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兩年里,有一件事,是妙贊國的大事。妙贊國的太子是三年一選,在馮妙元二十五歲的這年,又是三年一次的太子大選,太子道國元听取了妻氏方祖蕊的建議,把算把太子之位。讓給馮妙元。
方祖蕊勸太子道︰“我大姐馮妙元,我最了解她了,她那麼愛著有妙哥,可是有妙哥家里貧窮,雖然朵兒姐姐賜了國姓,也跟他沒多大關系,他是一個一心一意的修行人,也注定了妙元大姐這一生的單身。她一個女人,沒有家庭的生活,她只能把精力放在國家上,了以寄托。所以,讓她當太子,一定能帶領我們國家走向強大與和諧,任何人都比不了她的能力,她又是熟悉西域商路情況的唯一人選”。
道國元一听,就采納了她的建議,在選太子前,就上述王上道守平說道︰“馮將軍經營西域五年,政通人和,貿易暢通,戰功卓越,王上應該封賞她,我建議賜她國姓,來選太子,以她的威望,太子非她莫屬”。
道守平听取了道國元的建議,就在雲昭君結婚後的第二年,召馮妙元進了妙理城。賜她道姓,分九殿大宅于妙理城,僅次于王殿的二十大殿住宅,一時名聲顯赫。妙贊國的貴族,因為絲綢路的打通,都賺盆滿缽滿,馮妙元又能做到定價公平,所以大家都怕她被換下,這些國姓家族,一個個擁戴她。所以,在選太子的那天,沒有懸念的馮妙元成了妙贊國的太子,名道妙元,住九殿辦公。
馮妙元回去以後,金有妙心里倍感失落,他知道,只要他回去了,以馮妙元現在的地位,他們生活無憂,富貴異常。如果他真回去了,那麼這一路的堅持又為了什麼呢?再顯赫的富貴,也填補不了人們內心的匱乏。他不想讓妙元和自己堅持的道,在他這里崩塌。他知道,他和妙元早就合在一起了,與道永恆,距離是分不開他們倆的。所以,他繼續堅持留在了高昌,學習佛法。
自從馮妙元賜了九殿大宅,方祖蕊照料著給大宅雇了很多管理的人,馮妙元說道︰“找人伺候我很不習慣,你別找這麼多人呀”。方祖蕊說道︰“大姐,此言差矣,你不需要人伺候,我可以陪你,可是這花花草草沒人澆水就死啦。再說了,農人家庭送女兒打些零工也是補貼家用,他們是來用勞動公平交換的,這是符合你的道的公平的,又不是免費伺候人嘛,也是側面幫他們呀”。
馮妙元一听,就同意了,負責馮妙元起居的是一個叫阿柔的姑娘,她長的極其標致水靈,她家在妙理城外不遠的近妙村,走路也就一小時,特別近。父母都是農人,有一個弟弟,今年十歲。阿柔做事細心,把內室打掃的干干淨淨,也管理著外面一眾男女干活的丫鬟修園的。她也會叫馮妙元大姐,方祖蕊三姐,這是方祖蕊交代她的,不能叫錯。他就在想,這二姐到底長啥樣呢?。
在太子道妙元的大宅之中,丫鬟與下人們各司其職,過著有條不紊的生活。阿柔站在花園中,看著剛被修剪過的花枝,對一旁的翠柳說︰“這花修剪得雖好,可若能有詩相配,才更有意境。我想組個詩社,你覺得如何?”。
翠柳眼楮一亮︰“阿柔姐,這主意好是好,可咱們平日里活兒多,小姐們會應允嗎?”。
正說著,方祖蕊走了過來,听到她們的話,笑道︰“詩社?倒也風雅。只要不耽誤了正事,我看可以”。 阿柔忙行禮︰“多謝三姐支持。只是有些姐妹怕自己才疏學淺,不敢加入”。
方祖蕊擺擺手︰“無妨,本就是為了大家能在這宅子里尋些樂子,互相學習。對了,我听聞前院的李管事,他想安排自己的佷女進詩社,阿柔你意下如何?”。
阿柔面露難色︰“三姐,詩社若要長久,當憑真才學。若只因是管事佷女便入社,恐眾姐妹心里不服”。
