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剩下的這些我全要了,你優惠一點!”
當只剩下目測八九十斤桃子的時候,一名50歲左右的中年男人走了過來。
“你一個人要了可不行!”
這時另外一人也走到了跟前。
他是一位年齡跟常順差不多的人。
先前已經買過桃子,買了三斤,可能是覺得好吃,現在是回頭客。
“那你想買多少?”
50歲左右的男人問他。
“我至少要買20斤!”
跟常順年齡差不多的男人回道。
“行!那就你分20斤,剩下的我包了!”
兩人商量好,就開始分起了桃子。
後面還有人過來,不過被兩人打發走了。
有人包場,他也樂意。
跟常順年齡差不多的那人也沒怎麼挑選,直接裝了20斤。
他很大方的送了一斤。
那人付了錢,提著桃子很滿意的離開了。
“老板,我打包,你可要優惠一點。”
只剩下50歲左右的男人一人購買,他又強調了一下。
先前的兩筐各有10多斤別人挑選過後沒有選走的,便宜點售賣也在情理之中。
這就像去菜市場賣菜,賣到最後,剩下的自然是越賣越便宜。
“行!我給你優惠,先稱重!”
常順笑著回道。
當稱過重量後,一共是84斤。
比之前目測的還要多一些。
如果按照原價15塊錢一斤,是1260元。
“60塊錢的零頭我給你去掉,你給個整數1200就行!”
計算好了價格,常順對這名顧客說。
“行!那就1200。”
對方同意,然後掃碼付了錢。
這人開著車,停在大概20米遠的路邊。
常順幫他把桃子搬到了車上。
“你明天還過來嗎?要是過來,我再買一些!”
他轉身離開時,那人又問。
“你打算買多少?”
常順反問。
“買100斤左右。”
“原本不打算來這邊的,不過你既然說了,我可以順便送一趟。”
想了想,他又對他說。
之前是準備去菜場的,但順便來一下也沒關系,100斤不算少。
“行!明天上午八點半,在這里見面如何?”
“可以!我們留個電話!”
“我的手機號…………”
添加了聯系方式,他們各自離開了。
“爸爸!我看你跟那人說了一會兒話,都說的啥?”
剛走回來,常書怡問他。
雖然距離不遠,但是這邊的雜音比較大,他們也沒听清楚兩人說的啥。
“那人說讓我明天再送一些桃子過來,他還要買,送100斤,我答應了。”
“那我們明天還在這里賣嗎?”
常書博問。
“不在,不是說了去菜場嗎!明天我們多帶100斤或者200斤。”
反正現在這桃子好出售,多帶一些也沒關系。
“這是你的三個兒女吧!真好!”
他們說著話,把空筐子往車上放時,旁邊賣水果的一名50多歲的婦女跟宋芫聊道。
“是啊!”
宋芫對她笑了笑。
剛剛這位女人也買了5斤,說是帶回去家里人嘗嘗。
畢竟早上才摘下來的果子,看著特別的新鮮。
吃水果,就是越新鮮越好!
“他們一看以後都會很有出息,你們一家人肯定過的很幸福!”
“謝謝!我們確實很幸福!”
面對女人的稱贊、恭維的話語,宋芫感謝道。
沒有人不喜歡听好話。
“我看你這西瓜挺新鮮的,多少錢一斤?”
問話的是常順,這個季節,也是吃西瓜的季節。
對方售賣的西瓜,是石頭瓜,個頭都不小,一個有三四十斤重。
不過他們人多,也不怕吃不完。
“這是正宗的寧夏石頭瓜,昨天下午才弄來的,一塊五一斤。”
女人回道。
“那我們買兩個!”
宋芫說。
既然對方照顧了自己的生意,現在又說了一些好听的話,她也打算照顧對方的生意。
“書怡,書博,你們選!”
常順把選瓜的機會讓給了他們兄妹。
關于選瓜,之前他跟他們都分享過經驗。
比如說首先看新鮮度、再看肚部瓜臍,通過拍打听聲音分辨是否成熟等。
很快,兩人都選好了瓜,看上去都不錯。
石頭瓜,品質一般都比較高,哪怕熟了,只要不打開都很耐放。
兩個瓜不輕,一共有77斤。
付了115塊錢。
把瓜放到車上,跟那個女人又聊了幾句,他們就坐上車離開了。
“爸爸!現在還不到11點,我們是回去還是在縣城玩?”
路上,常書怡問他。
原本他們以為賣桃子會賣到下午,都做好了中午在這邊找餐館吃飯的準備,但是現實卻跟想象的不一樣。
這就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你是想在縣城玩還是想回去?”
常順想听听她的想法。
“隨便!媽媽!你怎麼想的?”
她又問宋芫。
“回去吧!到了中午比較熱,這里也沒啥好玩的!”
宋芫想了想,對她說道。
他們都是在大城市生活的人,這樣的小縣城之前也逛過,確實沒啥值得玩的地方。
當然,要是實在無聊,想玩也能找到可以玩的地方,畢竟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你給爺爺奶奶打電話,就說我們桃子賣完了,現在正在回家的路上,讓他們中午多準備一些飯菜!”
宋芫接著又說道。
說完把她的手機遞給了常書怡。
她接到手里很快把回家的事情告訴了他們。
听到桃子這麼快賣完,常建忠、孫春榮也有點驚訝。
縣城比他們鎮子上好賣多了。
或許是鎮上人少的原因,加上平時都是一些老年人,他們都是農村人,舍得花錢的人不多。
不過二叔、堂弟倒是覺得很正常。
他倆在一個小時前就到了。
現在他們賣完了桃子回家,中午能夠聚在一起吃飯,也是他們願意看到的。
“爸爸!你把車停一下,我們去買一些餌料!”
當車經過鎮上的菜場時,常書博道。
“菜場那些肉雞的內髒,里面還有各種飼料的殘渣,放在地籠里抓魚的效果比家里的土雞更好!”
常書鳴跟著說。
這些是實踐積累出來的經驗。
用這種方式捕過魚的人都清楚,事實也確實如此。
常順笑了笑沒說啥,靠邊停車帶著他們去買了兩斤。
而買兩斤就足夠了,明天用,明天再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