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木制品區域離開後,兩人接下來逛著的區域是金屬材料藝術品展區。
在這個區域,常順並沒有看見特別有意思、稀少的物件。
這可能跟他接觸的金屬物品太多,見識有一定的關系。
那些鎏金佛像、銅鏡、部分銅制兵器、香爐以及其它的雜件,他基本上都見到過相似的。
雖然它們看上去很精美,但只要自己以後尋找,總能夠遇到。
並且遇到的比這里展出的還要多,還要全面。
檔次有高低,但無所謂。
每件藏品都有它的獨特性。
看到這些物件,他突然間又想到了真假問題。
普通人,不是經常玩這類金屬雜項的,出去買東西,很少買到真貨。
畢竟不是所有人會去一線,去接觸真正的真品。
只有一線尋寶觸摸的銅錢、銅元、其它銅器類雜件上手的多了,有了那種強烈的第六感,才會變得“火眼金楮”。
當然,這里不是說拍賣會。
拍賣會的物件,雖然不保真,但真品比例很大。
在字畫區域,常順倒是仔細觀看了起來。
可惜現在沒有高清智能手機,不然他完全可以對這些名家真品進行拍照。
特別是那些名家印章。
判斷一幅字畫,首先看印章,印章不對,字畫肯定就不會對。
當然,有人說萬一收購到了名家印章,然後找人制作仿品,蓋上真章。
這樣的情況,基本上不會有。
新仿做舊的年代感,大多數人還是能夠看出來的。
筆墨新畫做不了假。
仔細查看印章,真跡,認知全面點,以後在拆遷區遇到那些名家字畫,他就能夠初步的進行鑒定。
“我覺得民間有些人的作品,畫的畫,寫的書法不比這上面展示的人畫的或者寫的差!”
常順剛看完黃賓虹的《日暮歸宿圖》,往其它展品走去時,听見一位40多歲的男人說話的聲音。
“民間當然有,並且還很多,但那又有什麼用,書法、字畫這類東西,靠的是名氣。
一個人只要足夠出名,哪怕他畫的一般、寫的一般,都會有人追捧。
因為追捧的人太多,寫的、畫的有限,購買的人多會供不應求。
所謂“人抬人高,人踩人低”,“名者愈強”就是這個道理。”
另外一名年齡50歲左右的男人道。
“我還是認為不少民間高人都被埋沒了!”
“那也沒辦法,要是人人寫寫畫畫的作品都那麼值錢,那些書法家、畫家不都是億萬富翁了!
所以還是要有名氣!名氣是無形的資產!”
兩人聊著就離開了。
類似他們的對話,常順並不是第一次听見,民間確實不缺乏各種各樣的人才。
就拿踢足球的人來說,難道我們這麼大的國家真找不出來幾十個足球踢的好的人嗎?
完全是能夠找出來的。
但為啥民間的人才卻不被重用?
…………
在傅抱石《千山雲起》書畫前,常順又看了起來。
畫面群山連綿起伏,雲霧繚繞,伴著山脈延伸至無盡的遠方,大氣磅礡。
他個人自然很喜歡這樣的書畫。
當然,喜歡歸喜歡,不一定就要擁有。
價格不便宜!
以常順自己個人的觀念,有花幾十萬、幾百萬買東西的錢,自己出去旅游,身處真正的大自然中,感受那種意境、那種美景。
一樣很好。
“阿順,這幅油畫可是我們滬市名家之作。”
兩人逛到一處《水鄉》布上油畫位置時,田斌道。
這是俞中保的作品。
之前在拆遷區,他似乎也遇到過他的一幅作品。
“是啊!畫面很夢幻,非寫實。”
油畫,有寫實的,比如說冷軍的作品,畫出來的人物,跟照相機照出來的一樣。
“你喜歡油畫嗎?”
對方又問他道。
“喜歡!不管是書法、國畫還是油畫,我都喜歡,但前提是,它們的價格不是太貴。
超過1000我就不喜歡了。”
常順笑著道。
不是說他沒格局,一件東西,哪怕再好,對于他來說,只是個東西。
太珍貴了,怕丟失、又怕損壞。
想看、想欣賞,去博物館、去一些古玩城、去一些會展,都能看到,還不需要自己找地方存放,也不用擔心其它很多復雜性的問題。
這代表的又只是他自己的想法。
人跟人的觀念不一樣,有的人就是想擁有,那是人家的自由。
“1000塊錢以內,如果操作的好,能撿到漏,在拆遷區也能買到好藏品。”
“不只是拆遷區,舊貨市場、廢品收購站都有可能!”
兩人說著,繼續向前走去。
展示出來的書畫,它們雖然不同,但都能給人美的享受。
每一份好的創作,都有書畫家付出的勞動與心血。
或許對于真正有了名利,不缺錢的大師級人物來說,人家在乎的只是創作。
而那些運作、炒作的人,反而更加在乎經濟價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可是最好的書啊!這次我想把它拍下來,也不知道競拍的人多不多?”
常順走到古籍、手札區域時,听見一名60多歲的老者說話的聲音。
“爺爺!《道德經》有那麼好嗎?”
說話的是一名十六七歲的少女。
“當然有了!這書可是闡述了世間萬物的本質,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你要是能把它看上十遍、二十遍或者經常看,就能悟出很多的道理。
不過你現在還年輕,等你到了我這個年齡,再仔細看這本書,感悟會更多!”
老者又說道。
“我听說過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少女想了想,說了一句。
對于《道德經》,常順自然也不會陌生,在拆遷區那些搞回收廢舊的人手里、在廢品回收站選購舊書,都遇到過。
但那些跟這里的完全不一樣。
那些是後來大量印刷的。
這里展出的是明潞藩藏,年份很早,屬于明朝時期。
這種古籍,本身的年代價值就很大。
估計拍賣的話,不會便宜。
《道德經》,確實是一本好書。
老者跟少女又看了一會兒就離開了那邊。
常順走過去也看了會兒。
書被裝在了一個木盒里,但能從外面看見書很舊,歲月滄桑感很足。
這樣的古籍,很多人喜歡,他當然也不例外。
既然听老者提到、自己也看到了這本書,回去之後,有時間的話,他打算翻開那些印刷本看看,肯定也會有所感悟。
喜歡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請大家收藏︰()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