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憂天#】
【杞人憂天,是由一則寓言故事演變而來的成語,出自《列子.天問》。
這是一篇文言文,初中一年級上冊都要學習。
大致講的是一個杞國人整天擔心天會掉下來的事情。
杞人憂天,多用于嘲諷那些為本來不用擔憂的事而去擔憂發愁的人。
但是2004年,經過考古發現杞人是真的被隕石,也就是天外來石砸過。
而且不是一次,可能是兩次。
杞國是夏朝後裔,人口不多,周朝給了一個封地,經過不斷遷徙,杞人到了現在的山東新泰、寧陽附近,結果遇到了流星雨,被砸的天昏地暗。
根據史料記載,在春秋時期,杞國的確發生過幾次大的天災,常有隕石墜落。
如《史記》記載說︰“魯莊公七年,魯國西北與杞國接壤)隕星如雨,與雨諧。”
《左傳》中也有過類似的記載︰“魯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星隕如雨。”
如今,當地有南落星村、北落星村,有隕石星星山,還存在著許多巨型隕石堆。】
. . . . . .
評論區︰
【這可能就是考古的意義吧,杞人被嘲笑了這麼久。】
【即便沒考古,史記左傳里也寫了,只是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去看書了解而已。】
【主要是那時候不知道是隕石,說不定以為天正在裂縫不知道啥時候就全塌了,擱誰誰不怕呀。】
【我說他干嘛要憂天,換我我也憂啊。】
【昆陽城外四十萬大軍︰我懂,我真的懂。】
【所以杞人憂天的真正意思,是看到了其他人未曾見過的苦難,災禍。也就有了其他人無法感同身受的擔憂。】
【終于有人為他們正名了,教材解析真的標準化了錯誤答案,都是批判杞人的。】
【因為教材並不需要真相,而且這種事情真相與否並不是特別重要,重要的是背後的內核。】
. . . . . .
西周初年。
“王,我們想換個封地。”
躬身行禮,婁雲衢向姬發請求道。
婁雲衢,姒姓,大禹後裔,先祖因避禍改姓為婁,其名雲衢,號東樓。
周朝建立,封為公爵,一般稱作杞東樓公或杞東婁公。
姬發強忍著疼痛,沉吟道︰“允。”
“旦,重新為他們選擇封地。”
. . . . . .
大明,永樂年間。
“是啊,教材需要標準化,答案只需要一種。”
進京趕考的士子聚在一起,無奈的吐槽,順便懷念宋朝。
優待士紳、刑不上大夫都是次要的,明朝雖然不比宋朝,但也不差。
他們懷念的是宋朝的科舉答題。
宋朝也考四書五經,和明朝一樣,摘錄一句話,問你的看法,再結合時政解析。
但是宋朝可以引用聖賢的觀點,也可以用自己的觀點,只要你說的有道理,可以說服別人。
所以,宋朝開宗立派的人比較多。
明朝當然也可以,不過難度比宋朝大多了,所以士子們懷念宋朝。
但很明顯,這群士子沒有受過清朝的毒打。
從不同的兩本書中各選一段話,然後截取半段,湊成一句話,再問你的理解。
你不僅要清晰的記得兩個半段話出自何處,用聖賢的觀點解釋清楚。
還要理解兩句話合在一起有什麼含義,再運用聖賢的觀點解釋。
當然,你也可以自命不凡,用自己的觀點解釋,不過得不了高分。
運氣差的時候,遇到文字獄,還要被抓進去。
比現在的閱讀理解難多了,總說現在的閱讀理解是填鴨式的死記硬背。
但你只要記個大概,或者主旨,編出來的回答也和正確答案八九不離十,總能得分。
換成清朝,許多考題,連孔子復生都寫不出正確答案。
當然了,也沒有正確答案,因為出題官也不一定知道。
清朝許多出題官都是絞盡腦汁出題,標準答案是沒有的。
等所有人把卷子交上來,出題人慢慢找,找到一份最好的,然後說一句︰此子所答與我所想相近,給個高分吧。
“小聲些,小心讓官差听到,取消你的科舉資格。”
“你們說現在去還能找到隕石嗎?”
“找這玩意兒干嘛?”
“據說隕鐵可以打造的神劍。”
“呦,騰哥兒還要飲馬翰海?”
士子們懷念宋朝,有時候總喜歡用宋朝的稱呼。
宋朝從天家到民間,總喜歡在男性名字後面加個哥兒來做稱呼。
被稱作騰哥兒的男子,姓許,名騰,字雲舉。
剛開始在一眾士子中幾乎沒幾個朋友。
因為他長的丑!
許騰背脊微佝,眉疏目狹,鼻梁雖高卻如孤峰突兀,唇厚而色黯。
左額一道淺疤斜貫入鬢,乃幼時攀樹摘柿跌傷所留。
士子們總是嘲諷他為︰澹台滅明。
澹台滅明是孔子的弟子,狀貌甚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不過許騰對眾人的嘲諷倒是沒有生氣,還說︰“謝謝諸位兄長鼓勵,某一定不辜負大家的期望,爭取開宗立派。”
澹台滅明乃是孔子七十二賢人之一。
這下大家也不好再繼續嘲諷許騰,畢竟他只說開宗立派,沒說高中狀元。
一般來說,中狀元比開宗立派簡單。
但對許騰來說,中狀元難如天塹,因為他長得丑,不符合大眾審美。
不止現代人看臉,古代人也是顏狗。
面由心生,長得丑在第一關就被卡住了,再有才都沒用。
雖然澹台滅明成了七十二賢人之一,但這是極少數。
許騰可不敢去賭幸存者偏差,說什麼高中狀元,能榜上有名就不錯了。
建文朝有個叫王艮的,鄉試第一,殿試也本該是第一,高中狀元。
但就是因為長得丑,被建文帝取消了狀元,改為第二名。
不過諷刺的是,被建文帝欽點的狀元在朱棣進城的時候納頭就拜,而王艮卻選擇了殉節自殺。
雖然不知道永樂帝的脾氣,但許騰心知自己即便文采再好,狀元也是無望。
長相決定了未來,除非自己有特別突出的能力,否則朱棣肯定不會為了這點小事和群臣鬧別扭。
何況眾人還說自己有類澹台滅明。
這小算盤打的可太精了,听听這名字,滅明……能得狀元就有鬼了。
所以,許騰準備文武兼備。
自己小時候和武人學武,還被家人責罵,沒想到現在派上用場了。
永樂帝下西洋,是個開拓之主,如今又知道了海外的富饒,便注定了大明是要向外發展的。
分封也罷,郡縣也好,都需要官員。
派去的官員還不能是一般的文官,因為征服就注定會有叛亂。
不要求能夠統帥大軍作戰,起碼也要拿的動刀,能夠砍人吧?
這便是自己的優點,文能理政,武能上馬廝殺。
海外的廣闊天地,注定了自己大有作為。
喜歡刷視頻︰震驚古人請大家收藏︰()刷視頻︰震驚古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