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農場總部,張薇來到桃山。
李旭正在山上整理一片土地。
\"老板,我們官微被爆了!\"張薇把手機屏幕轉向李旭,\"全網都在求能淨化海水的水葫蘆!\"
李旭直起腰,揉了揉發酸的後頸。
屏幕上,農場最新一條宣傳帖下方,兩萬多條評論整齊排列著\"求海水淨化功能\"的隊形。
他接過平板往下翻了翻,突然笑出聲——有網友p了張水葫蘆戴著潛水鏡的圖片,配文\"給我一套反滲透膜,我能征服太平洋\"。
\"告訴他們,基本不可能。\"李旭把手機還給張薇,\"這不是技術升級的問題,是根本原理上的限制。\"
李旭自己知道自家的事情。
水葫蘆之所以能夠淨化水質,
主要是因為系統的能力。
而水葫蘆下一個特性是什麼。
他也說不準。
還有一點,
他只有親自照顧植物,才能讓植物生出特性。
但是,在生出兩三個特性之後。
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
才能夠讓它們繼續生出特性。
越往後,
需要花費的時間越長。
很容易得不償失。
李旭也不打算繼續開發水葫蘆了。
在他看來,
水葫蘆本身的特性已經被開發到了極致。
他打算開發別的植物。
張薇听後也不再勸說,而是好奇的看著李旭︰“老板,你弄這一塊地方,打算種什麼新植物嗎?”
李旭點點頭︰“打算種些葫蘆。”
“葫蘆?是水葫蘆還是葫蘆?”
張薇一愣,還以為自己听錯了。
李旭解釋道︰“就是葫蘆,用來做水瓢的那種葫蘆。”
“啊?”
張薇一臉不解。
那種葫蘆有什麼用?
之前才能用來做水瓢。
現在工業發達了。
各種塑料水瓢,鋼鐵制成的水瓢應有盡有。
已經很少有人在用葫蘆制作的水瓢了。
李旭笑著說道︰“我前幾天在網上,看到有很漂亮的葫蘆工藝品,打算種植一些,看能不能做成工藝品。”
張薇眼楮一亮︰“老板,我們公司打算開發新項目嗎?”
現在豐收農場的主要業務就是售賣各種種子,蔬菜水果。
雖然價值不凡,業務收入也很高,但主要是農業領域。
難道老板想延伸到別的領域。
李旭搖搖頭︰“現在說為時過早,等看看吧,畢竟科學研究能研究出來什麼,有時候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他表面上說的是科學研究。
實際上說的是系統特性。
他也說不準,
在他的照顧下,種下的葫蘆會有什麼特性。
“老板,你忙吧,我去工作了。”
張薇離開。
決定這段時間都不再打擾李旭。
讓老板好好的研究。
看能不能給研究出來驚喜。
……
李旭繼續忙碌,他卷起褲腿,赤腳踩在松軟的土壤里,手指仔細地將葫蘆種子按進溫熱的泥土中。
每粒種子間隔三十厘米,橫豎成行,像等待檢閱的士兵。
\"兩百零七、兩百零八...\"李旭數著最後幾粒種子,後腰傳來一陣酸脹。
他已經在這兩塊總共半畝的地里忙活了整整一天。
翻土、施肥、做壟,全部親力親為——系統只認可他親手照料的作物才能產生特性。
張薇傍晚來送飯時,差點沒找到人。
李旭整個人趴在田埂上,正用放大鏡檢查一株剛冒頭的嫩芽。
\"老板,你這是要把自己種進地里啊?\"張薇笑著遞過飯盒。
李旭拍拍手上的土,接過飯盒狼吞虎咽起來。
秘張薇奇地蹲下身,看著那些剛破土的小苗︰\"普通葫蘆苗不是這樣的嗎?\"
\"你看這個。\"李旭指向一株幼苗的子葉,\"比常規品種寬了三分之一,葉脈分布也更密集。\"他的眼楮里閃著光,像是發現了新大陸的探險家。
第五天清晨,李旭照例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葫蘆苗。
當他撥開晨露未干的葉片時,呼吸不由得一滯——幾株領先生長的幼苗,第三節睫稈明顯比其他的粗壯一圈。
他迅速取出卷尺測量︰直徑達到1.3厘米,是正常值的1.8倍!
與此同時。
他在葫蘆苗上面看到了數據面板。
【葫蘆︰品質1】
【一種兼具實用價值和文化象征的植物,在傳統文化中被賦予福祿、健康、多子的吉祥寓意,可以制成工藝品,也可以制成盛水工具】
【大容量︰葫蘆的肚子更大,空間更足】
\"第一個特性...\"
根據介紹,意味著這些葫蘆將來能長得比常規品種大得多。
接下來的日子,李旭幾乎住在了實驗田邊。
他搭了個簡易棚子,白天記錄每株苗的生長數據,晚上研讀《植物育種學》。
雖然擁有系統,
但李旭從未放棄過自我充電。
張薇每次來匯報工作,都能發現新變化——先是搭起了攀援架,後來又在每株苗旁插了標牌。
這一天,
李旭又看到了新的特性。
【快速生長】
這是一種常見的特性。
他在很多植物身上都見到過。
能夠讓擁有這種特性的植物生長的更快。
果然,
在擁有這個特性後,
葫蘆的生長速度明顯加快。
測量數據顯示,主睫日增長量達到15厘米,是普通葫蘆的五倍!
李旭沒有停下來,每天繼續照顧葫蘆。
幫它們澆水,施肥,除蟲。
在他的全力照顧下。
又有新的特性出現了。
【適應環境】
這意味著這些葫蘆將來可能在任何土壤、任何氣候下生長——戈壁、鹽堿地,甚至高寒山區。
不過,
葫蘆用處不大。
就算在火星上能夠生長,也沒有什麼實質意義。
不如水葫蘆能夠殺死福壽螺,能夠淨化水質。
但是,李旭仍然沒有停下。
他覺得這些葫蘆,還會生出特性。
不過,隨著特性疊加,葫蘆藤的生長逐漸超出預期。
原本設計的竹架很快不堪重負,粗如兒臂的藤蔓上掛著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葫蘆,而是一個個碧綠的\"巨嬰\"——最小的也有籃球大,最大的已經堪比大臉盆。
李旭不得不緊急加固支架,但還是有十幾個最大的果實把藤蔓拽得垂到地面,只能像西瓜一樣躺在地上生長。
\"老板,這...還是葫蘆嗎?\"張薇蹲在一個足有二十斤重的葫蘆前,小心翼翼地戳了戳它光滑的表皮。
李旭正在給每個葫蘆編號︰\"看這個形狀——\"
他指著一個特別肥碩的,\"傳統葫蘆是上小下大的8字形,這些全都長成了水滴形,底部容積至少是常規品種的十倍。\"
與此同時,
第四個特性出現了。
【蓄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