這時,道妙元也踱步而來︰“阿柔說得對,詩社當以詩會友,不可亂了規矩。不過,若那姑娘有潛力,可先讓她在一旁學著,日後再論入社之事”。
方祖蕊點頭︰“大姐所言極是。那咱們這詩社,得有個名號吧?”。阿柔思索片刻︰“三姐飽讀詩書,不如您來取一個?”。方祖蕊想了想,說道︰“就叫‘清韻詩社’如何?願姐妹們在詩社中都能保有一份清雅韻致”。
眾人皆贊︰“這名號極好”。然而,消息傳開後,卻在宅子里引發了一陣小風波。負責灑掃的婆子張媽,嘟囔著︰“這詩社有甚好,還不如多給些賞錢實在。咱那苦命的女兒,在這宅子里累得腰酸背痛,哪有閑情作詩”。
她女兒小桃卻悄悄拉住她︰“娘,我倒想進詩社學些東西,日後也能像阿柔姐般有氣質”。張媽瞪了她一眼︰“你莫要痴心妄想,咱是下人,做好分內事才是。”
小桃委屈地低下頭,阿柔瞧見這一幕,走過去輕聲說︰“張媽,詩社本就是為了讓大家在閑暇時多些樂趣,若小桃願意,可在做完活兒後來听听,不會耽誤事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張媽哼了一聲︰“阿柔姑娘,您是好心,可這宅子里人多嘴雜,萬一傳出去說我們不安分,可如何是好?”。 阿柔笑道︰“張媽放心,有大姐和三姐撐腰,不會有事的。”
金有妙還是在覺明院听法,他問道︰“因知見而起的分別心,與菩提性覺妙心我如何區分?”。
般伽彌陀答道︰“分別心即說即起者,那就不是恆常的存在,既然妄立的不存在的東西,再談區分,那更是妄上加妄了”。
金有妙繼續問道︰“可是眾生認此識心為己,名我有心,妄認堅固。若有人說他是沒心的東西,他的語言理解就是在罵他,那麼大道如何達于眾生呢?”。
般伽彌陀答道︰“眾生心滅,則菩提心生,眾生心生,則菩提心滅,即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者,此種生心,即為菩提道心。實菩提妙心,並非是生,而是說,眾生心滅,就是菩提心了”。
金有妙繼續問道︰“我想問的關鍵就是如何能讓眾生心滅,不再執我妄認呢?”。
般伽彌陀答道︰“去除煩惱嗔怨,用菩提妙心的理性去解,即理解種種生心,可獲得暫時的清淨。若要長期無漏清淨,達于正等正覺本源,非于第一義而不動不可,眾生當以此本定為究竟志,日日勤修”。
金有妙繼續問道︰“即說世間一切分別,為菩提妙明性然,菩提妙心,離一切相法,為何還有分別性呢?”。
般伽彌陀答道︰“既然你說世間一切分別為菩提妙明性然,那菩提妙心有分別性,皆此妙明性故,其妙明性,非是什麼?或者不不是什麼?”。
金有妙繼續問道︰“我常听言,菩提妙心,性覺妙明,本覺明妙,願仔細再論,讓我無惑”。
般伽彌陀答道︰“其實如來真相,不需要語言,妄心滅處,它就在那里,世人迷妄,不悟如來,故立種種語言解。何以故?比如有人吃隻果,酸甜即如是,非是酸甜,是名酸甜,非從隻果來,亦非心中來,本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隨順因緣,前塵障現而已。實則見障即見如來。所以說,吃隻果的人,不起隻果酸甜的心,即見不是如來,又能是什麼呢?故說眾生心滅,菩提心了。包括色法,聲法,香法,味法,觸法,意法,亦復如是,故說,十八界選一皆可悟如來妙明本,金剛不壞身”。
喜歡迷霧星球的曙光請大家收藏︰()迷霧星球的曙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