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星球的曙光

第49章 悟佛法斷欲修心,循教誨篤行證道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盧世鋒 本章︰第49章 悟佛法斷欲修心,循教誨篤行證道

    妙成龍和盛施圓今天學了《妙法西域記》的第十一記,內容如下︰

    我問上師︰即說眾生的真心佛性是唯妙覺明的本性,不是靠欲望產生萬物的。可現實是,好像眾生靠欲望創造了世間萬物。比如就看見山河大地而言,也是見性中有那細微的想念,念念流發而成就的,就如同流動的水看起來靜止一樣。那這些欲想心到底從哪兒冒出來的呢?

    上師回答︰我之前說過,欲望其實就是我們心里的念想,而這些念想的本質和佛性沒什麼區別。一切都是被業力推著走,如果沒有業力,大家也不會生出這些念想。佛性本身是不會主動產生念頭的,就像大海如果沒有風吹,就不會起浪,這里的大海就是佛性,風就是業力,浪就是念頭。

    我繼續問道︰那為什麼眾生沒辦法掌控自己的業力呢?像六根帶來的業障,從很久很久以前就莫名其妙形成了,人一出生就帶著這些問題。

    上師回答︰確實是這樣。除非不出生,只要生下來,六根就存在,感覺自己做不了主。但換個角度想,如果不出生,不就沒有這些煩惱了嗎?

    我又問道︰我觀人還是動物都要繁衍後代,就是因為有情欲的念想才這樣,斷了這個根本念頭眾生也就不生了,是不是這樣?

    上師回答︰沒錯,所有眾生都被殺生、偷盜、淫欲這三種不好的念想困住,妄設六根,世界一直輪轉相續,眾生也就在這樣的世界里輪轉受苦了。你問為什麼人不能掌控業力,其實不是不能。要是有人能立刻放下這三種行為,而後就能逐漸斷掉這三種念想,不好的後果自然就不會出現,也就是說種種狂亂的相想停歇了,菩提的本覺正定也就被還原了。

    我繼續問︰這麼說,我只要持守戒律就能修入如來的三摩地,何必辛苦去證悟呢?

    上師回問道︰就算有人在行為上不再犯這三種錯,他心里還會有這些欲想嗎?

    我回答說︰這不好說,有可能有,也有可能沒有。要是他控制不了業力,心里肯定還有欲望,說明持戒的功夫還不夠。

    上師回答︰對!欲望就是業力,業力就是欲望。所以,欲望不除,就消除不了業力。同樣的道理,如果能控制欲望,那也就能控制業想發力的方向。這樣,就算這個人這輩子還有一些想念追求,因為業向的可控會導致他受到的傷害是可控的。如果任其欲望泛濫,業力的牽引還會使來生投生成人或者動物,或者三惡道。所以,真正證悟菩提,讓六根本覺不再散亂,得先減弱、或者徹底斷掉這三種欲想的心,就要徹底明了如來真如實相、無上菩提。

    我問道︰要是有人說自己證悟了菩提,卻還是斷不了這三種欲望呢?比如這個時代,有很多師父自稱開悟了證了,但作為居士,過夫妻生活、吃肉都很正常,這該怎麼理解?

    上師回答︰從前面說的就能明白,持戒關鍵是要攝入六根,于一心不亂。如果一個人心里沒有這些欲望,那夫妻生活只是個行為,吃肉也只是吃東西而已。但對于一般凡人,我沒見過行為上都戒不掉,心里卻能戒掉而不亂想的人。所以,就是隨順菩提妙明覺性,游戲三昧,行為上也得先守好戒律。至于你說的那些師父,對你來說,他們行為上做不到,也不能代表他們完全沒資格證悟三昧,給你說法,你用平等心觀法平等即可,不應別人的行為而給自己設立善惡好壞等障礙。

    我回答道︰我懂了,我不用管別人怎麼做,關鍵是自己怎麼想,怎麼做,最好斷除一切產生業力的原因,包括選擇學習什麼樣的知識。

    上師回答︰對!你得用追求證悟菩提的念想,就是發菩提心,替換掉那些不好的欲望,慢慢把淫欲轉化為智慧,這樣才能掌控自己的業力,慢慢達到圓融無礙,于一切處不起知見。這樣,淫欲和隨便的身觸又有什麼區別呢。比如說,我們在公園散步,看到花就知道是花,听到別人喊就能辨別聲音,這些感知都和淫欲、貪吃、執愛,本質上都是心里產生的念頭。只有明白這個道理而不起知見貪求,也就不會覺得淫欲和看花有什麼本質區別,就能像看待天空飄過的一片雲一樣,任它來去,我性如天空,巋然不動。

