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幾家人,把當初的借條縫在衣服里,可不是棉衣,這兩年由于戰亂問題,棉花奇缺,你就是自己種,都得一朵不剩的全都交上去,大家穿的還是麻加草,把麥稈,捻扁了,揉碎了,一點一點的絮到麻衣里面去,看著挺厚,其實保暖效果也就比單衣略強,還不怎麼抗風,要是踫上風天,直接在外面披一層簑衣,擋雨又抗風,然後興沖沖的拉幫結伙的去了縣城。頂著寒風,走了一夜,張平的大伯一行人才步行五十里地來到了縣城。
到了縣里,人還挺多,周邊十幾個鄉都有人,大大小小的差不多有七八百號人。按照人家的安排,先到一個人的辦公桌上,找人把當初的借條交上去,然後給了一張蓋著公章的條,憑條上寫著憑票給付等值大洋一千六百一十塊,好家伙,居然還是按復利算的,這些人作為自耕農,比一旦佃戶家境要好,有懂行的,一說是復利,還多給了一百多,那一個個的千恩萬謝,甚至都有人跪下磕頭了。
人家也很負責,把感激涕零加興高采烈的幾個人全都送到了一個院子里,說過會就會有人進來給他們換錢。然後就走了,他也怕,他也知道他們干的不是人事,今天弄不好,得死一兩個在這個院里。
過了一會,先是進來幾個當兵的,一個個的都拿著槍,後面有兩個人抬著一口箱子,最後面跟著一個一看就是大人物的人。怎麼看出來的,頭發用了頭油打了蠟,蒼蠅站到上面都劈叉,一身風衣前後都開叉,兩把手槍一左一右腰上掛。這個人是這附近一個團長的大兒子,今年雖然才二十,但已經是縣保安營的營長了,手底下管著三百多號人,在他爹的幫助下,長槍短槍一共一百三十來支,也算是一支有戰斗力的部隊了。
看到這箱子的時候,有些人就覺得不對勁了,這麼多人,這麼多錢,一口箱子怎麼可能放的開。箱子扔到地上,一打開,大家全都傻眼了,箱子里根本不是白花花的銀元,而是黑不溜秋的銅元。銀元,現在的無限法償的本位代幣是袁頭幣,也就是袁大頭,也叫大洋,一枚重銀八九,銅一一。國幣計算,均以十進,一圓十分之一為角,百分之一為分,千分之一為厘。還有重三錢六分,銀七銅三的半圓幣,以及二分一分,五厘一厘的銅幣。然後由銀行代發紙幣,基礎單位是元,理論上,一張一元紙幣可以兌換一塊大洋,但是這僅限于理論上。
相比于已經毛到連上廁所擦屁股都嫌𡢠屁股的紙幣,銅元理論上應該更加靠譜。但是那得建立在銅元就嚴格按照十進制兌換的情況下,可是銅元雖然流通,但是這個所謂的十進制匯率從來沒有執行過。沒執行過也不要緊,銅元再怎麼說也是銅,只要按照市面價格給,就算是銅的價格,也不至于賠的多慘。
但是也不知道這所謂的大帥督軍是不是三國歷史學的太多了,居然用銅元玩起了當十,當百,當千。就是一枚個頭還沒有現代一毛錢大的銅幣,就可以當十塊大洋,一百塊大洋,甚至一千塊大洋來用。這和劉備治屬,孫權經營東吳,鑄鐵錢一樣。你鑄鐵錢不要緊,鐵也是材料,也有價值,但是你不能拿一枚小小的鐵錢,當一千枚五銖錢用啊。關鍵是,朝廷拿這玩意從民間購買東西,卻不允許百姓用這玩意交稅。反倒是曹魏,廢董卓小錢,重立標準五銖,而且稅還低,就民生而言,曹魏大于東吳,大于西蜀,這個是沒有問題的。
這里也是一樣,張平的大伯,一共拿到了十七枚銅錢,除了上面的字,幾乎一模一樣,一千六百一十枚大洋,就這麼結清了。十六枚當百,一枚當十。這十七個大子兒,票面價值,一千六百一十個大洋,實際購買能力,大約是兩分。按照一塊大洋能買三十斤糧食算,這些錢能買十兩,跟人好好的唱段喜歌,說不定老板可憐你給的都比這個多。
可是就算這個玩意,也是手快有,手慢無,後面直接給的就是紙幣了,一張一千元的,就直接頂了十枚當百,可是紙幣,那些一分兩分,一角兩角的,說不定還能有點用處,那些一元的,就已經沒人要了,更別說這一千的了。要是換成紙幣,張家這點錢,也就是四張紙的事,一張一千,一張五百,一張一百,一張十塊。而這四張紙,連個糧食粒都買不到。
那營長還在那里一邊看著發錢一邊嘟囔,這群王八蛋打欠條也不注意點,一個個的開的這麼高,要不是有這堆廢紙,還真不知道怎麼處理呢。至于為啥大家明知道這是廢紙也要去拿,一方面是萬一,萬一不行了,得億一,億一以後真的有用呢。更何況,不要,不要你試試,剛才那幾個吆喝著不要這些垃圾的,現在還在地上流血呢。一開始進來的那幾個當兵的確實是精銳,兩米之內,彈無虛發。
一群人非常秩序的領錢,交字條,很快,幾百號人,就把錢全都領了,然後听了一通訓話之後,老老實實的哆哆嗦嗦的走了,因為那兩個領了錢就走,沒有對營長和大帥表示感謝的,現在在門口流血呢。精銳確實是精銳,距離高達五米了,居然還有百分之五十的上靶率。
張平的大伯,平平安安的從這個院子里出來了,然後又走了一夜,平平安安的到了家,半路上踫到了一小波劫匪,只有六個人,四把刀一桿槍,還沒有子彈,結果一說他們去干嘛了,直接吆喝著晦氣就回去了。確實是晦氣,因為這一行人中,就張平的大伯因為是第一個交條子的,所以他也是手里唯一沒有廢紙的。
回到家,把這事給家里一說,氣的,也是急得,張平他奶奶當時就上不來氣了,就是急性心髒病,家里沒錢,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她在家里去世,第二天,就把人匆匆埋了,為啥,這一天他們家還是自耕農,有自己的地,還有地方埋,等過了這天呢。大冷天的,挖凍土,張家卻完全沒有一點傷心可言。
喜歡日記︰系統請大家收藏︰()日記︰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