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裳街古玩市場位于hz市x區,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飯,常順就直接去了那里。
    據當地人所說,原本那里的集市只是在周日才有的,但因為要舉行為期四天的交流會活動,所以從今天周六開始,這邊已經熱鬧繁華了起來。
    到這里擺攤的人,攤位是一個接著一個,沒有任何的空余。
    那些來此地閑逛的人,也是人山人海、絡繹不絕,整個市場一片繁華、欣欣向榮的景象。
    不過常順心里依然清楚,這種情形只是短暫的、暫時的,就像之前說過的數字藏品,最多還會持續一年多的時間。
    跟全國各地其它地方的古玩市場相比、這里的攤位擺放出來的物品,也是大同小異,基本上沒啥區別。
    另外因為拆遷的普及,所以這里不少攤位售賣的物件,一眼看去就是出自拆遷區的東西。
    “老板,你這個糕點模具多少錢?”
    在一處雜貨地攤前,常順正掃視著攤面上的物品時,站在他身旁的一位顧客問攤主道。
    這位顧客年齡看上去並不小,是一名60多歲的老者,而攤主,是一名身高大概一米五、50多歲的小個子男人。
    顧客所說的糕點模具,有一個手柄,主體部分正方形,正反兩面都有印模,正面印的是“福”字,反面是“桃”形。
    模具的兩個側面也有雕工,一面雕刻的是鯉魚,另外一面是花卉。
    整個模具看上去很陳舊,歲月痕跡明顯,很有年代感,年份至少民國時期。
    “300!它是四面工藝!並且這個模具年份很久,清朝就不說了,民國肯定是能夠到的了的!”
    听到對方問價,小個子男人看了一眼,然後回道。
    “300嗎?那這個煤油燈呢,多少錢?”
    老者沒說買還是不買,又拿起一個六七十年代的玻璃罩子油燈問價。
    油燈很普通,價值不大。
    “這個便宜,20塊錢。”
    攤主看了看,又回道。
    “這個端菜用的木托盤呢?”
    顧客又問。
    “50!”
    “那邊的木盆呢,又要多少錢?”
    “我說你到底買還是不買東西?要真買我們就一個個的說好價就付錢,不買就不要這個問問那個問問的!”
    對于老者的做法、一而再再而三的詢問價格,攤主有些不耐煩。
    “當然買!實話跟你說吧,我打算開一家民俗文化館,需要購買大量的東西,問價也只是想多了解了解它們的行情。
    你也不要不耐煩,我看你地攤上我要的東西比較多,說不定一會兒我能一次性把你地攤上的東西買去一大半!”
    老者這樣說,很顯然是一位大客戶。
    剛剛他說想開民俗文化館,這處雜貨地攤售賣的確實很多,比如說︰
    算盤、油燈、馬燈、木盆、木桶、木升子、木盒、木托盤、手電筒、搪瓷杯、搪瓷盤、搪瓷盆、幾個老熱水瓶等。
    這些物品,常順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知道它們大多數必然是出自拆遷區。
    其實關于民俗類的收藏,這些年除了想開民俗文化館或者已經開了民俗文化館的人,那些開特色餐館的老板,也會用一些當做裝飾品。
    這些裝飾品,可以讓不少客人在吃飯閑余時間,通過觀看一些老物件想起過往發生的事。
    而通過過去對比現在,又能讓人有很多的人生感悟。
    “那你把你想要購買的東西都單獨挑選出來!選好了我們談價。
    只要有利潤,哪怕少賺點錢賣給你都行!”
    攤主這下也感覺到似乎遇到了大客戶,臉色緩和了很多,也顯得熱情起來。
    隨即,老者開始在他的地攤上選起了物品。
    而常順也繼續看起了這處雜貨攤上的東西。
    至于民俗類物件,他沒打算購買,他自己收藏的也有一些。
    這處地攤,售賣的有少量舊書紙,其它的東西他一件都沒有看上,在舊書紙里面扒拉了一會兒,他找到了一個老筆記本。
    這本筆記本倒是挺好!
    它是一個手抄本,里面抄錄的內容,屬于雜抄,主要跟醫學有關,跟中醫養生有關,有不少的偏方。
    比如說養生︰
    五久傷健康——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行傷筋。
    飲茶訣——空腹飲茶心里慌,隔夜剩茶傷脾胃,過量飲茶人黃瘦,淡茶溫飲保平安。
    飲食俗語︰
    要想身體好,每餐七分飽。
    核桃山中寶,補腎又健腦。
    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
    藥補不如食補。
    饑不暴食,渴不狂飲。
    ………………
    偏方︰
    治療頭痛——生白蘿卜汁,滴兩滴鼻孔,每天兩次,連續四到五天,則可以祛除頭痛。
    此方忌花椒和胡椒。
    治療高血壓——用向日葵盤半兩,玉米須3錢,煎一碗湯一次服下,一日二次,連用20天,神效。
    此方忌吃肥肉、蛋黃、過咸食物。
    治療牙痛——切一片姜片開水泡一下咬在痛處一會兒即可止痛,或切半瓣大蒜咬在牙痛處,有迅速緩解牙痛的效果。
    ………………
    手抄本,抄錄它的人,不僅字跡寫的很好,另外排列的也整齊,讓人一眼看上去就有好感。
    如果是那種東倒西歪的字跡、排列無序,看著都很費力,他就沒有心情看下去了。
    除了摘抄,里面也有幾幅插圖,插圖為鄧麗君圖片,另外有她的幾首歌曲歌詞——《小城故事》、《甜蜜蜜》、《往事只能回味》。
    “老板,這個筆記本多少錢?”
    翻看完,常順問價道。
    “10塊錢!”
    攤主隨意的掃了一眼,說出了價格。
    10塊錢,說實話,以他的看法,這本筆記本里面的內容肯定值。
    不過這年頭人與人之間的價值觀並不一樣,在沒有明碼標價的前提下,你眼中覺得珍貴的東西,在別人眼里或許一文不值,別人認為值錢的物品,你不喜歡,同樣可能一文不值。
    普通的筆記本,一般也就一兩塊錢或者兩三塊錢,超過5元的不多。
    除非是特別版本的筆記本,比如說特殊年代,有語錄,五六十年代、民國時期,那種年份夠久的。
    這本顯然不是,年份並不是很久,八九十年代。
    這位攤主喊價稍微虛高。
    不過也沒啥,生意人,把起始價格喊高點很正常。
    “把這本《故事會》搭給我,10塊錢我要了!”
    常順說著,拿起了一本九十年代的《故事會》雜志。
    “行!你拿去好了!”
    攤主又看了一眼,答應了下來。
    這樣的故事會,地攤上通常也就一兩塊錢一本。
    談好了價格,常順掃碼付了錢,然後找對方要了個塑料袋把它們裝了起來。
    而此時,之前那位想購買民俗物品的老者,也把他想要購買的東西都單獨挑選了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