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麼一來,村委的方向也就明確了。
村委組成,也就是這些模塊化後的各個老大。
只是村委還有決定未來村子走向的“大會”,即“村民代表大會”,很多村民事情的處理,都要通過大會來進行商議、表決和完善。
表決就是投票。
關鍵不在于投票,而在于“村民代表大會”的參與者是誰。
村民代表,各個廠的基層代表,婦女代表,村委干部這些人。
那麼,整體權力架構又是怎樣的呢?
村子的老大仍舊是村委書記,書記下有七人組的委員會,代表團往下才是村委各個部門,村委書記這邊有“秘書會”,秘書會的組成是村民基層代表。
委員會負責收集處理村子的各種事,出主意寫報告給村委書記批通過。
村委書記會和秘書會商議這些事的解決,是否符合群體利益走向。
“委員會只有處理權,沒有允許權,允許權在書記手上。”
“真正有執行權的,還是村委各部門。”
“村委書記有權利從非干部,非委員的普通村民里,選出秘書。”
“秘書負責和他一同處理這些事,擁有提議權。”
“必要時,可以讓秘書會對村委書記的決定進行投票。”
就在張志強、胡英等人在听著許灼寫作這種結構的目的時,心里頭其實也是會有一些問題的,比如說這樣做是否太過于集權。
那村委書記不就成土皇帝了嗎?
這是倒退。
可回頭一想,秘書會都是沒有任何職權的普通村民,拿一份村委的工資,只有一個提議權,也沒渠道去以權謀私。
反過來說,這也算是書記處把最高權力,平攤給民眾了。
類似問題還有很多。
但都被許灼作出的補充內容給解決了。
以他們眼力和閱歷,一時間只覺得完美,找不出問題。
像是村中各種事情的處理等級,依據標準,許灼都想到了,且寫得也比較詳細,便是胡英這樣的地委都自嘆不如。
寫完後,村民大會繼續召開。
還是由各個代表提交建議,包括許灼的。
這次村民學乖了,讓許灼的提議先說,大家來討論討論。
其實也算是默認通過了許灼的提議。
由全為民把許灼制作的結構說出來後,村民頓時掀起一陣熱議。
各個人都把疑惑和問題寫在紙條上,最後呈交上來。
許灼拿過紙條,一一批復,又有全為民進行回答。
這些問題,有幾個還像樣,剩下的都很幼稚。
就算是胡英的助理處理起來,都綽綽有余。
“最後一輪,由大家直接說出自己的問題,然後由許灼同志根據這設計的框架,來回答如何讓全新框架解決問題。”
村民的問題很多,比如想賺錢,結婚離婚,孩子上學。
還有沒有工作能力的老人如何處理,殘障人士咋辦。
另外按照現在村里的制度,總的集體資產是固定的,村民們相當于把資產上交給集體,自己作為村集體的股東,由集體運營產生財富,再把財富分給股東,如果村里有人進來了怎麼辦,有人出去了怎麼辦,有人沒了怎麼辦。
先前處理方式也比較成熟,叫做“生不添死不減”。
這股份是按照戶頭來的。
打個比方,比如說制度成立之初,全村有一千口人,那麼村集體資產平均分為一千份,一千股。
然後每家戶口本上,有些是兩口,那麼這一戶就佔兩股。
等這家人生孩子了,變成三口人了,那還是三口人均分兩股。
如果這戶人家死得只剩一個了,一個人享有這兩股。
如果銷戶了,那麼歸功。
這就是“生不添死不減”。
可這種制度只適用于改開之前的時代,這是為了限制人口流動,不論去哪里,辦什麼事,都要介紹信才能方便。
想到改開後,人口流動巨大,且自然而然全方面城市化……
這種制度顯然就落後了。
當大量人口離開農村,農村沒了發展建設,就算有這種制度也沒卵用。
世界上有沒有國家可以做參考呢?
有,日美皆是如此。
所以許灼對這些問題,也早就想過了應對。
如果改開已經無法避免,也就意味著城市化、產業集群化無法避免,那麼他就得在這之前,把天授這里變成小城鎮。
換個說法——農村全面現代化改造。
人需要吃飯,那就得干活,干活得有干活的地方,所以後現代發展才會出現工業園區,然後以工業園區為中心形成醫療,教育,養老體系。
就仿佛工業園區就是一個“村”。
那是改開後,人口流動巨大,社會化發展的結果。
現在情況是反著來,是有那麼多人口,沒那麼多工作,怎麼辦?
要是產業不多,崗位不多,一改開,就會有大量人口流失。
那麼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也就是不可能的了。
改開非常利于底層發展,但長遠來看根本不利于國防。
老大哥就是典型例子。
人家那麼集中力量辦大事,才多少年,整個甦維埃就成了全世界最恐怖最龐大的存在,那時候美仔瑟瑟發抖,猶如可憐蟲,都害怕隨時被覆滅。
關鍵是人家中期開始路子就走窄了。
偉人時期需要這種模式,有凝聚力,國防發展快,有了國防做保障——國家的頂級技術都是優先用于軍工,等技術層層迭代、淘汰下來,才會被改良用于民用,典型例子就是很多電風扇,一些家電。
這麼一來,國家能保障,邊疆能保障。
最後,民生雖然後起,可也不用擔心,因為頂級技術下沉,帶來的效果肯定是飛躍的,並且自身自給自足,萬事不求人,不會被限制。
缺點就是……因為有個老大哥作參照,過于理想化。
然後老大哥和咱們鬧掰後,很多東西都得靠自己摸索。
最後發現,民族風氣不一樣,國情不一樣,地緣政治不一樣……
根本不能一蹴而就。
改開的想法早就有了,但八零年還是在摸索期,中央那里都吵得不可開交,還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誰都不敢大刀闊斧來。
允許一部分自由後,其實默認了底層發展,就當是試驗。
這時候稱之為“試點”。
……
喜歡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請大家收藏︰()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