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6月10日,清華園的合歡樹開得正盛,粉色絨花簌簌落在沈知意的肩頭。21歲的她抱著一摞《互聯網經濟前沿》論文,腳步輕快地穿過校園——提前完成本科學業的她,即將踏入經濟管理學院攻讀碩士學位。陽光透過梧桐葉的縫隙灑在她身上,為白襯衫鍍上一層金邊,與遠處科技園里星寧工作室的玻璃幕牆交相輝映。
“知意姐!杭城總部傳來好消息!”陳昊騎著自行車從拐角沖出來,車筐里塞滿報表,“星寧文化公司的股票市值突破20.3億!六家分店的智能管理系統上線後,運營效率提升了40!”他推了推眼鏡,興奮得聲音發顫,“沈寧和沈舒把總部打理得滴水不漏,現在連跨國合作案都能獨立處理了!”
沈知意接過報表,目光掃過密密麻麻的數據。杭城總部的照片附在文件末尾︰17歲的沈寧穿著剪裁合身的職業裝,正對著視頻會議講解文創項目;15歲的沈舒戴著黑框眼鏡,手指在平板電腦上快速滑動,屏幕上是她主導設計的虛擬展廳。想起三年前那個抱著畫板的小女孩,如今竟能將ar技術與非遺文化結合,沈知意不禁莞爾。
“姐,這次的季度總結會你來主持嗎?”甦楮的電話適時響起,背景音里是星寧北京分部的熱鬧討論聲,“劉強東的京東物流體系初步成型,馬老師的中國黃頁用戶突破500萬,還有馬化騰的oicq注冊量過億……大家都等著听你的戰略規劃呢!”
夜幕降臨時,沈知意坐在研究生宿舍的書桌前,打開加密郵箱。世界各地的合作邀約如雪片般飛來,其中一封來自 谷的郵件讓她瞳孔微縮——某風投機構願意出資10億美元,換取星寧國際業務的部分股權。她摩挲著鋼筆,在筆記本上寫下︰“資本是翅膀,而非枷鎖。”
與此同時,杭城星寧總部大樓頂層,沈寧正盯著股市大盤。電腦屏幕上,星寧的股票曲線穩健上揚,她輕輕咬住下唇,撥通了沈舒的分機︰“妹妹,歐洲文創展的預算再壓縮5,把資金傾斜到區塊鏈研發項目。”15歲的沈舒立刻回應︰“明白!我剛收到劍橋大學實驗室的合作意向,他們想把咱們的非遺數字化技術應用到文物保護領域。”
高考前夕,沈寧在辦公室復習備考。台燈下,《宏觀經濟學》與《高等數學》的課本旁,擺著星寧最新的商業計劃書。她的手指在書頁間穿梭,時而停頓寫下公式,時而調出財務數據驗證理論。當窗外的蟬鳴漸歇,她合上書本,在日程表上標注︰“明日與馬雲洽談跨境電商合作。”
而在深圳,馬化騰的團隊正在慶祝oicq用戶突破一億大關。慶功宴上,他舉起酒杯遙敬北方︰“如果沒有沈知意當年的指點,就沒有今天的oicq。听說她正在研究互聯網金融,或許我們能在數字支付領域合作。”
1995年的夏天,注定成為中國互聯網商業的里程碑。劉強東的京東物流車隊首次駛出華北,載著甦北的特產開往全國;馬雲的中國黃頁與星寧合作推出“老字號上網計劃”,讓百年綢緞莊的產品出現在巴黎時裝周;馬化騰的即時通訊軟件開始改變國人的社交方式,對話框里的“滴滴”聲成為時代的新旋律。
沈知意站在清華科技園的觀景台上,俯瞰著燈火通明的創業園區。夜風送來遠處中關村的喧囂,她打開手機,家族群里彈出新消息︰沈寧高考估分全省前十,沈舒的“數字敦煌”項目獲得國際創新大獎。而星寧文化公司的股票仍在穩步攀升,旗下孵化的三十余個項目如雨後春筍般成長。
“姐,你看!”陳昊突然指著天空。夜空中,一顆人造衛星劃過,將星寧工作室的ogo投影在雲層上。沈知意望著那道轉瞬即逝的光芒,想起馬克思的話︰“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此刻,她和伙伴們正用代碼、資本與情懷,在時代的畫布上,書寫著屬于中國互聯網商業的壯麗篇章。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