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千禧年,我創建世界第一高校

第38章 星辰學子的論文,投稿星辰期刊!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作家愛吃巧克力 本章︰第38章 星辰學子的論文,投稿星辰期刊!

    5月18日。

    星辰大學物理學院。

    某間辦公室內。

    大一學生孟超,看向眼前的物理教授韓立新,滿臉恭敬地說道︰“韓教授,我剛剛寫完一篇學術論文,想請您指點一二。”

    听到這話。

    韓立新微微頷首。

    他今年48歲,卻已經在物理領域取得突出的學術成就,在行業內小有名氣。

    來到星辰大學物理學院教書後。

    時常會有一些學生,來求他指點學術問題。

    眼前這位叫做孟超的學生,就是其中之一,曾多次來找過他。

    接下來。

    韓立新將孟超遞過來的u盤,插進電腦usb接口,讀取論文。

    他問道︰“小孟,你論文的選題,是哪個分類?”

    孟超連忙道︰“韓教授,我的選題,是石墨烯領域。”

    “石墨烯?”

    韓立新眼前一亮。

    1859年,本杰明•柯林斯•布羅迪,發現了熱還原氧化石墨的高度層狀結構。

    1916年,通過粉末衍射的相關方法,石墨的結構得到解決。

    1918年,科爾施特爾和海恩尼,對其進行詳細研究,描述了氧化石墨紙的性能。

    1924年,通過單晶衍射的辦法,確定石墨的結構。

    1947年,華萊士探索石墨烯理論,並以此作為理解三維石墨電子性質的起點。<等人,用水合 等還原劑還原氧化石墨烯,得到了還原氧化石墨薄片,並用x射線衍射證明他們獲得的是單層石墨。

    1987年,穆拉斯,首次使用“grapene”,來命名石墨烯。

    1999年,rodney s ruoff等人,用氧等離子體刻蝕其表面得到形成一定形狀的小“石墨島”,再用原子力顯微鏡探針進行精確操控、剝離出單層的石墨烯,但由于實驗方法與技術缺陷,他們並未如願以償。

    眼下……孟超選題的領域是石墨烯。

    韓立新很想知道。

    孟超到底研究出了什麼東西?

    論文讀取完成後。

    標題出現在電腦屏幕上,名為《單層石墨烯的制備分離,世界首個二維材料!》

    看到標題後。

    韓立新雙眼一凝,顯得有些不可思議。

    單層石墨烯制備分離?

    世界首個二維材料?

    這個論文標題,也太令人震撼了吧!

    帶著前所未有的好奇。

    韓立新聚精會神的看起了論文。

    論文內容提到。

    科學界有個困擾很多年的難題。

    那就是石墨是三維結構的材料,能不能把其分離出來,變成只有一個原子厚度的單層結構?

    根據熱力學理論。

    這種二維單層結構,在常規環境下是非常不穩定的,所以很多人認為單層石墨烯是不存在的,或者說至少不可能被分離出來。

    而孟超本人,一直對碳材料非常感興趣,尤其是碳納米管和富勒烯。

    這兩種碳材料,擁有非凡的性能,但也有著制備和操作上的困難。

    不過……

    孟超並沒有放棄,而是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方法。

    比如化學剝離法。

    比如氣相沉積法。

    比如機械剝離法。

    比如拉伸剝離法。

    只可惜……

    這些方法都沒有成功,只能得到一些多層或者厚層的石墨烯,而不能得到單層的石墨烯。

    看到這里。

    韓立新微微點頭。

    從1990年開始,科學界就通過化學剝離的方式,來獲得煙灰中的單層石墨。

    但他們最終得到的石墨薄膜,要厚于50層到100層。

    而用拉伸剝離法,最多能獲得低至10納米厚度的多層樣品。

    想想也是。

    1毫米厚的石墨,約含有300萬層石墨烯。

    鉛筆在紙上輕輕一刷,留下的劃痕,就可能是好幾層石墨烯。

    如此薄的石墨烯。

    讓科學界很難制備出單層石墨烯。

    正因如此。

    石墨烯一直被科學界認為,是一種只存在于理論中,無法在實驗室獲得的材料。

    因為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構成的單層碳片,呈蜂窩圖案的六邊形平面晶格相互連接。

    盡管碳原子之間通過共價鍵連接,但在室溫下,碳原子的強烈熱振動將導致單層碳原子無法穩定存在,最終分解成微小的球狀結構。

    問題來了!

