開始深刻反思教育的真正意義究竟何在。

    在這種背景下,美國的教育體系幾乎是一夜之間走向了“躺平”。小布什總統也曾嘗試出台法案拯救教育,但很快便偃旗息鼓。畢竟,一方面,每年投入數百億資金,逼迫學生努力學習,然而畢業後卻找不到合適工作,失業率飆升,這無疑會讓他在選舉中失去民心,面臨下台危機;另一方面,對學生放任自流,一分錢不用投入,學生不想學習就不學,反正像麥當勞、沃爾瑪等資本家都搶著開辦職校,就業和消費數據起飛。只要不是傻子的人都明白該如何抉擇,小布什自然也不傻,所以在2005年成功獲得連任。

    至此,美國的教育格局逐漸形成︰有錢人憑借雄厚的財力直接進入藤校;中產階級則不惜花費重金擇校,把孩子卷進華爾街和 谷;而窮人則接受所謂的“快樂教育”長達十八年,最終穿上圍裙,就成為麥當勞的最佳員工,大家都有各自的“美好未來”。其實從美國的角度而言,“快樂教育”與美國產業空心化後,國內只剩金融和服務業的國情高度契合。畢竟金融行業只需少數精英,而諸如端盤子、洗車等服務業,卻能容納大量勞動力。

    不過,美國總統們心里也清楚,長此以往,美國的教育質量必然會下滑,國家很容易被其他國家超越。這時候,美國的“天才們”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既然自己要躺平,那就拉著其他國家一起躺平。利用美國的國際影響力以及一直宣揚的教育援助計劃,向其他國家推廣“快樂教育”理念,諸如倡導不能用分數來評判孩子的優劣,老師不能對孩子嚴格要求等等。結果,那些接受援助的國家,無一例外,教育質量均出現了下滑。畢竟,人要上進本就困難,而墮落卻輕而易舉,孩子們壓力減輕了,老師的壓力同樣也小了。一個國家出現這種情況或許可以歸結為個例,但所有國家都如此,就足以說明這種教育體制存在嚴重問題。

    然而,對于有錢人來說,這一切並無大礙,他們可以將孩子送進私立學校,甚至送進美國的藤校。美國見狀,便通過合作辦學等方式,為這些國家的精英提供留學美國的機會。以印度為例,公立學校在“快樂教育”的沖擊下,教學質量一落千丈,而私立學校理工科的學生卻源源不斷地前往美國留學,人才如割韭菜般被輸送到美國。中國在2000年左右,也受到了類似的影響。

    美國憑借這一系列操作,成功維持了自身在科教領域的優勢。一方面大力推動產業轉移,另一方面穩固了科技霸權,甚至自信到即便公布一些專利技術,也不擔心其他國家能夠學會。就像後來埃隆•馬斯克,在美國待久了,陷入信息繭房,高傲地認為,即便他公布電動車技術,其他國家也學不會。美國自己也堅信這套政策堪稱天衣無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居然成了資本家》,方便以後閱讀我居然成了資本家第259章 快樂教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居然成了資本家第259章 快樂教育並對我居然成了資本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