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師傅家,同樣是民房,三間兩層,門前有開闊的場地,但是沒蓋院子,距離先前的渣土場大概四五里路。
    常順去的時候,田斌並沒有跟去,他跟著他的那位朋友一起返回去了對方的家里。
    他不清楚地方,是周師傅帶的路。
    周師傅到了之後,簡單打了招呼,聊了幾句就離開了。
    羅師傅也沒有耽誤時間,直接把先前說的罐子拿了出來。
    其實不只是罐子,還有其它一些東西。
    罐子是青花“蓮子罐”,白底青花,表面圖案為花卉、壽字,不算大,高度約18公分,最大肚徑約13公分。
    這種罐子,他之前也看見過,屬于民窯系列,年份清朝時期。
    其它幾樣東西,看上去比較好點的有一個鈞窯碗、一個青瓷龍泉窯盤以及一塊石頭雕刻的吉慶圖案石板。
    “常老板,你先看這個罐子!”
    在他看了一會兒其它的東西後,羅師傅把蓮子罐拿到了他的跟前。
    “行!我看看!”
    說著,他把罐子拿到了手里。
    東西很開門,一眼老貨。
    畢竟從釉面來看,釉水溫潤,沒有新瓷器,特別是印刷品圖案那種“賊光”。
    關于賊光的問題,經常上手老瓷片的人都明白,老瓷片一般看著都是很柔和的,而不像新瓷器,光澤度看著有一種“刺眼”的感覺。
    查看,他也只是看有沒有破損、沖線。
    罐子比較厚實,入手有一股沉重感,雖然沒有款,但他感覺應該是康熙時期的風格。
    仔細檢查完,沒有破損也沒有裂紋沖線,除了先天燒制自然而然產生的極少數細微如同芝麻粒大小的凹陷,再沒有其它的問題。
    整體來說,這個罐子很不錯,屬于民窯精品。
    “羅師傅,你想賣多少錢?”
    確認罐子是真的,他問價道。
    “這麼好看的青花罐,怎麼也能值3000塊錢吧?”
    羅師傅想了想,說價道。
    “值不了,這種罐子,地攤上偶爾也能看見,它少了蓋子,另外你發現了沒,這個畫著的圖案也不是人物故事或者山水風景,動物圖案。”
    常順這樣說,也是變相的砍價。
    談生意,作為買家,怎麼的都要挑一些毛病,就算沒問題,也要找理由說點問題。
    “那你說多少錢能買,說低了我可是不會賣的!我這可是真的,我听別人說,那些古玩地攤,他們賣的東西,很多是假貨。”
    “這樣!我也不對半砍價了,給你2000,你要是同意賣,我就把它買下來,高了2000,我不要。
    你也知道,我是做生意的,買東西要有一定的利潤空間。
    價格如果買高了,白辛苦,說不定還會虧本,那樣的事,誰都不會做的!”
    常順考慮了一下,出價道。
    “行吧!那就2000,你再看看其它的東西。”
    可能是覺得他說的話有道理,羅師傅只是猶豫了兩三秒,就同意了。
    或許他的想法,反正罐子是撿鐵順便撿到的,也沒有花成本,2000的價格,已經很不錯了。
    “你這些東西,我只能要三樣!”
    常順把之前看過的鈞瓷碗、龍泉窯盤以及那塊石頭雕刻的吉慶圖案石板單獨拿了出來。
    還有幾個小陶罐、藥罐,價值不大,他不想要。
    其中鈞瓷碗,是元朝時期,這個碗不算小,碗口直徑差不多有20公分,高度也有十三、四公分。
    碗的內外圈,還能看見局部有紅色的痕跡。
    不過沒有那種“蚯蚓走泥紋”,要是有“蚯蚓走泥紋”,價值會更大。
    龍泉窯盤子,屬于影青瓷,盤口直徑約25公分,底足圈口直徑約15公分,暗刻有花卉圖案。
    這個盤子看上去很精致,屬于明朝時期的器物。
    吉慶圖案石板,長度約半米,寬度約一尺,厚度約五六公分。
    面上雕刻的圖案是獅子滾繡球、祥雲。
    這個年份看上去是清朝時期。
    “常老板!既然過來了,我們的東西就都打算賣給你,那幾樣不值錢的,可以便宜點給你!”
    听見他說只能要3樣,羅師傅的老婆跟著說。
    像他這種出去買東西的,確實經常遇見這樣的事。
    就是賣家清倉出貨。
    “那行吧!我們先說下這三件物品的價格。”
    隨後,常順跟羅師傅一番討價還價,把它們的價格都確定了下來︰
    元代鈞瓷碗,1500元。
    明朝時期的影青瓷暗刻花卉紋大盤,1800元。
    清朝時期吉慶圖案石板,300元。
    那些小陶罐、藥罐,有6個,400元。
    其中有一個藥罐是石臼形,搗藥用的,很厚實,它的表面是黃釉,畫有人參、靈芝圖案。
    這個仔細看,還很不錯,要是瓷器,價值就更大了。
    算上之前的那個青花蓮子罐,共計︰6000元。
    買完東西,把它們都拿到車上,然後他就掃碼付了錢。
    跟羅師傅又閑聊了幾句,常順就開車離開了。
    之前他在渣土場撿到的那個別人不要的木頭,這陣閑了下來,他在一處有水的池塘邊停下車,把它拿到水里進行了清洗。
    畢竟先前混在泥土里,表面有很多的泥土。
    當他把它洗干淨,晾了一會兒,用隨車帶著的工具刀除去面上的部分表殼後,發現木料居然是“金絲楠木”。
    之前他就想過,這麼耐腐蝕的木料,還只保留了一米,可能就是金絲楠。
    而這個長度,是以前寺廟的撞鐘木,然後因為一些原因,被人弄回了家里,後來埋藏也有可能。
    這麼一大截的金絲楠木,要是車珠子賣珠串都能賣很多錢。
    當然,現在他也只是想想,還是保持原狀的好,至于以後怎麼用,看情況再說。
    又晾了一會兒水分,常順把它重新放到了蛇皮袋子里,接著又放到了車內。
    想到渣土場面積大,除了上午倒土的區域,還有其它更多的地方沒有逛到,特別是以前下雨淋過的區域。
    有雨水淋刷過的地方,表面的物件看上去會更加清晰,說不定還能夠撿到一些小物件。
    這樣想著,他就開著車,又向渣土場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