    我感悟道︰我明白了!普通人隨緣即變,修行人隨緣不變,隨順因緣而不沾染紅塵。證一切法平等,即證如來本覺。不取一法,亦不舍一法,修行與入世無礙無別。

    上師回答︰對!看花、听聲、貪吃、有淫欲、執著愛情,這些念頭來來去去,眾生把這種本覺妙明的自然行為加上個人知見,就變成了欲求。如果若有人如鏡一般,欲來則應,欲去不貪,怎麼會產生貪婪而無限放大欲望呢?如果能達到這樣,哪怕是生氣這些情緒也就不會有了。人們把這些本就無上菩提圓滿映照顯現的如是功德,錯誤地當成只屬于自己的欲取能力追求,才會造下各種不好的業,所以說,道本無欲,眾生有情。如果有一眾生不迷惑,欲望就是佛性,不舍一法,亦不取一法,任念頭來走,任緣分聚散,不用執著,不起嗔恨。但如果迷惑了,佛性就變成了欲望。一旦迷為欲望者,就會認為這是眾生本來就有的、合理的表達,然後貪執就會被無限放大,業感就會越來越強烈,苦難幾乎無有出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我繼續問道︰我觀人們都覺得欲望是天經地義的,不需要控制,反而認為欲望是成功的原動力,這如何解釋?

    上師回答︰這都是因為太在意“我”了。要是沒有“我”這個概念,哪來的得到或失去?沒有得失的定義,成功的標準又如何衡量?人們之所以把正確的感知變成錯誤的欲望,就是因為總想著得失啊。同樣也是大家太執著于“我”這個概念,所以沒辦法看到真正的自己而證悟菩提。

    我繼續問道︰我現在已經有了身體,身體餓了就吃,身體疼了就休息,沒錢了就直接找工作,時機成熟了就結婚,……等等,這樣做那就是合道的嗎?

    上師回答︰沒錯!當你明白自己和周圍的一切都是自然存在的一部分,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呢,人的身體無非是六根的合作表達,你于六根處隨順不執,就能見道,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事相上。脫離六根,你和與你有關的一切,並無實際意義。比如說,一個看不到摸不到、甚至想不起來的東西你說是你的,這不是無稽之談嘛。

    妙成龍放下書,微微皺眉,看向盛施圓說道︰“施圓,這書中上師講的雖明白,可真要做到斷除那些欲想心,談何容易啊。就像我平日里,不經意間就會冒出各種貪念、嗔念,自己都很難及時察覺。”

    盛施圓輕輕點頭,目光思索︰“是啊,我也有同感。不過上師不是說了嘛,要發菩提心去替換那些不好的欲望。咱們或許可以從日常的起心動念開始,時刻警醒自己。比如每生起一個欲念,就想想菩提心的廣大和清淨。”

    妙成龍嘆了口氣︰“話是這樣說,可有時候當下明白了,過一會兒又忘了。你說上師講的那個‘如鏡一般,欲來則應,欲去不貪’,到底怎樣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呢?”

    盛施圓托著下巴,沉思片刻後說︰“我想,這得經過長期的修行和觀照吧。就像我們學習這本書里的道理,不斷地去理解、去實踐,慢慢地讓自己的心越來越清明。而且,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都可以當作是修行的契機,用書中的智慧去應對。”

    妙成龍眼楮一亮︰“對!就像上師說的,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事相上,而是關注自己的心。那我們以後不管遇到什麼事,先靜下來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看看是不是被欲望牽著走了。”

    盛施圓微笑著說︰“沒錯,而且我們還可以互相提醒。要是誰發現對方有被欲望左右的跡象,就及時指出來。說不定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真能慢慢減弱那些欲想心,掌控自己的業力呢。”

    妙成龍用力點頭︰“好!就這麼辦。不過還有一點,上師說對于那些自稱證悟卻又斷不了欲望的人,要用平等心觀法平等。可這平等心,感覺也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總會不自覺地評判別人。”

    盛施圓緩緩說道︰“這可能還是因為我們自己的修行不夠,內心還有分別心。但我們可以試著去理解,每個人的因緣不同,證悟的程度和表現也不一樣。我們做好自己的修行,不去過多地在意別人的行為,專注于自己對佛法的領悟和實踐,慢慢地,平等心或許就能生起了。”

    妙成龍若有所思︰“嗯,有道理。看來這修行之路,真是需要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走啊。咱們繼續研讀這本書,說不定還能有新的感悟。”

    說完,兩人又重新將目光投向書本,沉浸在對佛法智慧的思索之中。

    喜歡迷霧星球的曙光請大家收藏︰()迷霧星球的曙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迷霧星球的曙光》,方便以後閱讀迷霧星球的曙光第49章 悟佛法斷欲修心,循教誨篤行證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迷霧星球的曙光第49章 悟佛法斷欲修心,循教誨篤行證道並對迷霧星球的曙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