    孟超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韓立新屏住呼吸,繼續閱讀論文。

    文章里提到。

    孟超在實驗室一籌莫展之際,突然靈光一閃。

    他注意到平常的實驗里。

    往往會先用透明膠帶,把石墨上不必要的雜質粘掉,從而分離出新鮮、干淨的表面。

    這是掃描隧道顯微鏡研究里的一項標準技術。

    但孟超心里想。

    透明膠帶,既然能把石墨上的雜質粘掉,那能否粘掉一些石墨的殘渣,從而粘出一些單層石墨烯呢?

    他想到就做。

    用透明膠帶反復粘貼和撕開石墨片,破壞石墨層間的範德華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通過這種方法,每次都會使石墨片變得更薄,直到最後剩下單層的石墨烯。

    這個方法,听上去很荒謬,但非常有效!

    具體實驗過程里。

    孟超將石墨片,從高定向熱解石墨上剝離,然後將石墨片的兩面粘在一種特殊的膠帶上,撕開膠帶,就可以把它一分為二。

    只要一直重復這個操作。

    最終就會讓石墨片,變得越來越薄,最終得到一個只有一層碳原子的薄片——石墨烯!

    單層石墨烯被制備而出後。

    孟超用顯微鏡和光譜儀來鑒定它們。

    鑒定結果顯示。

    單層的石墨烯,在顯微鏡下,會呈現出淡棕色。

    多層的石墨烯,在顯微鏡下,會呈現出深棕色或者黑色。

    單層的石墨烯,在光譜儀上,會顯示出特殊的波形。

    多層的石墨烯,在光譜儀上,沒有特殊的波形。

    最終,孟超確定自己制備出單層石墨烯,把不可能化作可能!

    ……

    看到這里。

    韓立新贊嘆不已。

    他看向眼前站著的孟超,欽佩道︰“小孟,你很有創造力,竟然用這種方式,分離出單層石墨烯,真是了不起!”

    見教授夸贊。

    孟超撓了撓頭。

    青澀的臉龐上,出現一種含羞的情緒。

    他謙虛的說道︰“韓教授,我也只是運氣好,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沒想到真的成功了!”

    “小孟,你不必自謙!”

    韓立新擺擺手,直言道︰“科學領域的發現,有時候就是如此簡單而美妙。

    你用一種我們日常隨處可見的透明膠帶,卻制備出科學界誰也無法制備出的單層石墨烯,向世界揭示一種我們從未見過的材料。

    同時,你讓物理科學界看到一個全新的二維世界,以及一個充滿奇跡和可能性的世界!”

    ……

    接下來。

    韓立新繼續閱讀孟超的論文。

    文章里提到。

    單層石墨烯制備而出後。

    孟超對其進行一系列研究。

    他發現石墨烯是一種由單層碳原子組成的二維材料,具有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二維材料。

    石墨烯具有極強的強度,強度是鋼的200倍,導電性優于銀,導熱性優于銅,並且是世界已知最薄、最輕、最硬的材料。

    由于種種特性。

    石墨烯對物理學基礎研究,有著特殊意義。

    比如,二維的石墨烯中,電子的質量仿佛是不存在的,這種特性讓石墨烯成為了一種罕見的可用于研究相對論量子力學的凝聚態物質——因為無質量的粒子必須以光速運動,從而必須用相對論量子力學來描述,這為理論物理學家們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研究方向。

    比如,單層石墨烯的電子結構,可以調變其表面的活性,從而衍生出一系列半導體領域的變革。

    比如,石墨烯的特性,可以應用于化學傳感器、感光元件、晶體管、顯示屏、新能源電池、儲氫材料、航空航天、軍工、生物、復合材料等海量領域,從而掀起新的材料革命。

    整篇論文看下來。

    韓立新驚嘆連連。

    他不吝贊嘆道︰“小孟,你真是物理領域的天才!

    今後石墨烯領域引發社會怎樣的變革,我們暫且不得而知。

    但你用透明膠帶粘貼法,制備出單層石墨烯。

    光憑這一點。

    已經能讓你在物理學領域,青史留名!”

