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

第36章 假貨永遠都是假貨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月亮是哥踹彎的 本章︰第36章 假貨永遠都是假貨

    常順看了一眼老者單獨選起來放在一旁的民俗物品,有四五十件之多。

    單單從體積來講,確實佔了整個攤位的一半有余。

    不過體積歸體積,但數量肯定沒有一半。

    “老板,你估下價吧!看看這些一共多少錢?”

    對方很明顯是想打包購買。

    買東西,向來都是東西多了可以談個批發價。

    听了老者所說,攤主開始計算了起來。

    “這些東西一共有46件,其中有大概四分之一是百元以上的,而這些東西里面,又有三樣價值在500元以上。

    比如說那個木盒,它是一個漆木器,裝首飾用的,表面有復雜的工藝,年份清朝時期。

    那個木托盤,它的材質是紅木的,你看它多厚實,年份也是清朝時期。

    還有那個“東方紅”向日葵大搪瓷盤,它是特殊年代,全品相的。

    單單這三樣,價值不低于2000塊錢。

    四分之一里面其它的那些,價值同樣需要2000元左右。

    另外四分之三,倒是比較普通,不過數量也有近30件,價格應該也在2000元左右。

    你想要的話,一共給6000塊錢好了!

    要是覺得我說的價格高了,你可以對比網上的行情看看,現在是科技年代,啥東西網上搜一下,就知道行情!”

    攤主在分析情況的時候把價格說了出來。

    他一下子說了很多,看來對于這筆大生意也很在意。

    “我知道行情,你說的價格還是有些高了,這樣,你要是誠心賣,我給4000塊錢,高于這價格,我去其它地方再看看!”

    老者想了想,還價道。

    “4000的價格低了,人家隨便買一件藏品都不止花4000,我說了,單單四分之一的精品就值4000。

    你要是誠心買,我再讓1000,一步到位,能買你就拿走,不行你先去其它地方看看!”

    攤主考慮了幾秒,再次說道。

    常順看過,這位地攤老板說的也是實際情況。

    價值大的那些,以網上的行情,的確可以賣到4000。

    但網上畢竟是網上,成交量這年頭並不是很高。

    現實中,還是要以實際交易價格為準。

    “這樣,我再加500,網上的售價只能做為參考,不能全當真。

    你把東西賣給我,你家里要是還有這類民俗物品,我還購買,這邊不是搞4天交流會嗎,明天或者後天你帶來,這幾天我天天過來!”

    老者又一次跟他商談。

    “你再加點,這價格我真的不賺錢,說不定還要虧本!就加200!”

    攤主的表情變得有些為難。

    “既然你這樣說了,那我再加100,只能出到4600了!”

    感覺應該是底價了,老者就往上加了點。

    “好吧!你說明天還要,我家里確實還有一些,那些老的農具,木工工具,你要不要?”

    攤主沉吟了幾秒,同意了價格,又問老者。

    “要!不論是農耕類,木工類,制作豆腐的、打鐵的、銀匠、或者其他各種工匠的用品,只要是老的,有30年以上的制作年份,我都可以要!”

    對方毫不猶豫的說。

    “那行!我明天帶過來。可以跟你打听一下你的民俗文化館準備搞多大的規模嗎?”

    攤主有些好奇。

    “佔地面積差不多有兩畝地吧!”

    老者也沒隱瞞,笑著回了一句。

    “兩畝地?那可不小!要是東西裝滿,那不得幾萬件以上?”

    听到兩畝地的規模,攤主有些詫異。

    這麼大的面積,開民俗館確實不小。

    看來這老者也是有實力的人。

    民俗類物品雖然普遍不值錢,但數量多了依然需要一定的投入。

    另外整個展館也不可能都是普通的貨色,怎麼的都需要一些精品,甚至是價值特別大的鎮館之寶。

    如果沒有特色,就算開個這樣的民俗館,估計過去參觀的人也不會多。

    “我這還不算啥,大的有五六畝地、十多畝地甚至更大的!”

    老者笑了笑。

    “你太謙虛了!”

    兩人又聊了幾句,顧客拿出手機打了個電話,不到5分鐘,就又來了3個人,還帶了一輛人力三輪車。

    還好這處位置靠近邊上,不然哪怕有三輪車也進不去。

    把東西都轉移到車子上面去了之後,老者就掃碼付了錢。

    攤主跟他留了電話,對方就離開逛向了其它攤位。

    其實跟那位老者想開民俗文化館類似,這些年想開或者已經開了各種各樣文化館、收藏館的人有不少,比如說︰

    以軍用品收藏品為主的軍品收藏館,以收藏各類紀念章、徽章、像章為主的紀念館,以收藏各類收音機、唱機、攝影器械、電話機等為主的電子產品收藏文化館等。

    這些展館,常順去看過的已經有不少,都很有特色,每次去看,他都有不同的收獲。

    那位老者離開後,他也離開了這處地攤。

    接下來連著的幾處攤位,售賣的都是工藝品。

    所謂的工藝品,有仿古制品、乳化玻璃。

    仿古制品主要是瓷器以及銅器。

    其中瓷器不乏各個時期的官窯、“元青花”、民窯精品。

    銅器有“青銅制品”、佛像、香爐、稀有古錢幣等。

    一些高檔的“青銅器”,就像蘿卜白菜一樣隨意的放在地攤上。

    他們是“商周”時期的樣式,但實為“上周”現代)的仿制品。

    那些官窯瓷器、元青花,但凡有一樣是真的,你覺得攤主會像垃圾一樣丟在地攤上嗎?

    任何一件那樣的真品,任誰擁有不會像“重寶”一樣好好的供起來?以希望找個機會賣出一個好價錢。

    哪怕只是殘件,只要是真的,都不會隨便的擺攤放在地面上。

    所以在買一件東西之前,通過現象,其實本質已經看出來了。

    那些動不動說在地攤上撿漏官窯瓷器、元青花瓷器的人,不知道他是怎樣的心理。

    除了自欺欺人、自以為是,他還真想不出來其它的理由。

    乳化玻璃,依然是十幾二十年前的樣式,以各類玉器、翡翠制品為主。

    時代發展了,但這些東西,看上去變化不大。

    或許還是那個年代的技藝、產量過剩。

    這幾處地攤上的工藝品,不論是仿古制品還是乳化玻璃,在十幾二十年前,生意都很好。

    但隨著人們接觸的信息量越來越多,認知的深入,曾經的套路對大多數人已經失去了作用。

    假貨永遠都是假貨,所以挨著的幾處攤位,基本上沒啥人駐足查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方便以後閱讀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第36章 假貨永遠都是假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第36章 假貨永遠都是假貨並對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