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耦合效應區域的仿真精度偏差達到了0.48%!
鐘總,你知道0.48%的偏差意味著什麼嗎?!
在SUb6GHZ頻段或許還能勉強接受,但在我們即將面對的毫米波頻段,這就是災難!
是設計失準!是流片即報廢的信號!”
張哲的聲音在安靜的實驗室里回蕩,仿佛有一種技術權威被冒犯的憤怒和痛心疾首。
“追求那零點幾個納秒的延遲優化,犧牲的是仿真的根基,精度!
這是舍本逐末!是工程師的恥辱!”
張哲環視四周,目光掃過那些或茫然、或緊張、或帶著隱隱認同的年輕面孔。
最後定格在鐘耀祖漲紅的臉上,語氣沉痛而銳利︰
“芯片設計,尤其是射頻前端,那是跟電磁場的幽靈打交道。
仿真工具,首先求的是一個‘準’字。
沒有精度保障的效率,就是空中樓閣,是害人的花架子。
你們這套野路子的‘混沌’協議,破壞了工具鏈的穩定性和可驗證性。
我早就說過,工業標準存在這麼多年,不是沒有道理的!
兼容性、可靠性、精度保障,這才是EDA工具安身立命的根本!
而不是某些人為了標新立異搞出來的‘奇技淫巧’!”
“奇技淫巧?”鐘耀祖像是被踩了尾巴的貓,瞬間炸了。
熬夜攻堅的疲憊、技術路線被全盤否定的憋屈、還有對方那毫不掩飾的輕蔑,瞬間沖垮了他的理智防線。
“張博士!
‘混沌’協議在麒麟980的GPU模塊後端驗證上,時序收斂周期縮短了65%!
面積優化了7%!
這是實打實跑出來的!
台積電的GDSII都認了!
你管這叫奇技淫巧?
你家的奇技淫巧有這麼牛逼?
你奇一個讓我看看?
真正問題是你們禾芯的引擎算法層優化不夠,跟不上高效的數據吞吐,才導致精度波動!
問題在你們那邊!”
“荒謬!”張哲氣得胡子都在抖。
“我們的算法經過多少國際大廠流片驗證?
是你們強行用非標準接口破壞了數據流的完整性!
是接口的問題!”
“是你們引擎的適應性太差!”
“是你們接口設計有缺陷!”
兩人的爭執瞬間白熱化,聲音在空曠的實驗室里激烈踫撞。
一邊是年輕氣盛、手握實績的技術新銳,一邊是底蘊深厚、掌控核心算法的行業老帥。
周圍的工程師們噤若寒蟬,沒人敢上前勸阻,氣氛緊張得如同拉滿的弓弦。
馮亦如不知何時出現在了實驗室門口。
他眉頭緊鎖,快步走了進來,試圖分開幾乎要頂在一起的兩人。
“張博士,耀祖,都冷靜點。技術問題,回會議室慢慢討論。”馮亦如的聲音帶著一貫的清冷,試圖用理性壓制情緒。
“馮部長!”張哲猛地轉頭,對馮亦如這個領導顯然也缺乏足夠的敬畏。
“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
這是關乎工具鏈根基的路線之爭。
放任這種破壞標準、追求短期效率的激進做法,會毀了整個EDA鏈條的可靠性和長期發展。
我要求召開部門技術委員會,重新評估‘混沌’協議的可行性。
如果不行,必須立刻停止使用,回歸標準接口!”
他語速極快,唾沫星子幾乎濺到馮亦如那件價值不菲的定制西裝上。
馮亦如下意識地後退了半步,鏡片後的眼神閃過一絲厭惡,被他強壓了下來。
家人們,誰懂一個潔癖的男人被噴一臉唾沫星子的感覺。
但更多的是面對這種復雜技術倫理爭論時的力不從心。
他擅長的是構建精妙的邏輯和系統,而不是處理這種夾雜著歷史情緒、技術信仰和人事角力的混戰。
張哲拋出的“標準”、“可靠性”、“長期發展”這些大詞,像一張無形的網,讓他一時難以找到最精準有力的切入點反駁。
鐘耀祖看著馮亦如一時語塞,又看看張哲那咄咄逼人、仿佛真理在握的姿態,一股巨大的委屈和憤怒直沖頭頂。
他為了“混沌”協議,帶著團隊熬了多少通宵?
啃下了多少硬骨頭?
實打實的數據就擺在那里!
憑什麼要被這個抱殘守缺的老頑固全盤否定?
“砰!”
一聲悶響打斷了激烈的爭吵。
是鐘耀祖。
他抓起操作台上自己那杯喝了一半早已冰涼的咖啡,狠狠地摜在了旁邊的金屬垃圾桶里!
廉價的紙杯瞬間變形,深褐色的咖啡液濺得到處都是,有幾滴甚至飛濺到了旁邊一台昂貴示波器的外殼上。
整個實驗室,死一般的寂靜。
所有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爆發驚呆了。
張哲瞪大了眼楮,看著那一片狼藉,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的震驚。
隨後就露出了一種“果然如此,粗鄙不堪”的輕蔑。
馮亦如則徹底僵住,看著垃圾桶上的狼狽和昂貴的儀器外殼上那幾點刺眼的咖啡漬,他胃里一陣翻騰,臉色瞬間變得極其難看。
鐘耀祖也愣住了,看著自己失控的手,再看看周圍一片死寂和那些驚愕的目光,一股熱血涌上臉頰,隨即是更深的羞憤和茫然。
他張了張嘴,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猛地轉身,撞開擋在身前的兩個工程師,沖出了實驗室大門。
沖突,以一種最難看、最失控的方式,暫時落下了帷幕。
但空氣中彌漫的硝煙味,卻更加濃烈刺鼻。
監控屏幕的光,映照著陳默沒什麼表情的臉。
寬大的辦公桌上,多個分屏正無聲地回放著剛才EDA實驗室那場沖突的全過程︰
張哲的憤怒摔報告,鐘耀祖的激烈反駁,馮亦如的調解無力,最後定格在鐘耀祖失控摔杯沖出大門的那一幕。
林雨晴安靜地站在一旁,雙手交疊放在身前,如同一個沒有感情機器。
只在陳默目光掃過某個關鍵點時,適時地低聲補充一句︰
“沖突源起于上午十點十七分的BalOng 5000射頻前端LNA模塊聯合仿真精度報告評審會。
張哲博士對接口層‘混沌’協議導致的0.48%精度偏差反應激烈。
鐘總堅持問題在禾芯引擎算法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