    “韓教授您謬贊了!”

    孟超再次撓了撓頭,顯然覺得自己配不上這樣的評價。

    這時,韓立新補充道︰“小孟,你這篇論文震撼人心,我沒有能指點你的地方。

    論文書寫格式、論文的排版、細節上的用詞、英文版本翻譯準確度、實驗數據等等,都非常完美,無需修改就能直接投稿期刊。

    對了,你想好投稿哪個期刊了嗎?”

    “還沒有!”

    孟超搖頭道︰“論文我剛剛完成,就來找您指點,沒想好要投哪一家。”

    韓立新此刻心情不錯,耐心解釋道︰“ 一流的成果,都希望發表在一流期刊上。

    目前國際上最頂級的兩大學術期刊,分別是《nature》自然期刊和《science》科學期刊。

    只要你能在這兩家期刊上,發布一篇論文。

    比你在普通學術期刊上,發再多的論文,都有用!”

    聞言,孟超微微點頭。

    他對這兩大國際學術期刊,如雷貫耳。

    《nature》自然期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科學期刊,于1869年創刊,始終如一的報道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里的最重要突破。

    《science》科學期刊,是世界最權威的學術期刊之一,于1880年創刊,它主要刊登全球最新科學研究成果,範圍覆蓋各個學科。

    現階段。

    《nature》自然期刊,影響因子30.4。

    《science》科學期刊,影響因子28.95。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時,韓立新繼續說道︰“其實你還有一個選擇,星辰大學校方,上個月出資10億元,成立校辦企業——星辰出版社。

    星辰出版社,涵蓋圖書、報刊、電子音像、學術期刊等領域。

    他們名下,就設立了《星辰》學術期刊。

    該期刊,現階段名不見經傳。

    但是他們的高級編輯、學術編輯、審核編輯、各學科專家,全都是星辰大學的知名教授。

    你要是願意的話,可以直接投稿《星辰》學術期刊!”

    “韓教授,我選擇投稿《星辰》期刊!”

    孟超沒有絲毫猶豫,直截了當的說道。

    “哦?這是為什麼?”

    韓立新疑惑道︰“你的這篇論文,對物理領域具有開創性意義,百分百能被《nature》自然期刊和《science》科學期刊收錄。

    屆時,你今後考研、就業、學術研究等方面,都能得到莫大的好處。”

    听到這話。

    孟超笑著道︰“韓教授,我這次之所以能夠制備出單層石墨烯,全是得益于學校的幫助。

    首先,我在星辰大學里,衣食無憂,不用為柴米油鹽而焦慮,能安心學習物理知識。

    其次,星辰大學基金會上個月推出學術基金,我的實驗項目通過審批,獲得100萬元的學術經費。

    最後,星辰大學的物理實驗室,各方面設備和儀器,都非常齊全,為我制備出單層石墨烯,奠定了堅實的基調。

    不夸張的說。

    我現在取得的科研成果,全都得益于星辰大學!

    眼下《星辰》期刊,固然名不見經傳。

    但未來呢?

    就如您剛才所說。

    一流的成果,都希望發表在一流期刊上。

    而一流期刊的形成,同樣需要一流成果的支持!

    所以……我想把這篇論文,發表在《星辰》期刊上,希望借助單層石墨烯誕生產生的社會影響力,帶動《星辰》期刊的名氣。

    作為一名星辰學子。

    我想,這應該是我要做的,也必須去做的事情!”

    听到這話。

    韓立新感慨萬千。

    現在年輕人,真是了不得啊!

    他看著意氣風發、少年意氣的孟超,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

    最關鍵的是。

    孟超這名學生,非常知恩圖報。

    星辰大學待他好一分,他就還星辰大學十分!

    喜歡重生千禧年,我創建世界第一高校請大家收藏︰()重生千禧年,我創建世界第一高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千禧年,我創建世界第一高校》,方便以後閱讀重生千禧年,我創建世界第一高校第38章 星辰學子的論文,投稿星辰期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千禧年,我創建世界第一高校第38章 星辰學子的論文,投稿星辰期刊!並對重生千禧年,我創建世界第一高校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