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待了10天左右,陪宋芫過完情人節,他就返回了滬市。
2月18號這天上午,常順正在虹喬古玩城閑逛,三舅媽姑姑)打了電話,告訴了他一個消息。
說qp區某渣土場運送的渣土里面有東西,讓他沒事可以過去看看。
簡單的問了一下情況,三舅媽說那邊應該是挖到了特殊年代的垃圾堆。
特殊年代也就是六七十年代,那個年代的垃圾堆,可能存在大量有價值的東西。
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都清楚,一些戴著紅袖章的人,是會到處抄家的,所謂的“破4jiu”,就是發生在那個年代。
據老一輩的人講以及相關資料介紹,那個時期損壞、破壞、燒毀的文物不計其數,其中還包括一些重要的文物、一級文物。
現在是科技時代,如果想深入了解,拿出手機隨便搜索一下,就能獲取那個年代的相關信息。
近些年隨著城市建設往周邊擴展,越來越多的那個時期的垃圾堆相繼被發現、挖掘。
一些運氣好的撿鐵、撿破爛的人,在渣土場遇到了機會,有少數人也真的發了財。
既然姑姑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自己,不管找不找得到東西,他也打算過去見識一下,湊個熱鬧,打發下時間。
反正現在對于他自己來說,去哪玩都是玩,不缺錢了,時間很自由。
至于去了那處渣土場,常順也不打算買金屬探測器。
雖然有那東西機會更大,但既然金盆洗手,還是不要佔的好。
畢竟已經不缺錢了,萬一惹上麻煩,比較尷尬。
【這里說一下,一般情況,使用金屬探測器跟盜墓沒有關系。
金屬探測器大多只能探測幾十公分的深度。
而墓葬,特別是大墓,一般都會深埋在地下多少米。
當然,使用機器,也有諸多限制,不能去的地方堅決不要去。
發現了珍貴文物記得要上交。
只要不貪心,這年代在快樂尋寶的同時,上交得一定的獎金也很不錯。
常順自己這些年,尋找到的青銅器物品有好幾件,都上交了。
包括捐贈的其它藏品、拆遷區收到的珍貴紙類物品,有不少。
可以說,作為一名收藏者,他一直為保護文物做著切實的貢獻。
而那些廣大的藏家、各位考古工作者、其它相關工作人員,也都在為保護文物做著貢獻。】
讓姑姑用手機發了定位,常順打算吃過午飯就過去看看。
虹喬古玩城,跟十幾年前肯定不一樣,現在的古玩城是12年建成並投入使用的,12年有了第一批商家開始入駐之後,人氣在前些年可是相當的火爆。
當然,口罩事件剛過,今天又是周六,過來逛的人很多,人氣也是很高的。
此時他在古玩城的三樓,海外回流藏品、雜項區域。
說到海外回流藏品,就是一些藏家去國外購買一些藏品,這些藏品大多是以前出口出去的外銷物品,比如說︰
古玩、文玩、字畫、珠寶等具有文化價值或者稀缺性的東西。
其中古玩類以瓷器為主。
海外回流,听起來高大上,其實里面也有不少的新貨、工藝品。
它也是最近這幾年才興起的一股收藏熱。
據說是國內市場的“老普殘”很多人玩不下去了,所以有人就想出來的新花樣。
一些真正的老玩家對海外回流持懷疑態度,說是把一些垃圾重新從國外買了回來,那些物品里面基本上沒有真正的高檔古董。
就算有,價格也不會便宜。
畢竟人家外國人也不是傻子,有價值連城的寶貝,也不會便宜的賣給你,讓你回流回去。
能回流的,都是大路貨,普通的物件。
當然,也不是說完全就不能玩,少量的外銷瓷器,其它雜項,比國內的還是要略微高檔一點的。
但工藝品更多,玩家真要玩的話,還需要細心辨別,不要盲目跟風,考慮清楚,對比價格之後再考慮是否購買。
常順現在逛的這家店鋪,是一家以售賣瓷器為主的店鋪,剛才有顧客向老板打听過,他這里就有一批從倭國回流回來的物品。
近些年的回流,倭國可是第一產地,很多做古玩生意的人,基本上都是蹭的這個熱度,去那邊購買了不少貨物。
他們的目的很簡單,抱著發財的夢,想賺差價。
店里的回流藏品,主要也都是一些瓷器。
“老板,我看過你這些東西了,也沒有特別好的貨,你是不是把精品藏起來了?”
一名看上去是內行玩家,在看完老板所說的“海外回流貨物”後,很直接的說道。
“沒有,回流的都在這里!你說特別好的貨,哪有那麼多,這年代能夠找到一些稍微好些的瓷器玩玩就不錯了!
真正的精品,價格不便宜,動不動都是幾萬塊錢一件或者十幾萬、幾十萬一件,你玩嗎?
現在行業內卷,都是二道販子,想賺差價的人,你說我說的對不對?”
老板也很直接的回道。
他的想法應該是薄利多銷,回流物品,要是進貨太貴,風險也大,還不如大量購買些價格便宜的。
“我看這些藏品也不全是老貨,這里面有幾樣東西是新的。”
顧客又說道。
“新的嗎?你覺得是新的不買就行,看不上這些回流,那你還是看看我店里的其它東西!”
老板這樣說,對方就離開了回流區域。
對于這些回流瓷器,常順也看了一遍,發現他們每個上面都貼著標簽,這種標簽類似于超市的那種標簽,標注的有價格。
隨便看了幾樣,價格都不算便宜,從幾百塊錢到幾千塊錢不等。
質量來說,大多數也都是民窯的制式,花紋跟大多數地攤上看見的瓷器花紋類似。
這些東西,他只是欣賞,並不打算購買。
在這家店鋪看了會兒,常順離開又去其它古玩店看了看,同樣都有一些海外回流的物品,甚至有些物品是國外制作的。
也不是說海外回流藏品都賣不出去,相反,那些“半罐子”收藏愛好者,听說海外回流,反而覺得高大上,買的人也有不少。
只有少數比較內行的人反而不怎麼購買,除非回流的是真正的精品。
在這邊逛到11點他就離開了。
中午吃飯等待上菜的時間,他用手機搜索,對回流藏品又進行了了解。
科技年代,多了解、多看、多學,知道的更多才不會盲目,才不容易吃虧上當被人忽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